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介入呼吸病学拿什么与国际齐肩
来源: 呼吸界 2016-12-04

聚焦介入之二


近年来我国介入呼吸病学领域发展迅速,受到呼吸界同道的广泛关注,李强教授作为我国介入呼吸病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为我们共同梳理我国介入呼吸病学领域的现状并展望未来。



我国介入呼吸病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


1887年硬质支气管镜的发明使得呼吸病学家首次能够直视观察气道内结构和病变,1966年可弯曲纤维支气管镜的发明则使介入呼吸病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我国老一辈呼吸病学专家将支气管镜引入我国,开启了我国介入呼吸病学发展的篇章。自此,支气管镜在肺部肿瘤、呼吸系感染和间质性肺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工作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呼吸疾病的诊治水平。



21世纪后,我国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呼吸病学专家敏锐地认识到介入呼吸病学发展的巨大前景与未来,开始在介入呼吸病学领域辛勤开拓和工作。此后,TBNA、EBUS、气道支架置入、冷冻、电磁导航、球囊扩张、支气管腔内肺减容等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逐渐进入我国,一批年轻而富有活力的介入呼吸病学队伍也逐渐壮大起来。我国学者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大胆创新和探索,目前已在良性气道狭窄、支气管结核、支气管胸膜瘘的腔内封堵、内科胸腔镜下肺活检及肺部肿瘤的经皮介入治疗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自2010年起,全国性的介入呼吸病学学术机构相继成立,标志着我国介入呼吸病学开始进入了一个更加规范、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


技术规范和培训不足,制约介入呼吸病学发展


然而我们仍然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介入呼吸病学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国介入呼吸病学领域的快速发展。


(1)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经济水平存在差异,形成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人才聚集、蓬勃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呼吸介入水平相对落后的局面;(2)呼吸内镜规范技术推广不足:国内目前各大医院针对支气管镜操作技术,如支气管肺泡灌洗、活检、TBNA、EBUS等尚无统一操作规范和流程,内镜技术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性仍有待提高;(3)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培训不足:介入呼吸病学技术依赖于精密的技术设备和医生高超的动手能力,然而我国仍缺乏可广泛推广的技术培训和认证机制,导致介入操作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须引起高度重视。


补足短板,我国介入呼吸病学将与国际顶尖水平齐肩


随着我国介入呼吸病学领域在过去二十年的不断发展,我国介入呼吸病学的诊疗水平与国际顶尖水平逐渐接近。但为了赶超国际标准,使我国介入呼吸病学诊治水平整体提高,我国介入呼吸病学的同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需加强规范临床诊疗体系建设:包括建设人才队伍、建立规范介入诊治流程、推广介入技术培训规范和人才培养规范;


(2)结合国内外趋势选择主战场:随着气道疾病介入诊治技术逐渐被攻克,同时肺癌发生率逐年升高,早期肺癌的诊断和介入根治将为介入呼吸病学提供广阔的舞台,同时也是我国介入呼吸病学有望赶超国际水平的领域;


(3)重视医工结合:加强医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改进和创造更加先进的装备和和介入诊疗技术,从而提高我国介入呼吸治疗水平,并争取在某些领取引领发展;


(4)加强临床研究与创新能力:既往国内介入呼吸病学领域多关注临床个案的诊治和报道,未来需加强前瞻性大规模队列研究的开展,结合精准医学的理念,获得我国介入诊疗数据,为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提供循证医学支持。


虽然我国介入呼吸病学领域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仍因对自身保持清醒的认识,加强国内和国外学术交流,共同推动我国介入呼吸病学领域健康蓬勃发展。


(本文作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教授李强,《呼吸界》特约记者 黄可整理)

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