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间质性肺疾病专病照护能力提升,2025项目推进会及多学科诊疗项目启动成果丰硕
来源: 呼吸界 03-18


2025年3月15日,间质性肺疾病专病照护能力提升2025项目推进会及多学科诊疗项目启动会在武汉成功举办。众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间质性肺疾病(ILD)诊疗展开深入探讨。本次会议成果丰硕,全国呼吸学科医护人员及医药健康领域的各界人士踊跃参与,线上观看人数高达 2.7 万余人次,有力促进了行业内的学术交流与经验共享。


会议现场


锚定发展方向,夯实规范基础


会议伊始,中日医院代华平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陈荣昌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罗凤鸣教授分别进行大会致辞。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赵建平教授的主持下,会议开展第一篇章。代华平教授详细介绍了ILD专病照护能力提升2025项目推进计划,涵盖规范诊治中心建设申报与评定、多中心MDD规范推广等多项关键工作,为项目推进明确了方向。中日医院任雁宏教授随后深入解读了间质性肺疾病专病照护能力的各项标准,强调间质性肺疾病专业组、专病门诊、病房间质性肺疾病床位数等准入条件的重要性,为ILD规范化诊疗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标准。


(从左到右:中日医院代华平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陈荣昌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罗凤鸣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赵建平教授主持


代华平教授介绍2025项目推进计划


任雁宏教授解读间质性肺疾病专病照护能力标准


分享建设经验,助力能力提升


经验分享环节,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程真顺教授主持。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彭红教授围绕ILD多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与实践进行了深度分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罗群教授介绍ILD专病诊疗体系建设和全程管理优化策略,为提升ILD专病照护能力提供借鉴,让来自示范单位及优秀单位的与会同仁深受启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程真顺教授主持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彭红教授(左)、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罗群教授(右)


聚焦诊治进展,探索前沿方向


在ILD诊断与治疗进展环节,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曹卫军教授主持。南京鼓楼医院代静泓教授阐述ILD规范化诊疗流程,介绍多种检查工具在诊断中的应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杨俊玲教授针对PPF的诊断与治疗展开深入讲解,分析其疾病负担、诊断标准及抗纤维化治疗疗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曹卫军教授主持会议


南京鼓楼医院代静泓教授(左)、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杨俊玲教授(右)


会议还设置两个专题讨论环节,在郭璐教授和赵铁梅教授主持下,多位专家围绕推动ILD专病照护能力提升、发挥示范单位带头作用等议题,结合医院实际提出建设性意见。 


(从左到右:四川省人民医院郭璐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典典教授、武汉市中心医院倪吉祥教授、北京胸科医院叶寰教授)


(从左到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赵铁梅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碧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迟翔宇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雷伟教授)


会议期间,“早抗纤 畅呼吸”--肺纤维化科普教育行动正式启动,标志着肺纤维化科普工作进入新阶段,将助力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推动间质性肺疾病的“促、防、诊、控、治、康”。


肺纤维化科普教育活动正式启动


3月15日下午,2025间质性肺疾病多学科诊疗项目启动会正式召开,来自中日医院代华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金阳教授分别向启动会进行致辞,代华平教授强调了MDD是思维重构,而非学科简单叠加,标准化建设是关键,并表示青年医师是学科未来的核心,鼓励年轻一代医生在实践中创新;金阳教授则表示需要通过建立标准化流程、培养复合型人才、构建全国性网络从而将MDD模式从理论探讨推向临床落地。


中日医院代华平教授(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金阳教授(右)



本次会议也从理论和实战两个方面出发,分别邀请了来自各学科的权威专家、学者进行经验分享:


第一篇章:理论筑基·协作启航


会议首先从理论方面进行展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红教授主持此环节。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红教授主持会议


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韩茜教授首先以“ILD-MDD规范化诊疗的临床实践与应用”为主题分享了她的临床经验,韩茜教授总结了ILD的诊疗难点以及MDD的核心作用,并表示MDD对ILD规范化诊断和管理的意义重大,准确的诊断能够协助制定更加合理的管理策略,而基于MDD的综合管理也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马万里教授则是从“ILD-MDD 的挑战与对策”的实际出发,分析了推广ILD-MDD面临重重挑战并提出了举办专题讲座等学术活动,传播国内外最新进展、制定符合国情的ILD诊疗指南/共识,规范临床诊疗路径等一系列相应对策。


在理论环节的最后,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詹曦教授分享了在书写病例PPT核心内容以及进行病例演讲时的实用技巧,并强调了标准病例模板在MDD中的重要性,指出其不仅有助于规范诊断流程,还能提高病例汇报的清晰度和准确性,为医疗团队提供更为可靠的诊疗依据。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韩茜教授(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马万里教授(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詹曦教授(右)


第二篇章:实战赋能·同行致远


  会议第二部分从实战出发,中日医院王诗尧教授从自身经验切入,从ILD分类与诊断标准、ILD评估与诊治难点等方面阐述了MDD的核心作用,以及作为影像、病理及亚专科医师的培训平台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同时提出了在未来完善MDD资料库及线上管理平台、探索ILD生物标志物等一系列规划方案。


中日医院王诗尧教授


随后,河南省人民医院汪铮教授则针对ILD-MDD实际病例及书写的实践进行了讲解,为后续开展的MDD树立了标准,并从三个实际病例的经验总结中,深入讨论了Rosai-Dorfman(RDD)的病理机制、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策略,强调了ILD的多样性、诊断挑战,以及MDD的重要性。


河南省人民医院汪铮教授


与此同时,会中还邀请了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瑞英教授、郑朝晖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娜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胡芸倩教授、北京医院金金教授、上海市肺科医院李秋红教授以及海南省人民医院杨舟教授,在北京医院陈起航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满祥教授的主持下对“ILD多学科建设在医院落地中的难点和障碍点”和“如何推动MDD在肺纤维化领域的应用,从而提高ILD诊断准确性?”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见解与策略建议。


专题一:ILD多学科建设在医院落地中的难点和障碍点


专题二:如何推动MDD在肺纤维化领域的应用,从而提高ILD诊断准确性?


本次会议汇聚了包括但不限于呼吸科、风湿免疫科、影像科和病理科在内的多学科学者专家。搭建了前沿学术交流平台,针对ILD疑难病例,共同探讨ILD诊治以及MDD的宝贵经验,互相学习、积极探讨。未来也将会通过呼吸科、风湿免疫科、影像科和病理科等多学科讨论来不断提高ILD诊断正确率。


参会专家合影


本文完

责编:Jerry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