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专题丨聚焦睡眠呼吸障碍 ——中国医师协会第八届睡眠医学学术年会纪实
来源: 呼吸界 2017-07-21

导语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医师协会第八届睡眠医学学术年会上,来自海内外上千名睡眠医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医师及技师,共同探讨睡眠医学的新进展和新理念。睡眠呼吸障碍作为睡眠疾病谱的主要分类,是此次会议关注重点之一,与会专家及代表从管理、体系建设到临床、多学科诊疗策略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图为王辰院士在大会上发言。


院士主旨发言,明确学科建设方向


在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王辰院士做了题为“关于睡眠呼吸障碍的一点想法”的精彩报告。报告首先强调睡眠医学中心乃多学科立体交融之所。王辰院士提到,睡眠呼吸障碍作为睡眠疾病中的一个主要门类,突出特点就是多学科联合。目前需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包括颌面结构测量、体容积测量、气道测量及动态功能分布等;还包括已熟知的心功能变化、逐渐认识的胃食道反流、睡眠期气道平滑肌的状态和相关气道的总横截面积、上、下气道横截面积等。这些问题涉及领域广大且多学科性,同时存在一定分散性,确实需要整合。同时,王辰院士指出目前我国的睡眠领域尚缺乏深入研究。从SDB来看,现在能够解决的方法仍相对有限。而且关于低氧造成健康影响的认识很不充分;针对低氧耐受、间断低氧如何评价的问题;不同低氧类型上对健康整体影响的问题;伴随二氧化碳升高的相关问题、气道流体动力学问题、气道本身的动力学问题等,了解太少。最朴素的沙利文教授发明了CPAP,用一个简单而质朴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使睡眠医学由此迈出了实质的一步。但是不能停止更深入问题的思考,知道不足才是真正前进的动力。


王辰院士呼吁,从医学界到社会全面提升重视睡眠问题的观念和意识。以呼吸病作类比,睡眠的问题就好像呼吸病,在圈内喊得越来越厉害,但社会上听不到,于是四大慢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疾病、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在中国变成了三大慢病,中国高发的慢阻肺约有患者八千多万人,但百姓大多知道高血压糖尿病,居然不知道慢阻肺,说明医学界做的不够。同样,在睡眠问题上,社会意识、学界意识、卫生政策和决策层面的意识都远远不够。睡眠界不能成为一个自说自话的人,要成为一个符合转化医学的原则,可以给病人全套解决方案的人,全套解决方案就是转化医学追求的目标,转化医学为转化成社会行动的最根本点,必须转变医学界和社会的观念。所以从研究角度到药学、器械、卫生政策、医保政策乃至社会观念和社会行动等问题需逐一解决,这才是睡眠学界奋斗目标。


王辰院士再次强调诊疗规范化问题。目前在睡眠监测和治疗层面的规范化已成为突出的问题。针对无创呼吸机治疗规范、耳鼻喉科手术指征的必要性,睡眠药物使用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规范。报告中,王、王辰院士再次重申了“体系建设及睡眠医学专科培训“这一问题。他认为,中国的医学界缺乏的是“体系”两个字,中国的医院缺乏的是“规范”两个字。在体系建设上,一定要搞清楚学科、专业、专科、领域、专长等概念。睡眠领域在学科划分上需明确概念,要从基本学理、学科体系上搞清楚。睡眠涉及多个学科,跟内科、跟呼吸、心血管、神经、精神、耳鼻喉、口腔、儿科有关系,因此这些都是科,睡眠医学专科有几个路径可以汇集到睡眠上,多学科性就体现在人才培养上。能力提升主要指现有的存量的资源条件状况下才能提升,长远地看为队伍的扩大、执业素质的提高。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应该检视自身队伍的情况,在我们现在的队伍里怎样能做到能力提升,别指望一夜之间的扩大和提升,需利用现有的存量资源,一齐努力方得提升。王辰院士强调“专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一定是定局之举,普及是定势之举“,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的长远目标都要归结在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上,专培、专修、单修成为适应现状的体系。睡眠培训本来就不长,可以通过进修、单独进修、专修甚至短期技术员的培训,扩大基地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策略。最后王辰院士还就睡眠中心运营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价格问题必须大家发出共同的声音,合理测算价格应该是多少,给国家、医保部门及物价部门提供依据。


设立技术专场,推进诊疗规范化


本次年会设立睡眠呼吸疾病诊断和治疗技术专场,内容涵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技术、远程诊疗技术以及OSA多系统损害三个方面的内容。空军总医院航空航天睡眠医学中心主任高和教授详细介绍了睡眠监测技术的进展与应用,明确其在睡眠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无创通气是睡眠呼吸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庆云教授解读了我国睡眠呼吸疾病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的规范,讲解了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的分类、适应证、临床路径以及常见睡眠呼吸疾病的治疗推荐意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冯靖教授介绍了适应性伺服通气(ASV)用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治疗的原理和进展,指出现有ASV不能改善心血管终点事件这一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评估,改进研究方法和技术后可能会有新发现。OSA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源头疾病,其管理日益受到重视,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的胡征教授介绍了基层睡眠呼吸疾病网络化管理模式,呈现了当地三级医院和基层医院通过网络远程合作的运行经验。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李善群教授讲解了物联网在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从OSA多系统影响的角度出发,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蓓教授介绍了内源性大麻素(ECS)与OSA严重度关系的研究,且发现OSA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江苏省老年医院陆甘教授从慢性心衰与呼吸中枢驱动的角度介绍了CSA合并心力衰竭的机制和诊疗手段,强调治疗心衰是关键。此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胡克教授介绍了OSA的非CPAP内科治疗手段,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利弊,及新型治疗手段CNEP应用体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马靖教授介绍了上气道半定量评价辅助OSA临床决策的应用,认为有必要发展适合内科医生的上气道检查手段,有助于非耳鼻喉科医生评估OSA。此外,会场还邀请到北京阜外医院的柳志宏教授介绍了OSA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第四军医大学的神经内科的宿长军教授介绍了OSA与失眠的关系,通过分享典型病例阐述了OSA伴失眠的处置策略。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耳鼻喉科陈雄教授在报告中提及上气道外科手术能显著提高CPAP治疗的依从性,多学科合作医疗才能使患者获益更多。


