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在昨晚举行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2021年会(CACP2021)暨第二十届中国呼吸医师论坛开幕式上,正战斗在广州抗疫一线的钟南山院士由于不能亲自到场,特地为大会录制了一段特别的致辞。在五分钟的致辞里,钟南山院士祝贺大会召开,他首先特别介绍了广州本轮疫情,钟院士说疫情主要由印度发现的变异株引起,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的特点,因此对社区防控、临床救治提出了严峻要求。围绕今年年会主题「建立PCCM专科质量控制体系」,钟院士强调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将医疗行为纳入管理的轨道,尤其是关注医疗行为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以下是钟院士的致辞全文: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各位呼吸同道:
大家好!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2021年会(CACP2021)暨第二十届中国呼吸医师论坛在江城武汉开幕。因最近广州疫情形势比较紧张,很多广东专家都战斗在抗疫第一线,我同大家一样。因此,今天我以在线录制的方式与大家见面。
今年年会选择在武汉召开具有特殊意义。度过了2020年的新冠疫情,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重新焕发了活力。而现在广东省、特别是广州市,正经受着新的考验。
广州市的本轮疫情主要由印度发现的变异株引起。这种变异株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的特点,与前几次国内散发的疫情特点不同。感染「印度株」的患者即使到了重症阶段,很多病人的病毒载量仍然很高,给我们的治疗带来了困难。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发生症状以前就已经具有传染性,因此对社区防控、临床救治,都提出了非常严峻的要求。
针对该变异株的特点,广州采取了分级、分类的防控措施,严格封控疫情的重点地区,以及开展了覆盖全市1800多万人口的核酸筛查。相当大一部分患者是通过主动筛查发现的。所以,广东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今年年会的主题是「建立PCCM专科质量控制体系」,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将医疗行为纳入管理的轨道,尤其是关注医疗行为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其中安全性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同时需要考虑效果和患者的承受能力。从国家层面到基础设施,呼吸疾病诊治质控管理的实现是需要各级质控中心来发挥作用的。
国家呼吸质控中心于2012年1月成立,依托北京医院成立而成立,距今已近10年时间。建立之初,王辰院士曾经提出质控中心有三方面内容:
一是管理质控。包括结构性内容,从省市到地方级的管理质控;
二是疾病质控。质控的指标关系到疾病过程中不同阶段标准的医疗手段。2019年国家发布了针对三个呼吸系统疾病的指标,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急性加重、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急性肺栓塞(APE);在全国第一个专业质控指标性的文件,计划今年要增加技术性的指标,比如说呼吸内镜今年要修订质控指标,将于今年年底发布。
三是技术质控。据我所知此次年会将发放呼吸医疗质量控制资料汇编,其中包括2020年国家呼吸医疗安全报告,2019年针对三种呼吸疾病质控指标,以及2021年修订版的国家质控的指标文件。这些版本的文件是提供给我们与会专家进行了解,掌握情况以及提出建议。围绕今年的主题大会还设置了分会场,邀请了6家省级中心进行医疗安全质控的案例分析,作为大家参考的模板。
最后,我祝愿这次大会圆满成功。希望参会的同道们充分交流,为增加呼吸医师的凝聚力,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做出贡献。谢谢大家!
* 本文由《呼吸界》编辑 冬雪凝 根据钟南山院士的演讲整理
本文完
排版:J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