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院士:对流感要深存戒惧之心,全力加强防控体系与能力建设
来源: 呼吸界 2018-11-04

导语

日前,在东阳光药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流感高峰论坛」上,王辰院士发表关于流感防控工作的讲话。他言辞坦诚,耐人寻味,引发与会专家的强烈共鸣。王辰院士特别强调,流感、黑死病都属最难防控的呼吸道传染病,可以横行人间,历史悲剧足鉴。因此,对于流感要深存戒惧之心,要有强烈的防控意识和充分的体系和能力准备。在对流感防控体系的建设上,我国要特别、尽速推进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体系的融合;着力提高医疗机构对流感的检验能力;大力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注意对病毒变异的追踪并及时研发相应疫苗。流感防控工作必须扎实地落实到医教研工作与卫生政策中。

 



以史为鉴,呼吸道传染病最难防控


流感作为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对于其可能的巨大危害,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人类历史上付出最惨痛代价的瘟疫都是呼吸道传染病。一个是十四世纪欧洲的肺鼠疫,也就是「黑死病」。当时疫情席卷欧洲,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有的地方达到三分之二。「万户萧疏」就是当时情况的写照。那时欧洲的城市里,清晨最大的动静就是拉着尸体的马车碾过石头路面的声音。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极为严重的传染病疫情,至今回忆起来都令人不寒而栗。再一次就是1918年,距今100年前的西班牙流感。有一本书 The Grand Influenza(《大流感》)描述了当时的情况。书中有一个细节:流感大流行最严重的时候,公共汽车上就有患流感者暴卒。军营和学校里面更是一片混乱,许多的人因流感丧失了基本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包括当时的美国总统,据称患流感后出现了精神障碍,或许与流感继发神经病变有关。流感、黑死病,都是能够横行人间的瘟疫。再想想15年前的SARS,大家至今记忆犹新,病死率最高时达到14%,造成了颠覆性的社会影响。温家宝总理当时的一句话,到现在我还记得:「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一定会在未来的思索、奋斗和发展中获得加倍的补偿。」


人类经历过黑死病、流感,经历过SARS,我们应该懂得些什么?未来,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对人类可能造成最大损失的传染病最可能是呼吸道传染病。因为在一段时间里,水可以不喝,饭可以不吃,皮肤可以遮蔽,而空气无所不在,须臾不能不呼吸。因此,最难防控的就是呼吸道传染病。


对流感要存有深深的戒惧之心


美国政府最近发布了一个新的国家方略,叫做National Biodefense Strategy,即美国的《国家生物防御战略》。其中的用词,值得大家体察:过去,我们所熟悉的词是生物安全Biosafety;后来叫Biosafety & Biosecurity,生物安全和生物保安;现在的用词则为「Biodefense」,即生物防御。那么与这些用词对应的情况是什么呢?如果生物安全对应生物泄露或事故,生物保安对应生物恐怖,那么生物防御对应的就是大的疫情甚或生物战争。如此的用语、语义变化,对其意义应予明鉴。


对于传染病,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都得作预期筹谋和防范。其中,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就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问题,而以流感发生的可能性最大。所以,防控流感的意义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集体在这个方面应该有充分的戒惧之心,这一点至为重要。我记得有一段话讲「什么是杰出?」语中关于「杰出」列了很多条,但其中有一条我记得最清楚:「预期到风险。」在人类卫生与健康问题上,要充分预期到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得知道害怕,知道害怕才是安全的。流感的危害不仅仅体现在大流行时,每年的季节性流感都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损失。全球每年因流感死亡29万~65万人。流感的患病率成人是5%~10%,儿童超过20%。以上数据说明,流感是一个比较多见和常见的疾病,无论急诊室也好,呼吸科也好,儿科也好,流感都是最常见病之一。去年冬季在北京流感流行的时候,一篇描述家人患流感死亡的网络文章,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我们作为专业人士,必须非常了解流感,把握好对流感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流感涉及的学科众多,无论是呼吸、感染、儿科、急诊,还是院感控制、临床药学,多个学科与流感防控有不同程度的关系,跨学科的合作对于流感防控十分重要。再次强调,各学科都要对流感深存戒惧之心,要知道害怕,要做好准备。


