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前几天,我来朱老师家,看望导师。朱老师93岁了,精神和体力都好。朱老师16岁到协和求学,毕业后一直在协和工作,她的记忆里满是协和,协和就是朱老师生活的全部。可以说:协和就是张孝骞、林巧稚、黄家驷、罗慰慈、朱元珏这一长串医学家的代名词。
图:教师节前夕,曹彬教授前往朱元珏老师家看望导师
1995年-2000年,朱老师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分会(CTS)第四届主任委员。(点击前方蓝字,阅读朱元珏教授访谈录)30年后,我继任第十二届CTS主任委员,朱老师在为我高兴的同时,也替我操心,甚至还有点担心。因为,朱老师知道现在CTS工作任务量和工作难度比30年前大太多。2025年CTS全国委员已经81位了,比30年前多了好几倍;朱老师还感慨现在呼吸病学进展日新月异,“有点跟不上了”。
朱老师对我说:既然要承担学会的工作,要想干好,必然要牺牲一些临床工作的时间。虽然临床工作时间减少了,但是只要查房,哪怕一周一次,那就要真查房,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不能走马观花。
别人来找你谈话,一定要认真听,因为别人来找一定是做了很多准备,绝对不能敷衍。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在学会做事需要很多人帮你。要善于发现有头脑,虽然不爱说话,不爱出头,但是真正能干事的人,让他们/她们多承担学会工作。一旦决定用人,一定要充分信任。
图:曹彬教授(右一)与朱元珏教授(中)的合影
我好像又回到30年前,跟在朱老师身后出门诊的日子。朱老师给下次来复诊的患者写预约条,递给病人,预约条是一张绿色的小纸条,然后又拿出一个小本,把预约患者的姓名和预约时间写在小本上。我现在出门诊,把门诊需要住院的患者的简单信息也写在小本上,方便下次到病房查房的时候随诊。我写门诊病历的习惯和风格,也是朱老师的风格。有一次,一个患者拿着朱老师曾经书写的门诊病历来挂我的号,厚厚的一大本。我在朱老师书写过的门诊病历上继续书写。
潜移默化!
老师,谢谢您!
老师,您说的话,学生记住了!
教师节快乐!祝您健康长寿!
曹彬
2025.9.10
点击下方图片
和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一起
留下您的教师节祝福吧!
作者简介
曹彬
主任医师、教授;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呼吸道感染致病机制和诊疗新策略研究。创建抗病毒疗效评价标准并获国际公认,牵头高质量临床研究,改变国内和国际指南。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EJM、Lancet、Nat Med、Lancet Respir Med、Lancet Infect Dis、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他引14万余次。担任WHO流感临床研究专家组长,主导未来五年全球研究计划。主持制定国家级指南/共识13部,参与制定国际指南6部。获2024年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以第一完成人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华夏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首届“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
本文完
责编:J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