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解决未满足的健康需求,引领呼吸学科从「大学科」向「强学科」发展——2023年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周六开幕
来源: 呼吸界 2023-01-05


2023年度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将于2023年1月6-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自2019年起至今已是第5届。本届大会主题为「呼吸学科应关注并解决未满足的健康需求」,意义非同寻常。

 

今年是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建设启动十年、PCCM规范化建设启动五年、呼吸质控中心成立十周年、呼吸医联体成立七周年的重要时期,呼吸学科在「三驾马车」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每一呼吸人都感受到了学科发展的步伐。那么呼吸学科在学科发展方面取得哪些进展?会有哪些探索和创新?工作规划方面有哪些新动作、新思考?新的理念将为医院、科室乃至每位呼吸医生带来怎样的变化和机遇?此次大会有几大特点:


以未满足的健康需求为切入,梳理近年呼吸学科发展脉络



何谓「未满足的健康需求」?该词最早源于美国NIH及欧洲EU Commission提出的「未满足的医疗需求」(Unmet Medical Need, UMN),它一般指对某个特定疾病在诊断治疗和长期管理上,相应于希望达到的效果但还尚未达到的差距。其关注点主要在于疾病诊疗与药物研发,而随着「促防诊控治康」六位一体全面健康照护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群医学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未满足的医疗需求」需转变为「未满足的健康需求」,其范畴覆盖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各个领域。


而依照导致原因,「未满足的健康需求」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技术方法尚未可及导致的,此类「未满足的健康需求」需要医学科技发展进步予以解决;另一类为技术、方法可及,但应用不足,效果不佳,其核心原因主要为认识与重视程度、政策制定、资源投入、学科发展等方面的不足,此类「未满足的健康需求」尤其需要检省。



大会以此为主线,回顾了近年来呼吸学科从科学研究、提升认识、政策制定、资源投入、学科发展等方面采取的解决「未满足的健康需求」的重要举措与关键进展,并提出呼吸学科未来发展工作应紧密与关注并解决未满足的健康需求相结合,从而成其学科先进性与引领性,促进呼吸学科实现从大学科向强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因此,今年大会内容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以「未满足的健康需求」为回顾、思考的眼光和角度。以时间为轴,向前,它可追溯回疫情发生前乃至更久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回顾;向后,它实际上是对整个呼吸学科乃至医学进行前瞻性的思考。时间跨度长,覆盖涉及面广。


「汇总性」数据以更加「内省」的方式发现关键性问题


本次大会内容丰富扎实,将围绕大会主题以及呼吸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呼吸质控、PCCM科规建、呼吸专联体这五个方面进行精彩的专题报告和专题讨论,不仅有阶段性的回顾,也将对面临的新问题进行前瞻性的阐述。


今年大会与历年学科发展大会相比有个最大区别,往年大会通常是以一年为期限的研究,总结过去一年成绩,谋划来年工作。「未满足的健康需求」,是一个新概念,让大家有一个新思路、新观念,从一个新角度看问题,但它并非「空中楼阁」,事实上我们前期已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今年恰逢几件大事: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建设工作启动十年年、PCCM规范化建设启动五年、呼吸质控中心成立十周年,呼吸医联体成立七周年。因此,大会上五大部分的专题报告,不仅要对去年工作进行总结,亦要对呼吸学科发展「三驾马车」的各项关键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无论5年、7年还是10年,每件大事都会拿出「汇总性」数据,这些数据和总结紧扣大会主题的引导,对呼吸学科发展的重点工作乃至于由呼吸学科而及医学整个学科的重点问题进行阶段性回顾、总结和展望,在肯定过去成绩的同时以更加「内省」的方式去发现更关键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从这一年时间来观察并不能看出,但当真正回溯到几年前就可以发现,有些趋势能为大家起到警示作用,对待这些关键性问题,更需要「未雨绸缪」,早做打算。


专题讨论则主要针对大框架性内容之外需要拿出一定时间进行相互交流的特定问题。各部分专题讨论会将对报告中没法单列或专门阐述的问题进行延伸式阐述,它或许不是一个大问题,但一定值得花几分钟时间讨论、思考。与此同时,大会筹办方也希望参与讨论的特邀专家跳开特定疾病、患者群以及学科领域,从「大医生」的思考角度,立足于引领学科发展畅所欲言,期待线上、线下有更多专家、同道从各个角度、层面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将在《呼吸界》进行全程直播

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会议日程



本文完

责编:Jerry


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