1、盛夏盛会,龙城启幕
8月1-2日,由《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MJ)、《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英文)》(Chinese Medical Journal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CMJ-PCCM)主办,山西白求恩医院承办的2025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学术会议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英文)》第一届编委会第三次工作会议在山西省太原市隆重举行。本次盛会以"联结中外,健康呼吸"(Connecting China and the World for Healthy Breathing)为主题,汇聚了全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的数百位专家学者,成功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与会专家围绕呼吸学科创新发展展开深入探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共同探索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路径。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2、开幕式
领导寄语明方向,殷切厚望启新程
开幕式由CMJ-PCCM编辑部魏佩芳副编审主持。多位重量级专家及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议承办方山西白求恩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先胜教授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医院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刘教授表示,期待通过主旨报告、专题研讨、病例讨论等多种学术交流形式,深入探讨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新进展、危重症救治前沿技术及学科建设发展方向。相信这场学术盛宴必将碰撞出智慧火花,为呼吸学科发展注入新动能。
CMJ-PCCM副总编、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曹彬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提升国民呼吸健康素养是我国呼吸慢病防控工作的关键突破口。作为呼吸学科发展的推动者,我们既要突破诊疗技术瓶颈,更要构建医防协同体系,通过全民健康教育扭转认知误区,真正筑牢呼吸健康防线。当前,呼吸学科尚属发展中的学科,学科建设任重道远。在此过程中,CMJ-PCCM杂志作为专业学术平台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学术引领作用,未来应进一步强化期刊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其成为呼吸学科建设的重要助推器。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魏均民编审代表主办方,向莅临本次盛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业界同仁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他在致辞中介绍道,本次会议的主办期刊之一CMJ是中华医学会会刊,连续两次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近年来影响因子维持在7分以上水平。其子刊CMJ-PCCM筹备之初即获"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支持,仅2年便先后被Scopus、PubMed和ESCI收录,创造了国际期刊发展速度的新标杆。这些成就得益于呼吸学界专家们的大力支持。未来,杂志将依托中华医学会刊群优势,建设自主英文出版平台,推动中国原创研究走向世界。期待与各位专家深化合作,共同将CMJ-PCCM打造成为学科发展的助推器和国际交流的桥梁,为提升中国呼吸医学国际影响力贡献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主席王辰教授在开幕致辞中高屋建瓴地指出,在全球呼吸疾病负担日益加重、共病问题日益成为突出医学问题的形势下,深化呼吸健康研究并以呼吸疾病为切入点进行共病研究已成为破解医疗困境的战略支点。本次大会的召开恰逢其时,为构建呼吸健康照护新格局提供了重要学术平台。当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病)作为我国第三大单病种死因,其医疗工作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既是"健康中国"战略落地的重要突破,更是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保障全民健康的一项重要举措,需要抓紧落实。王辰院士特别指出,这一政策转变将从根本上重塑我国慢阻肺病医疗与呼吸健康照护体系,也将对构建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大有裨益。同时,他对CMJ-PCCM期刊的快速发展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该刊作为我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的重要国际学术交流平台,自创刊以来已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王辰院士殷切期望CMJ-PCCM杂志能够继续秉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办刊理念,通过发表高质量原创研究、组织国际学术对话、分享创新诊疗方案等途径,早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学科旗舰期刊。他强调,这不仅是提升中国呼吸医学国际话语权的关键举措,更期望能成为推动全球呼吸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CMJ、CMJ-PCCM编辑部郝秀原主任作了CMJ-PCCM第一届编委会2024-2025年工作报告。他详细介绍了期刊在短短两年内相继被Scopus、PubMed和ESCI等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全面总结了第一届编委会近一年来的工作成果,又前瞻性地展望了期刊未来发展路径。强调期刊将通过提升学术质量、拓展国际合作、加强数字化建设等举措,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3、主会场盛况
名家论道抒灼见,前沿新知共分享
开幕式后,大会进入密集的学术议程。本次会议学术架构设计科学合理,设有1个主会场和6个专题分会场,分别聚焦基础与转化医学、肺间质病/睡眠/烟草医学、肺癌、慢性气道疾病、呼吸系统感染与危重症、肺血管与介入呼吸病学等领域。为促进学术传承与创新,会议特别设置了CMJ呼吸30人学术会议暨"睿视角"中青年呼吸医师英文论文大赛,构建了覆盖不同研究方向、满足各职业阶段学者需求的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
