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落幕!第二季“呼吸无界 全球智汇”——COPD国际专家巡讲活动
来源: 呼吸界 2 天前


原文链接:圆满落幕!第二季“呼吸无界 全球智汇”——COPD国际专家巡讲活动


2025年7月11日,历时5天的第二季 “呼吸无界 全球智汇 —— COPD国际专家巡讲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学术盛会汇聚了全球呼吸领域的顶尖学者,跨越4座城市,为国内医学界带来了前沿的学术理念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促进了国际间在慢阻肺病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顶尖学术阵容,共襄学术盛会



本次活动荣幸邀请到四位国际知名专家,组成全球顶尖学术阵容,包括GOLD(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倡议)主席Claus Vogelmeier教授、伦敦国王学院呼吸内科权威Richard Russell教授、英国胸科学会主席Mona Bafadhel教授以及英国利兹大学心血管专家Chris Gale教授。他们分别前往不同城市,与当地专家学者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与探讨,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


Claus Vogelmeier教授:GOLD 2025更新内容及最新证据


Claus Vogelmeier教授的行程涵盖了杭州与南京两大城市。他参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与南京鼓楼医院,受到了当地专家的热烈欢迎。Vogelmeier教授在大会开始时强调,在世界范围,慢阻肺病的患病率极高,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拥有大量慢阻肺患者,早诊早筛、预防急性加重以及降低死亡风险是当前亟待重视的问题!


在学术讲座中,Vogelmeier教授深度解析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 2025)》 [1](以下简称 GOLD 2025)的更新要点和最新证据。


- GOLD 2025优化了肺功能检查流程,强调支气管扩张剂使用后检测的必要性,避免误诊漏诊。针对设备不可及场景,推荐呼气峰流速(PEF)结合 CAPTURE 问卷等。


- GOLD 2025首次明确指出心血管疾病(CVD)与慢阻肺病之间的密切关联,强调了CVD对慢阻肺病的影响机制,导致慢阻肺病患者的健康状况恶化。此外。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是引发心肺风险的潜在机制,增加患者肺部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导致早期死亡。因此,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后做好心血管风险评估并且积极展开管理有重要意义。


- 此外,GOLD 2025不再推荐ICS/LABA作为慢阻肺病药物起始治疗方案;若需要使ICS,三联疗法为首选方案。 [1]


在“大咖论道”环节,中外专家围绕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聚焦心肺事件以及心肺风险。Vogelmeier教授指出需先明确患者的慢阻肺病临床类别,针对其基础病情(如肺功能状态、合并症等)明确病因后,针对基础情况进行早期干预。通过控制慢阻肺病本身的进展,降低慢阻肺病患者心肺风险。



Richard Russell教授:倡导积极治疗与早期干预


Richard Russell教授受杨汀教授邀请参访了北京中日医院,并与当地专家学者就慢阻肺病临床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度学术交流。Russell教授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全世界诊疗慢阻肺病的同道团结在一起,让世界变得更小。”



城市会上Russell教授聚焦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对疾病进展和预后的深远影响,分享了其关键洞见,要点如下:



急性加重会加速疾病进展,导致肺功能恶化,一次中重度急性加重可致FEV1下降约 32mL

 [2]。同时, 急性加重更会大幅增加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在任何急性加重后的前14天内,急性冠脉综合征风险增加约 2倍、心律失常或高血压风险增加约 3倍、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约 1.5倍

[3]


-首次重度加重后 仅50%的患者存活超过3.6年 [4]


-此外, 即使发生1次中度急性加重,慢阻肺病相关死亡风险也会增加17%

[5]因此,识别并预防急性加重是减少过早死亡的关键。


当前慢阻肺病管理多呈被动应对状态。临床管理需转向积极主动、以风险为导向的策略,目标从缓解症状升级为降低AE风险, 即预防急性加重、减少心肺事件及死亡

[6]


