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呼吸与共——第十九届呼吸周大会战报新鲜出炉
来源: 呼吸界 2020-11-03

11月秋高气爽,呼吸界大咖群星荟萃共聚北京,在「同舟共济,肺驰未来——阿斯利康第十九届呼吸周」大会上畅所欲言,共同为中国呼吸学科建设献言献计,并且就新冠疫情这一特殊背景倾囊分享了呼吸疾病最新的治疗理念和经验。会议主席,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康健教授对会议的召开致以了热烈的欢迎。一天的会议,不仅显示了「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更让人体会了「白衣担道义」的火热赤心。

 


让我们一览呼吸周首日大咖们都在说什么。

 


呼吸学科建设刻不容缓——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


「此次新冠疫情,凸显了呼吸疾病防治的突出重要性,也凸显了呼吸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在这次的防治过程中,PCCM凸显了它的素质能力和水平,无论是在诊断上、治疗上,还是在危重救治上的,都是最专业的队伍,从多个方面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因此新冠疫情不是延迟PCCM规范建设的理由,而正是国家需要呼吸学科的时候,呼吸学科的建设要乘势而起。在未来由于中国巨大的吸烟人口、空气污染和老龄化问题,呼吸疾病可能迅速上升为国家人民健康的最大的障碍,而国家一直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对科技的要求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因此呼吸界在学科建设上,要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有清醒的意识。


除此之外,很多呼吸科医生对于吸烟问题意识不规范、对流感及肺炎疫苗认识不足态度积极等,这些都是学科发展的『短板』。未来希望有阿斯利康这样的合作伙伴为呼吸科医生多准备新的弹药,而呼吸界也要吸引最一流的人才加入,加强学科规范建设。」

 



内外兼修,为患者提供完整解决方案——阿斯利康中国呼吸、炎症及自体免疫业务部总经理陈鹏亘


「今年是阿斯利康进入中国第27年。阿斯利康以研发为中心,疾病领域覆盖肿瘤、心血管、呼吸、消化代谢等各领域。在呼吸领域我们感谢所有医生和我们这么多年来携手并进,除了目前在中国市场已有的产品,未来我们希望除了自己的创新管线之外,也通过外部合作引入更多好产品,并且和呼吸科医生一起推动临床转化和学界发展,最后给呼吸疾病患者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帮助更多患者。」



成为呼吸领域公认的领袖——阿斯利康研发部副总裁Pryseley Assam


「自1970年阿斯利康推出第一款呼吸产品以来,我们深耕该领域近50年,目前有8个呼吸领域的临床III期试验正在开展,并且有多款新药处于早期临床阶段。 我们将专注于哮喘及慢阻肺两大呼吸道疾病,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式,以此来实现2025年阿斯利康成为呼吸领域公认领袖的愿景。 」




合理的使用评估工具认识慢阻肺死亡高风险患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孙永昌教授


「慢阻肺的全球的病死率一直在增加,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慢阻肺病死率始终高于全球。我国目前死亡原因排第三位的就是慢阻肺,对于慢阻肺来两大治疗目标一个是减轻症状,改善健康状况,一个是预防和治疗急性加重,这两个目标通过药物治疗能有一定程度上的实现,但是在预防疾病进展,改善或改变肺功能下降趋势方面,我们还缺乏手段。我们要合理的使用评估工具来认识慢阻肺死亡高风险患者,把他们识别出来,通过规范的治疗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降低死亡的风险和延缓疾病的进展。」




将慢阻肺放入常规健康体检项目再恰当不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迟春花教授


「虽然慢阻肺筛查和管理已经被写入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但是由于在我国广大的基层医疗机构肺功能设备还未普及,仍然存在大量漏诊误诊,更谈不上疾病长期管理。事实上40岁以上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7%,是一个和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大慢病,将之放入常规健康体检项目再恰当不过。


慢阻肺的诊断不足,会严重过影响到患者生命质量,并且在确诊前慢阻肺患者的经济支出要高于诊断后。因此怎么样能够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延缓疾病的进程,同时减少医疗支出,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都非常的重要。」



早期筛查将关口前移是疾病控制和管理的关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陈亚红教授


「慢阻肺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合作的疾病。目前慢阻肺筛查率仍然较低,首先我们要正确评估高危人群的慢阻肺风险,比如年龄、吸烟史、被动吸烟、生物燃料暴露、化学性物质接触等职业暴露,都可能是高风险因素。其次我们希望未来可以通过一些AI技术、或者一些远程传感器检测患者呼吸困难程度、或者一些可视化的物联网设备,来帮助诊断和疾病管理。对于慢阻肺,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将关口前移,是疾病控制和管理的关键。」

 


雾化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瞿介明教授


「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构成我国公共卫生重大问题,哮喘在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达到4570万,慢阻肺则约有1亿以上患者,同时我们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治疗控制不佳的问题非常明显,由此而导致的疾病负担也非常的明显。雾化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适用于各个年龄段,且在部分人群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同时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新冠患者病死率更高,是没有报告合并症的患者的病死率的7倍,关注有慢性气道疾病的患者如何更好地预防,可以改善新冠的愈后。因此哮喘和慢阻肺患者不应该担心疫情而中断雾化。医院应严格做好医患分流,加强门急诊预检分诊,在分类处置患者中,确保治疗的同时,减少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需要接受雾化治疗的患者可以分为可居家物化的轻症患者,以及需要急诊或者住院的重症两类。此外,还要通过选用专用剂型雾化装置、注意个人防护、注意环境布局、注意医务人员安全、注意消毒、避免探视等方面加强院内感染控制。

 

此外,目前多种雾化药物已被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疗。希望通过更多临床大样本的前瞻性的多中心的研究,更好明确这些不同的雾化药物能不能最终用于新冠病人的治疗。」


一天「干货满满」的学术会议结束了,呼吸人不仅明确了自己未来的职责和前进方向,更用学术理念武装自己。11月2~6日,呼吸周还会在多地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就多个呼吸领域慢病进行学术探讨,在交流中提升,在分享中学习,共同推进学科发展,最终使患者获益,这也是呼吸周创办的初衷和意义。

 

本文完

排版:Jerry

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