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丨王辰:中国医学界在肺移植指征的选择上意识亟待改变
来源: 呼吸界
2017-10-30
由中日医院主办、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等协办的“明道讲坛——第一届中日医院肺移植麻醉研讨会”昨天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王辰院长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有大量需要肺移植的患者,但目前中国医学界在肺移植指征的选择上意识亟待改变。目前普遍认为终末期、行将就木的患者才要接受肺移植,其实这时做肺移植比起患者最佳状态时接受肺移植效果差很多,因此肺移植的时间点不是越晚越合适,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在肺移植前后总体的生命获益最好,医生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肺移植指征评估,找到进行肺移植的“黄金分割点”。
王辰院士指出,在我国实际上呼吸系统疾病相对来说发病率、致死率最高,而对于终末期肺病患者来说肺移植是很重要的极致性的治疗方法。肺移植的适应证包括间质性肺疾病、慢阻肺、肺动脉高压、支气管扩张等终末期肺病患者。以慢阻肺为例,目前保守估计我国的慢阻肺患者约有一个亿,该病发展到终末期,患者甚至因疾病导致的憋气到痛不欲生的程度。对于这些终末期肺病患者,过去没有治疗办法,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但现在肺移植对这些患者来说可以起到根治性效果,使他们重获新生,“感受到呼吸的幸福”。
因此,王辰院士建议,只要上述疾病患者病情比较严重、接近终末期,就要考虑肺移植,要对上述患者进行肺移植指征评估,而且是动态评估。他提示,目前有几个方面的事情要做:1、所有的呼吸专科医生遇到接近终末期的、严重的呼吸疾病患者,应介绍到肺移植中心接受肺移植评估;2、国内现有的肺移植中心应更好的规范化,打造达到国际水平的肺移植基地,促进中国整体的肺移植能力提升。3、提高肺移植的患者接受度,让应该接受肺移植的患者和肝病、肾病患者一样,在疾病的相应阶段要想到肺移植。
end
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