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发声丨李为民代表:将医保和商业保险纳入医院协同管控,构建“三位一体”的慢病协同管控体系,让慢病防控真正“落地”
来源: 呼吸界 2022-03-04

“担任全国人大代表5年来,我所提交的建议都是围绕民生、健康、医疗卫生方面,包括把呼吸慢病、肺癌筛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每年我所提的建议都是围绕自己工作中最熟悉的方面,以及我工作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而提这些建议我考量的重点只有一个:能否实现真正落地。落不了地的愿景不提,今年议案也一样。”……3月3日下午4点半,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终于在系列工作安排的间隙挤出宝贵的20分钟时间,接受了《呼吸界》记者的独家专访。


慢病存在“三高三低”,要让慢病防控真正落地,构建“三位一体”慢病协同管控体系是“抓手”


此次赴京,李院长的时间安排异常紧张,他首先感慨地向我们回顾了自己履职5年以来所提交过的建议,并很高兴提出的建议有许多都已基本实现“真正落地”——


“从2018年我提交针对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如何解决基层骨干医生资源匮乏问题的建议,到2019年针对医疗人才的评价提出变“五唯”为“五重”。2020年随着疫情的暴发,我又提出如何“医、防”结合,构建防、控、治一体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去年,我提出支持在成都建设未来医学城、医学创新高地。我也曾多次建议把慢阻肺防治纳入公共卫生项目……回顾几年来我提出过的所有建议,实际上都是围绕医疗卫生、人民生命健康以及科技创新,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医疗服务是我最关注的一个点。而我最希望的就是要让这些议案能够真正落地。”谈起这几年的参会议案,李院长如数家珍。


今年,李院长基于华西医院目前已启动试点且效果良好的实践,提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建议——
围绕慢病防控方面问题,构建“三位一体”慢病协同管控体系。


为什么我要提这个建议?李为民院长介绍说,我国目前慢病存在“三高三低”。“三高”,首先是发病率较高,65岁以上人群有52.3%发病,占一半以上,而在整个人群中,约37.3%为慢性发病。用65岁人群发病率比全年龄段人群,比例差异却很小,足以说明慢病的发病率高,且越来越年轻化;第二,死亡率高。整个死亡人群中,慢病占比接近90%,数据惊人;第三,疾病负担高。在整个疾病负担中,慢病占76%。归纳一下,“三高”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负担高。


与此对应的“三低”,则是知晓率低、早诊率低、全程的规范治疗率低。从近几年尤以呼吸系统疾病早诊率数据为例,有研究显示,慢阻肺的早诊率不到10%,由此可见群众对慢病的知晓率低、早诊率低。并且,大多数慢病发病患者都从未得到规范化的治疗,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得病。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例,很多患者早期表现为咳嗽、咳痰,患者就以为自己只是感冒,有高血压的患者认为自己可能只是劳累引起的头昏……慢病不断被忽略。无论是高血压、糖尿病,还是慢阻肺、癌症,往往只注重了急性加重这一环节的治疗,而对慢病整个全程化的治疗都不太规范。大部分慢病患者只有在病情加重的时候才想到去医院就诊,看病吃药。


李为民院长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方案对慢病防控提出了相关要求,我一直在思考琢磨如何将慢病防控落地。因此,这次“两会”
我提出了构建“三位一体”慢病协同管控体系,它正是针对以上现状解决问题的“抓手”。


“三位一体”慢病协同管控体系是通过医保商保协同、上下级医院协同、全程管理线上线下协同的方式推动慢病防控


“三位一体”慢病协同管控体系究竟是哪“三位”?第一位是医保商保协同,第二位是上下级医院协同,第三位是全程管理线上线下协同。



为什么医保商保要协同? 因为政府一定是要支持商业保险的发展,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来支撑慢病的规范化管理。比如医保的重点是对慢病的诊断和治疗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撑,它只能支撑买药的费用。而商业保险则给予我们早期筛查、全程管理、慢病随访方面的支持,这样就能够减轻慢病患者全程化治疗的经济负担。



医院与医院之间为什么要协同? 这里的医院指大医院与小医院之间,或者是与社区医院之间。因为慢病的发病率高,这些人群难以全部在大医院就诊,因此一定要形成分级协同的专病医联体或者是专科医联体。有了这样的医联体,才能够实现上下协同。疾病加重了有大医院给予指导,平时随访则主要在就近的医院,包括社区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



为什么全程管理要线上线下协同? 目前我国在5G信息技术方面发展较快,无论在农村地区还是城市均已覆盖。患者到医院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患者回家后,通过线上给予随访指导,包括用药、家庭护理、康复等方面的咨询,这样就减少了病人往返医院的次数,同时也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李为民院长介绍,关于医保商保协同的确是个新的提法,也许以往大家聚焦的目光都停留在希望哪些药物、医疗耗材进医保,可能对医保商保协同感到很陌生,不免会认为有很大难度。也许群众能够想到商保的作用就是出院以后拿着发票能够报销一部分医保无法报销的项目,但实际上商保能发挥的作用还不止这么简单、片面。华西医院目前正在进行尝试,探索将商业保险与医院协同起来,做一些试点,以期真正推进医保商保协同的落地。


具体是怎么做的呢?比如一个患者购买了商业保险,那么商保公司就与我们三级医院形成了协同,而我们三级医院又与医联体医院形成协同,各级医院有明确的分工。医保负责诊断治疗费用,商业保险负责慢病全程规范管理费用,包括筛查、随访、全程管理的费用。


为什么商业保险的钱要纳入医院进行协同管理?因为患者购买商业保险后,在医院接受治疗以及出院后的随访管理等过程中,这笔钱都将全程发挥作用。只有管理好了,我们慢病的晚期病人才会变少,晚期病人少了,自然商业保险需要支出的经费也会大大减少。因为商业保险运作的目的就是要减少晚期病人的支出,而我们医疗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够让病人得到规范化治疗,让疾病尽早得到控制。因此,两者目的一致,协同体系建好,就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我国商保体系现状达不到老百姓心目中真正所期望的诉求……相信建议的通过实施能真正利民、惠民


李为民院长强调,过去老百姓对商业保险的认识往往仅是出院后能够单纯性地报销一笔钱,这也是我国目前商保的现状。我国的医疗体系是以医保而非商保为主体。而例如在美国,是以商业保险为主体,建立了从家庭医生、社区医院到大医院的全程协同管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看病自付比例较低,离开这个体系看病自付比例就高。


纵观目前市面上的商业保险,主要是为没生病的人群投保。
我的建议是让慢病人群在没有发展成为晚期或重症之前,能够通过医保、商保与医院协同的联动,把钱花在早筛、早诊、早治这方面,既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又达到了我们不愿病人发展为重症而增加死亡的一致性目标。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例,如果商保与医院形成协同,支撑肝炎早期规范化诊疗的花费,往往患者后期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或肝移植的比例将减少,也大大节省了商保的开支。我相信通过各级医院上下联动,与医保商保建立协同体系,将会真正利民、惠民。


专家介绍



李为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教育部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健康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呼吸专委会主任委员等。担任「十四五」规划临床医学专业第二轮器官-系统整合教材《呼吸系统与疾病》第一主编,Precision Clinical Medicine主编,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副主编,《华西医学》主编,《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编委。

一直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方向为肺癌及肺部感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各级科研课题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等。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43篇,包括Cell、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等杂志。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本文完
采写编辑:冬雪凝;排版:Jerry
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