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ERS丨展示多项高水平报告,为全球呼吸健康事业贡献“北医三院智慧”与“中国方案”
来源: 呼吸界 6 天前


作为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吸界》已正式启动“我与ERS”征文活动,邀请曾参加世界呼吸医学领域最大的盛会的专家和青年医生,用文字记录下难忘的瞬间与思考(投稿邮箱:editorhuxijie@163.com)


2025年9月27日至10月1日,第35届欧洲呼吸学会(ERS)年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隆重召开。作为全球呼吸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学术盛会之一,本届年会以“全球呼吸系统健康”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呼吸病学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呼吸医学的前沿进展与临床实践。


在这场国际学术盛宴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积极参与并作多项高水平报告,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呼吸学界的有力声音。


孙永昌主任系统阐述“结核相关慢阻肺”共识与挑战



在备受关注的“中国日”专场,北医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孙永昌教授作为中国呼吸病学界的代表,发表了题为《结核病相关慢阻肺:共识与未满足的需求》的专题报告。


孙永昌教授结合自己团队的系列研究成果,系统阐释了“结核是慢阻肺重要危险因素”这一国际共识,深入剖析了结核感染后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潜在机制,并指出了当前在识别、诊断和管理这类特殊类型COPD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他强调,未来需加强临床路径建设,推动精准医疗策略,以减轻结核相关慢阻肺带来的疾病负担。


报告内容扎实、观点鲜明,引发了现场专家的热烈讨论与高度认可,充分展现了北医三院在慢性气道疾病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


此外,孙永昌教授还以壁报形式展示了一项真实世界研究,聚焦于“重度COPD患者在三联疗法控制不佳时的疾病负担”,该研究为我国COPD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长期管理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


常春教授团队多维度揭示哮喘发病新机制,提供治疗新思路



常春教授团队也在本次大会上集中展示了多项研究成果。博士研究生刘欢在会上作了两项口头报告,分别围绕“C24:1神经酰胺通过EP2–JAK2–STAT3通路调控Th17细胞分化”以及“酸性鞘磷脂酶对巨噬细胞炎症活化的影响”,深入揭示了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的免疫机制,为这一难治性哮喘表型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刘欢博士还通过壁报展示,结合气道微生物组与脂质组的联合分析,系统阐释了哮喘中代谢与微生态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展了人们对哮喘异质性的认识。


此外,常春教授与北医三院药学部徐晓涵药师合作的两项研究也以壁报形式亮相,内容聚焦于哮喘生物靶向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药物经济学综合评价,为临床合理、规范地使用生物制剂提供了重要参考。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1+N”学科群建设成效显著,北医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持续推动中国经验走向世界


近年来,北医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孙永昌主任的带领下,依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1+N”学科群建设项目,持续深耕慢性气道疾病如慢阻肺、哮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不断推进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合作。


此次在ERS年会上的系统展示,不仅体现了北医三院在呼吸疾病领域的原创科研能力与临床转化实力,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呼吸疾病防治理念与实践经验走向国际舞台,为全球呼吸健康事业贡献了“北医三院智慧”与“中国方案”。


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常春 孙永昌;特别感谢常春教授给《呼吸界》的投稿!征文详情:倾听您在世界舞台的心声——“我与ERS”征文啦!欢迎与呼吸同仁分享您的独家参会记忆!



本文完

责编:Jerry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