-GOLD 2025指南强调通过药物治疗降低死亡风险的重要性, 明确指出三联疗法是唯一*有循证依据可降低死亡率的药物治疗方案

[7]。2023年加拿大胸科指南将死亡率纳入决策点, 推荐固定三联用于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以降低死亡风险

[8]


*GOLD2025指南提及,药物治疗中,唯有三联治疗与双支扩相比,在慢阻肺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中,相对死亡风险降低


在讨论环节,Russell教授与中国专家就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的诊疗时机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Russell教授提出,频繁急性加重的核心特征之一是患者处于持续炎症状态。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需要敏锐地识别并积极干预那些常常被忽视、却又反复出现的一些症状。治疗策略上优选固定三联疗法,能降低患者的急性加重风险。



Mona Bafadhel教授:急性加重的评估与管理


Mona Bafadhel教授受邀来到北京并参访了当地医院。中国专家学者对国际讲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Bafadhel教授在城市会上与中国专家针对两国的基层诊疗,进行了分享与讨论。Bafadhel教授指出,当前英国基层实践中,会将患者出现的咳嗽、气短等简单归因于吸烟相关症状,这种认知需要改变。这些症状的加重应被视为可能存在的急性加重风险。其次还需注意个体化差异,识别“气道-肺容积不匹配”患者,此类人群肺功能可能正常但实际上急性加重风险高。此外,心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等合并症、营养不良等也都可能与急性加重风险相关。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杨汀教授提出,目前中国基层肺功能检测普及率低,使用情况不佳,导致慢阻肺病急性加重风险评估不足。我们应制定不依赖肺功能的临床评估路径(如结合吸烟史+影像改变),以便更早的发现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并及时干预。



Chris Gale教授:来自心内科医生的视角-慢阻肺病患者心肺风险识别与管理策略


英国利兹大学心脏病学家Chris Gale教授受邀来到了北京与上海,并先后参访了北京朝阳医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城市会上,Chris Gale教授从心内科视角,系统阐述了慢阻肺病与心血管疾病(CVD)的高共病风险及其管理策略,核心要点如下:


-慢阻肺病患者的合并症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高 [9]。而合并CVD使慢阻肺病患者的住院风险 增加2倍

[10],死亡风险 升高50%-90%

[11]。EXACOS-CV研究数据进一步证实, 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后1-7天内,患者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或全因死亡的风险激增约20倍

[12]


-国际心血管与呼吸联盟(ICRA)通过多学科共识及改良德尔菲研究提出「慢阻肺病心肺风险」的概念模型,明确了 心内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识别CVD患者合并慢阻肺病的具体路径

[13]:针对心血管疾病或存在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患者,若伴有呼吸道症状及吸烟史,则应在实施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进行肺功能检测,以优化慢阻肺病的管理。此外,还应适时进行气体弥散功能和肺容积检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胸部CT检查。


-CVD死亡率的下降得益于治疗改进 [14]、预防管理 [15]、生活方式干预 [15]及公共卫生措施 [16]的综合作用。临床实践应 转向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策略。西班牙联合学会推荐对 急性加重高风险或支气管扩张剂控制不佳的慢阻肺病患者启用固定三联疗法,以减少急性加重、预防住院并降低死亡率

[17];加拿大指南则明确从阶梯式转向风险响应式管理,纳入死亡风险考量,强调 慢阻肺病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推荐选择固定三联,以降低死亡率 [18]


-对于识别出的心肺风险应严格依据现行临床指南进行管理 [13]「心肺联合诊疗模式」通过共享转诊路径、电子病历互通、诊疗空间整合,并结合当日完成的心脏与呼吸功能检查,以实现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与及时干预。


