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介入时代下的精准医学与电磁导航技术
来源: 呼吸界 2016-12-06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呼吸内镜和介入呼吸病学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2月2―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顺利召开。百余名专家齐聚蓉城,共话介入呼吸病学新技术。


12月4日下午的大会内容主要由精准医学时代的介入呼吸病学、介入呼吸病学的历史回顾及展望、颁奖环节以及手术转播组成。


第一部分 精准医学时代的介入呼吸病学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李时悦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精准医学的不同定义以及他对于精准医学的理解(图一),指出精准医学就是用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进行个体化治疗。随后,向大家介绍了:①肺减容术(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LVRS),提出了传统的LVRS虽可改善部分肺气肿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围术期死亡率较高,不适用于所有肺气肿患者,且有术后长期肺漏气、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从而限制了LVRS的进一步开展。②经支气管镜置入单向活瓣肺减容术(bronchoscopic lung volume reduction, BLVR),指出BLVR并发症不严重,多个高质量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了其治疗的有效性。③液体活检在肺癌精准医疗中的应用,例如基于CTC的液体活检、基于ctDNA的液体活检等。最后,李时悦教授说到精准是介入呼吸病学的发展方向,在精准治疗的同时,需要与整体结合,才能使患者得到最合理的治疗。


李时悦教授介绍精准医学时代的介入呼吸病学


第二部分 介入呼吸病学历史回顾及展望


上海交大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李强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介入呼吸病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硬质支气管镜、可弯曲支气管镜、可弯曲支气管镜镜下的TBNA、激光被引入到支气管腔内的介入治疗以及一系列腔内介入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明及其在临床的应用,介绍了目前介入呼吸病学主要涉及的范围。随后,李强教授回顾了中国介入呼吸病学的发展历程:引进消化阶段、建立体系阶段和完善成熟阶段,并指出我国介入呼吸病学进入完善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各种新技术、新疗法的培训变得更加专业和规范、各级医疗机构介入呼吸病诊疗平台的硬件和诊疗流程变得更加完善、各种诊疗技术的风险评估做得更加细致,以及对各种并发症的处理更加自如。


李强教授对介入呼吸病学的历史回顾及展望


第三个部分 颁奖环节


大会颁发了青年医师英文演讲比赛奖、优秀论文奖和优秀壁报奖。其中,获得青年医师英文演讲比赛一等奖者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优秀论文奖获奖者5名,壁报交流奖获奖者10名,由王广发教授与李时悦教授为获奖者颁奖(图四)。


获奖者合影


第四个部分 手术转播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朱辉、杨赛、刘丹老师向大家演示了支气管内超声(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EBUS)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 ENB)技术(图四、图五)。常规支气管镜由于口径较大,只能进入肺段支气管,不能深入到下一级支气管,因而对诊断周围性肺部病变探查难度高。较之常规的支气管镜检查,ENB由探头引导进入下一级支气管,并通过活检进行病理取样,ENB技术对于周围性病变诊断率达80%以上,并从冠状面、矢状面等多个方向来观察并确定穿刺部位。操作过程中,王广发教授对朱辉、杨赛、刘丹老师的麻醉方式选择、穿刺活检顺序、穿刺方法、标本处理方式等各个操作细节给予了充分肯定。随后,王教授指出麻醉方式的选择很重要,对于大气道的介入治疗,要求精确操作且耗时长时,应选择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则会因为患者的不适反应增加操作风险和延长操作时间。对于怀疑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穿刺活检的顺序应遵循“先淋巴结后肺部肿物”、“先远侧淋巴结再近处淋巴结”的原则以防止污染、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穿刺时应多点、多方向穿刺以减少漏诊率,采用负压吸引以使得样本量更多,应收集其中凝血块,因为里面往往有组织条,可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朱辉、杨赛、刘丹老师现场演示EBUS、ENB操作


会议厅手术转播现场操作及标本展示


为期3天的“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呼吸内镜和介入呼吸病学学术研讨会”顺利闭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纤支镜室承担的手术演示也非常顺利,朱辉、杨赛、刘丹等老师的操作技术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文/特约作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秦江月)

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