要着大力促进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体系的交融结合


经积年努力,我们在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建设上,已经比SARS那时候强多了。但是,预防体系和临床体系,即CDC系统和医院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合作依然很不顺畅。这种状况的形成有其深层原因。广义的临床医学包括预防医学。从学理上讲,应当是所有的预防医学专业医生,都应该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但是,我国的医学教育仿当年苏联体制,本科分设了预防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国际上的通行情况是,预防医学专业医生应该从接受临床医学专业通识性教育的人才中产生。


回想2009年H1N1新型流感流行时,我们有关方面「由于担心生物安全问题」,要求一般医院不能进行流感病毒检测,只能将标本交CDC系统检测,而检测结果回报临床的时间很慢。这是很荒唐的想法和做法。这些患者的大量血、尿、便标本一样不少地在医院进行检测,而唯独不让查流感病毒,有何院感防控意义?而恰恰是在能及时检测出某患者是否有传染病时,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院感控制措施。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本着科学求实的精神修正有关政策,切实、及时加以改进。否则,再遇大疫,又会乱象丛生。


我为什么要反复讲和强调这个事情?就是促进达成社会共识,行业共识。只有在先进思想的导引之下,才能够产生先进的、能够真正为社会担当的卫生体系和能力,否则一旦出现疫情,我们仍将面临很大的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尽力、尽速促进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体系的交融结合,一定真正地把这件事情从教育体系上、从工作体系和机制上、在现实行动中加以实现。




医生应能及时地对流感患者用药


医院应建立起便捷的流感实验检测方法和流程,使医生能尽早确诊患者,及时投以奥司他韦等有效药物。对于流行病史、临床症候典型的患者,亦可考虑经验性用药。及时治疗流感患者,亦对减少传播有一定帮助。


医院应当可以进行流感等疫苗接种


目前仍有很多地方规定,流感疫苗不能在综合医院打,一定要到CDC系统或基层诊所去打。这样做是为什么?道理何在?在门诊,我常常建议慢阻肺病人应该接种流感疫苗,病人同意了,但是还要到社区或者CDC,重新办一套手续,再去打疫苗,非常繁琐,有的病人就因此不去接种了。此外,接种流感疫苗后,如果有不良反应,是综合医院处理起来方便,还是CDC系统处理起来方便?流感疫苗接种的体系能不能变一变?有关「规定」是出于什么考虑?能否改一改?流感疫苗也好,肺炎疫苗也好,老年人和高危人群都应该可以在综合医院接种,这样能够显著提高接种率。


抓紧做好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


我们作为专业人士,需要反思在流感防控方面,我们做好研究了吗?临床研究如果设计不规范,临床资料收集不全,很难有高质量的研究结果。我们现在的基础研究,能跟得上世界先进水平吗?从生物安全、生物防御方面我们做足工作了吗?医疗体系和能力、教育培训能力、研究能力,还有疫苗、药物研发能力,我们够吗?对流感病毒变异进行追踪并及时研发相应疫苗了吗?这都是我们要挂在心上的事情。对流感问题,不敢不关注,不敢不上心,不敢不脚踏实地的落到我们现实的医教研行动中去。


太多的问题我们需要思考,太多的状况需要改变。很多问题我们不能只是讲一讲,而是要充满使命感和责任心地促进改变。今年是西班牙大流感一百年,国内外组织了多场纪念活动。如果这些事情只说不做,一阵风过去,不会有效果。我一有机会,就去和有关部门讲,掏心掏肺地讲,竭诚竭力地推动改变,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有限。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别把这些当成别人的事情,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关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健康和生命。大流感随时可能会再来。


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聊聊。非常感谢东阳光药能够搭建这样一个多学科的学术研讨平台。这么多急诊科、感染科、儿科、呼吸科大夫在这里,共同面对一个最可能对社会、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传染病,一起贡献智慧,大家一同把这件至关紧要的事情做好。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