-Gale教授进一步阐述了三种可落地的临床协作模式,并强调 通过广泛的多学科行动倡议,推动心肺风险的协同管理,从而切实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在“大咖论道”环节Gale教授与黄克武教授针对急性加重和心肺风险进行了深度探讨。黄克武教授认为,目前患者就诊流程呈现为分科治疗模式,可能延误了心肺风险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时机。应探索并推广多学科团队协作的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患者能够接受到涵盖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的一站式管理方案,有助于治疗策略的全面性与个性化。Chris Gale教授提出,临床实践中应该通过动态监测患者症状、药物反应及心肺功能指标,早期识别潜在慢阻肺病合并症。出院管理需优化药物方案,避免非最优用药的延续,并结合患者个体特征调整干预策略。同时,建立出院后早期随访机制,全面评估用药依从性、疗效及生活方式因素。



第二季 “呼吸无界 全球智汇 —— COPD国际专家巡讲活动”在3月第一季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国内呼吸学界带来了国际经验和前沿理念,促进了国内外慢阻肺病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此次活动,中国专家学者与国际顶尖大咖共同探讨了慢阻肺病的诊疗热点与难点问题,为推动我国慢阻肺病的规范化诊疗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次巡讲圆满落幕,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年的活动!


唯有*:GOLD2025指南提及,药物治疗中,唯有三联治疗与双支扩相比,在慢阻肺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中,相对死亡风险降低;死亡*: 慢阻肺病全因死亡


参考文献

[1]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PD. 2025. Available from: https://goldcopd.org/2025-gold-report/ (Accessed 13 May 2025).

[2] Watz H, et al. pirometric changes during exacerbations of COPD: a post hoc analysis of the WISDOM trial. Respir Res. 2018 Dec 13;19(1):251. 

[3] Graul EL, et al. Temporal Risk of Nonfatal Cardiovascular Events Afte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24 Apr 15;209(8):960-972. 

[4] Suissa S, et al. Long-term 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severe exacerbations and mortality. Thorax. 2012 Nov;67(11):957-63. 

[5] Whittaker H, et al. Frequency and Severity of Exacerbations of COPD Associated with Future Risk of Exacerbations and Mortality: A UK Routine Health Care Data Study. 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 2022 Mar 3;17:427-437. 

[6] de Miguel-Díez J, et al. Multidisciplinar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rch Bronconeumol. 2024 Apr;60(4):226-237. English, Spanish.

[7]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 Global strategy for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PD. 2025. 

[8] Bourbeau J, et al. 2023 Canadian Thoracic Society Guideline on Pharmac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PD. Chest. 2023 Nov;164(5):1159-1183. 

[9] Divo MJ, et al. COPD comorbidities network. Eur Respir J. 2015 Sep;46(3):640-50. 

[10] Black-Shinn JL, et 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COPD severity and reduced function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COPD. 2014 Sep;11(5):546-51. 

[11] Miller J, et al. omorbidity,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outcomes in the ECLIPSE cohort. Respir Med. 2013 Sep;107(9):1376-84. 

[12] Nordon C, et al. The sustained increase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ollowing COPD exacerbations: meta-analyses of the EXACOS-CV studies. ERJ Open Res. 2025 Jun 16;11(3):01091-2024. 

[13] Gale CP,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ardiopulmonary risk in patients with COPD: a multidisciplinary consensus and modified Delphi study. Eur J Prev Cardiol. 2025 Mar 3:zwaf119.

[14] Joseph P, et al. Reducing the Global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art 1: The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Circ Res. 2017 Sep 1;121(6):677-694. 

[15] Leong DP, et al. Reducing the Global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art 2: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irc Res. 2017 Sep 1;121(6):695-710. 

[16] The Million Hearts Public Health initiative. Available from: https://millionhearts.hhs.gov/. 

[17] de Miguel-Díez J, et al. Multidisciplinar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rch Bronconeumol. 2024 Apr;60(4):226-237. English, Spanish. 

[18] Bourbeau J, et al. 2023 Canadian Thoracic Society Guideline on Pharmac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PD. Chest. 2023 Nov;164(5):1159-1183.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不用于推广目的

审批编号:CN-163680,过期日期:2025年9月26日


本文完

责编:Jerry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