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合并症:全身炎症反应的“隐秘推手”
来源: 呼吸界 5 天前


引言


哮喘并非孤立存在。临床中,大量患者同时合并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肥胖等疾病。这些合并症不仅影响哮喘的症状控制和发作频率,还可能改变其免疫炎症表型,加重疾病负担。理解哮喘与合并症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从“局部气道”转向“全身炎症”的更大视角,从而找到更精准的管理思路。


1.哮喘的常见合并症及其临床挑战


重度哮喘伴发多种合并症是常见问题,有研究表明多达92.3%的重度哮喘患者存在至少1种合并症。哮喘合并症是指与哮喘共同存在或相互作用的疾病状态,这些疾病可影响哮喘的严重程度、哮喘的管理与控制,同时哮喘也可能影响合并症的发展。哮喘的肺和肺外合并症在重度哮喘患者中比轻、中度哮喘患者中更常见(图1) [1]


图1 哮喘常见的合并症


首先,来介绍一下哮喘常见的呼吸道/肺合并症[2]


过敏性鼻炎:


多数哮喘患者伴有季节性或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有部分学者将这种合并现象称为“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以2型免疫反应为主与哮喘共享过敏原驱动和IgE介导通路。国内一项纳入2万名哮喘患者的研究显示,近70%哮喘患者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
3]。合并鼻炎的患者哮喘控制更差,急性加重风险更高。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


有研究显示,重度哮喘患者中43%合并CRSwNP [4]。鼻息肉的存在与哮喘严重程度有关合并CRSwNP也与更严重的哮喘相关 [5]。两者在病理机制上存在一定共性,如上皮屏障受损与基底膜增厚(图2)。合并慢性鼻窦炎往往提示更重的哮喘症状、更频繁的急性加重及更差的生活质量。对于重度哮喘患者,控制鼻窦炎(无论通过手术还是药物)均有助于缓解症状、改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有研究尝试从炎症机制入手,探索针对关键细胞因子的靶向治疗,以同时改善上下气道的炎症反应。


图2 哮喘和CRSwNP具有相似的病理基础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重度哮喘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我国重度哮喘合并COPD的发病率为15%~20% [7]。重度哮喘合并COPD可导致患者同时出现两种病的相关症状,易频繁出现症状急性加重,病情反复发作且病情进展快,对患者肺功能损伤更为明显,临床治疗效果差 [8]


此外,还有一些肺外合并症,包括胃食管反流病(GERD)、肥胖和焦虑抑郁情绪。这些合并症也均与哮喘的急性加重风险和不良预后有关 [1-2]


可以看出,不同合并症叠加后,患者往往表现为疾病控制不佳、表型重叠、炎症机制混杂,这些合并症对传统的以单一通路为靶点的哮喘治疗提出了挑战。


2.从哮喘合并症背后的机制看“精准多通路”治疗


哮喘合并症的出现,往往不仅是“额外负担”,而是更复杂的疾病机制的信号。研究发现,上气道与下气道在解剖和免疫上高度一体化,当过敏原或病原体刺激鼻腔或鼻窦时,上皮细胞会同时释放胸腺间质淋巴生成素(TSLP)、白介素33(IL-33)和白介素25(IL-25)等警报因子,驱动炎症在上下气道之间“共鸣”。与此同时,肥胖或GERD相关的系统性炎症因子(如IL-6、TNF-α)也会与局部气道炎症叠加,进一步放大哮喘反应 [2]。更为复杂的是,在合并症患者中,2型炎症与非2型炎症往往交织共存,使得传统依赖单一标志物的分型方法,难以真实反映炎症的全貌。这些发现为精准医疗带来了新的启示。


这些发现为精准医疗带来了新的启示:哮喘不能仅被视为局限于下呼吸道的疾病,而是全身免疫系统紊乱的表现。尤其是处于炎症通路顶端的上皮警报因子,它们像“总开关”一样,能够同时启动多条下游炎症通路:既可驱动2型炎症(激活ILC2、Th2细胞,释放IL-4、IL-5、IL-13,引发嗜酸性炎症和黏液分泌),也能与非2型炎症通路(如IL-17、中性粒细胞炎症、IL-6驱动的代谢炎症)发生交互,形成整体的炎症网络。正因如此,上皮警报因子在多种合并症状态下都表现出活跃作用,可能成为突破传统哮喘表型局限的重要靶点。


未来的哮喘管理需要改变单一炎症指标的传统思路。既要整合上气道与下气道的局部炎症,也要关注肥胖、GERD等合并症相关的全身性炎症;通过对多通路、多靶点的整合性干预,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治疗。而在这一过程中,上皮警报因子有望成为上游的关键突破口,帮助我们跨越表型分型甚至疾病的壁垒,推动哮喘治疗迈入一个基于机制、整合炎症通路的新阶段。


结语


哮喘患者往往并非单一疾病负担,而是伴随多种合并症共同存在。无论是过敏性鼻炎、CRSwNP,还是COPD等,这些合并症都在不断加重哮喘的炎症负担,使得疾病呈现出更加复杂的临床表现。值得关注的是,位于炎症通路上游的上皮警报因子并不仅限于驱动局部气道炎症,而是在合并症人群中展现出全局的、跨通路的作用。因此,未来的哮喘管理必须真正理解并重视合并症。聚焦上皮警报因子,不仅有助于揭示哮喘合并症背后的共同机制,也为我们探索精准多靶点的治疗策略打开了新的窗口。


参考文献 

1. Tomisa G, et al. Allergy Asthma Clin Immunol. 2021 Sep 22;17(1):95. 

2. Cazzola M, et al. Pol Arch Intern Med. 2022 Apr 28;132(4):16250.

3. Lin J, et al. J Asthma. 2014;51(1):34-43.

4.王宇清, 等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2, 37(9):7.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5, 48(3): 208-248.

6. https://global.epicentralmed.com/epifundamentals/chronic-rhinosinusitis-and-central-role-nasal-epithelium

7.梁霄.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07):21-23.

8 汪文娟,等.中国处方药,2022,20(05):166-168.


CN-167430 截止至2026-09-04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用于推广目的


本文完

责编:Jerry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