多学科联合讨论,提升诊疗水平


内科会场关注热点问题和新进展,实用性和新颖性结合。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的郭兮恒教授介绍了无创通气治疗的模式选择及实施要点,强调压力滴定的重要性,特别指出要重视吸气斜率的调节,从而提高患者的使用依从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刘建红教授提出要重视危重症患者睡眠检测,并介绍了如何开展危重症患者睡眠监测,分享了该院ICU睡眠监测的经验。广州医科大学罗远明教授讲述了神经肌肉疾病与睡眠呼吸疾病的关系。指出由于神经肌肉疾病发病率低、易误诊,对于睡眠呼吸疾病患者可能存在的神经肌肉疾病不可忽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希龙教授立足SAVE研究,分析了睡眠呼吸障碍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张教授指出,要谨慎对待CPAP治疗不能预防心血管时间这一结论,既要学习SAVE研究的经验,也要看到其受限之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立强教授综合分析了CPAP对OSA患者血压的影响后指出,CPAP对于OSA患者血压的影响取决于患者的不同亚型,并与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密切相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王玮教授介绍了COPD和OSA重叠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策略,以及无创通气在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此外,本会场还邀请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睡眠障碍科的陈贵海教授为大家讲述了OSA与认知功能关系研究现状。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卢晓峰教授从颌面结构遗传和发育的角度分析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发展,使内科医生加深了颌面部结构异常对OSA发展影响的印象。


睡眠呼吸障碍手术问题大讨论:作为本次年会的亮点之一,减重外科学组专家与耳鼻喉、口腔专家教授共同就外科手术治疗OSA这一议题展开了热烈的多学科大讨论,这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良好尝试,为探索多学科协作和共识制定提供了经验和平台。减重外科学组组长王兵教授代表学组在多学科讨论大会上汇报了减重外科手术在治疗OSA等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上的适应证、禁忌证、风险和长期疗效。减重外科学组与口腔和耳鼻喉专家召开圆桌会议进一步讨论各学科外科手术在睡眠呼吸暂停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和各种治疗方法的互补作用;大大提高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促进了睡眠呼吸障碍疾病多学科治疗的发展。来自耳鼻喉科的陈雄教授和来自口腔正畸的贺红教授分别从各自学科角度阐述了对于OSA儿童腺样体和/或扁桃腺肥大的手术时机和利弊以及术后正畸后续治疗进行了主题演讲,亦邀请了来自耳鼻喉科的易红良教授等、来自口腔正畸的朱敏、高雪梅教授以及儿科的许志飞教授进行了圆桌讨论,就儿童腺样体/扁桃体到底适应证、手术范围、手术时机以及术前是否需要PSG监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儿童腺样体扁桃体序贯治疗等问题达成了初步共识。


另外,青年委员会和基层论坛,也就OSA相关管理和认识问题做了交流。李庆云教授还代表内科学组在中医学专场和减重学组专场交流相关问题。中医学专场演讲题目是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进展,与中医界同仁共同探讨OSA治疗的新理念。而在外科减重手术专场,参与了大师论坛环节,围绕肥胖低通气综合征,肥胖合并OSA患者的围手术期风险问题与外科同仁进行了探讨,并交流了手术安全的注意事项等。


新增新视角专场,引领学科前沿


“睡眠医学新视角学术交流专场”是今年年会新增的栏目,备受瞩目。


首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向东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睡眠障碍与慢性疾病的关系;呼吁医务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关注慢性疾病患者的睡眠问题。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叶京英教授,为大家带来了疗效预测水平及技术——ENT手术治疗OSA的主题报告,报告中叶教授更为大家展示了典型病例资料、手术视频,专业而精致的报告内容让大家受益颇丰! 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卢晓峰教授命题为流行与风潮的报告耳目一新,详尽的讲解了2017口腔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专题内容。随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李庆云教授进行了睡眠呼吸暂停临床亚型与精准医学挑战的主题发言,提出目前临床亚型和探讨生物学标志物的相关进展,为大家带来了更多关于精准医学的启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詹淑琴教授的睡眠让我认识了多彩的你,带领大家从睡眠视角重新认识了神经科疾病。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帆教授,从儿童睡眠角度出发作了精彩的报告,强调跨学科研究对推进睡眠医学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来自美国西北大学费因伯格医学院睡眠中心Phyllis C.Zee教授做了关于妊娠期睡眠与睡眠呼吸暂停诊断与治疗挑战的主题发言。上述演讲再次体现了本届学术年会“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我国睡眠疾病诊疗体系”的主题,并起到学术引领作用。


举办各类竞赛助力人才培养


本次会议首次举办设立青年英文论文演讲赛,来自海内外16名青年医师和学生参加了此次比赛,参会者英语水平高,演讲赛竞争激烈、学术水准高。继续举办第八届睡眠医学职业技能大赛,第二届精品病例比赛及第五届青年硕博擂台赛等项目,大家积极参与,表现突出,展现了我国年轻睡眠人的风采。本次职业技能大赛冠军由山东省立医院团队夺得。在硕博擂台赛上,来自睡眠不同领域的7支队伍参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力战群雄,再次夺冠,喜获“五连冠”。


(撰稿整理 李庆云 张立强 张玉焕 汤思等)


专家简介


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