首日主会场报告精彩纷呈,国内外权威专家带来前沿洞见。大会主席王辰院士作了题为"呼吸系统共病管理:现状与未来"的主旨报告,系统阐述了共病管理的理论框架和发展方向。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以“呼吸道感染与脏器损伤"为题,深入剖析了呼吸道感染导致多器官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和防治策略。会议还特别邀请到国际知名专家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Kian Fan Chung教授、美国埃默里大学的Shi-Yong Sun教授和德国吉森大学的Elie El Agha教授就重症哮喘、肺癌靶向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专题报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为民教授、中日友好医院代华平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解立新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宋元林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徐金富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应颂敏教授等国内顶尖学者,分别就慢阻肺病和共病诊治现状与展望、间质性肺疾病诊治进展、下呼吸道感染治疗和微生态研究、ARDS诊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肺肠轴在支气管扩张症进展中的关键作用、嗜酸细胞气道炎症与细胞治疗等临床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学术报告。
讲者风采
主持风采
4、分会场与中青年医师英文论文大赛
学术交流促创新,新秀辈出展风采
本次会议特别设置的基础与转化分会场成为学术交流的一大亮点。该会场聚焦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研究前沿与临床转化应用,汇聚了众多权威专家学者。来自国内知名研究机构的学者们围绕“巨噬细胞在炎症相关疾病中的作用”"细胞应激介质的识别响应"、"慢阻肺与细胞衰老"、"核酸先天免疫感受与肿瘤"等前沿课题展开了深入研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多位青年学者展示了在肺纤维化靶向治疗、肺癌发病分子机制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充分展示了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潜力。该会场的报告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实践价值,为破解呼吸系统疾病诊疗难题提供了新的科学思路和理论依据,彰显了基础研究在推动呼吸医学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其他分会场同样精彩迭现,各具特色。肺间质病/睡眠/烟草分会场深入探讨了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管理策略、人工智能(AI)时代睡眠呼吸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尼古丁替代疗法临床应用等问题;肺癌分会场聚焦精准诊疗前沿,系统研讨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AI大模型在肺癌诊疗中的应用等热点议题;慢性气道疾病分会场围绕慢阻肺病和哮喘的发病机制、诊疗规范及康复管理进行了全面交流;感染与重症分会场重点讨论了重症肺炎精准治疗、病毒性肺炎疫苗开发研究等临床难点问题;肺血管与介入呼吸病学分会场则展示了肺血管疾病研究突破和介入呼吸病学新技术。各分会场报告内容既立足学科前沿又紧贴临床实践,通过专题报告、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为不同专业领域的与会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盛宴,充分展现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学科广度和专业深度。
本次会议特别设立的"睿视角"中青年呼吸医师英文论文大赛为学术交流注入了青春活力。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学者围绕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的前沿课题展开激烈角逐,参赛论文涵盖慢阻肺预后预测模型、肺癌微环境异质性、肺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免疫特征等多个研究方向。大赛特邀呼吸领域权威专家担任评委,通过严格评审和精彩点评,不仅确保了评选过程的科学公正,更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与传承。大赛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科研人才搭建了重要平台,彰显了我国呼吸医学事业后继有人的蓬勃发展态势。
5、期刊发展
攀登学术新高峰,开拓国际新格局
CMJ2024年影响因子7.3,稳居JCR Q1区,彰显中国医学期刊国际竞争力。其子刊CMJ-PCCM实现跨越式发展,创刊两年内接连被Scopus、PubMed和ESCI三大国际数据库收录,形成"一年一突破"的发展态势,预计明年影响因子在6分以上。期刊依托覆盖9国的国际化编委团队,实现80篇论文近17万次全球下载,2024年国际化发文比例达60%以上,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研究交流平台。此次编委工作会聚焦学术质量提升与国际传播力建设,将推动中国学术成果更深层次参与全球对话。
6、展望未来
矢志探索无止境,开拓创新续华章
本次学术盛会成功搭建了高水平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交流平台,充分展现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活力和创新潜力。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我国呼吸医学事业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通过加强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度融合,促进多学科协作,必将推动我国呼吸疾病防治水平实现新的飞跃。CMJ-PCCM杂志作为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将全面拓展全球学术合作网络,为提升中国呼吸医学的国际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内容来源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英文版”;供稿:魏佩芳、李晓晨;编辑:魏佩芳;审核:郝秀原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本文完
责编:J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