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赵建平教授:「流感症状不典型,肺部症状更明显」符合老年人群特征……诊断不能只看「阴性」结果,推荐依从性好的治疗药物
来源: 冬雪凝 2023-11-11


编前语


进入11月,我们迎来了第六个「世界流感日」。现阶段我国流感的流行趋势如何?抗病毒治疗应坚持哪些原则?从分析疾病负担情况,到讲述早诊早治的临床获益,围绕疾病诊治、流感高危人群画像及诊治的特殊考量、基础疾病人群的诊治要点等等的诸多话题,《呼吸界》记者专访了国内多位感染和呼吸疾病领域的著名专家,他们从不同视角分享了自己对流感这个「老话题」的独到见解,以及如何做好科普宣教等方面的真知灼见。11月1日起,《呼吸界》系列推出「世界流感日」视频专访,今天,我们将推出赵建平教授的专访。


≥60岁老人发生流感相关呼吸系统超额死亡率约为<60岁的26倍

 


老年人群罹患流感,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等方面有哪些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在临床上我们对于老年人群流感疾病的诊治有何成熟经验可循?赵建平教授围绕老年人群流感的诊治要点为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赵教授首先指出,近年来随着对新冠病毒感染的研究不断加深,我们对病毒感染的整体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流感病毒感染其实有很多症状和表现与新冠病毒感染类似,因此流感病毒感染的诊治方面,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可以借鉴新冠病毒诊治经验。

 

赵教授表示,流感病毒感染对于老年人而言,这个群体不仅是流感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且一旦感染流感病毒后,有许多老年人都有重症的风险。不仅病情更危重,还会导致基础疾病的加重。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证实,≥60岁以上老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其病死率相较于60岁以下人群急剧增高。为此,他特别引用了两组我国的流调数据:

 

1.2010年到2020年间,≥60岁老年人的年平均感染人数高达54万。因此这也更能说明老年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重症多,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加重自身基础疾病;

 

2.老年人群罹患流感后死亡风险高:全国平均每年有8.8万例流感相关呼吸系统超额死亡病例,其中,年龄≥60岁老年人群平均每年有7.1万例,占全人群的80%。≥60岁老年人群发生流感相关呼吸系统超额死亡率约为<60岁的26倍

 

对症状不典型的老人及早借助检测手段明确诊断,及时用药

 

赵教授指出,老年人群与一般普通人群相比,流感典型症状存在一定差异。这个特点与新冠患者感染的人群特点依然类似,比如去年12月份的那一波新冠疫情,我们发现新冠患者中有很多老年人在感染之后症状表现并不典型,而流感病毒感染的情况也是如此,比如很多老年人在感染后发热不是很明显,有些患者可以没有发热,低热的情况多,高热的患者较少。此外相应的全身症状比如全身酸痛,咳嗽、咳痰,这些症状都不是很明显。但是,尽管这些老年人的症状表现不明显,但他们肺部的症状可能很明显,所以有些老人出现了缺氧、呼吸衰竭等情况,没有被及时发现。

 

因此,赵教授特别强调在临床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上尤其要注意将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人群来进行特殊考量,比如:

 

1. 发热不明显或阈值偏低:研究发现,≥65岁老年人群,体温对流感诊断准确性的最佳阈值是在体温≥37.3℃时定义为发热;


2. 与<65岁相比,≥65岁流感人群较少出现全身症状(肌痛、疲劳和发热), 更常出现肺部体征异常(干啰音或湿啰音)。

 

诊断上,一方面要考虑到老年人群与一般普通人群的流感症状存在差异,不应以一般普通人群的症状标准进行评估。在流感季节,老年人群即使发热不明显、全身症状少见,也仍需考虑流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病原学检测上,老年人群对流感病原学检测的敏感性相对较差,对使用ILI临床定义诊断流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赵教授表示,流感的人群画像也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提示,对于老年人群这种症状不典型的患者群体更要及时发现,比如仅靠症状判断患者是否感染流感病毒、感染的轻重上若有困难,可第一时间借助于流感的病原或核酸检测手段以明确诊断,这方面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一旦明确诊断,或是有判断的倾向,或是有所怀疑,都应当尽早给患者用上抗病毒药物。尤其对于老年人群而言,抗病毒药物用得越早获益越大,最大程度减少重症的情况发生,降低死亡率。

 


诊断老年人群不能只看「阴性」结果……推荐依从性好的治疗药物


赵教授指出,对老年流感患者的治疗要做好相应的权衡和把握。我们对流感的诊治,按惯例首先第一条是要了解流行病学史,比如它的流行季节,以及相应的流行表现,据此进行相应的病毒检测。但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即便病原学和核酸检测出现阴性,并不能排除存在「假阴性」的可能性。

 

赵教授强调,诊断老年人群,不能只看「阴性」结果就下定论,没有检测到并不能说明没有感染,如果老年人有了这些表现,比如咽喉痛、咳嗽、鼻塞等症状,或者有低热,尤其要注意这样的老人。我们建议老人的居家环境要配备血氧饱和仪,可以很好地监测老人的缺氧情况。如果有缺氧,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的倾向,它往往就提示这个患者可能肺部存在感染,对这样的患者要做相应的影像学的检查,综合地考虑去做好相应的防范和治疗。

 

目前,对于流感的抗病毒治疗,相较于新冠病毒的治疗,我们有更多更好的可选性药物,比如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奥司他韦,还有一些新的抗病毒药物,如RNA聚合酶抑制剂的玛巴洛沙韦。玛巴洛沙韦是最近两年开始在我国上市并应用的药物,安全性非常好,使用也非常方便,1天=整个疗程,只吃1次,并且疗效也比较确切。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对流感病毒都有明确效果,但奥司他韦要使用5天,单独从老年人群来讲,可能老年人对它的依从性会差一些,对玛巴洛沙韦的依从性会更好。因此作为临床医生可能更愿意推荐一次性用药、依从性好的药物给老年流感患者群体,对他们而言可能更适合。



专家介绍


赵建平

教育部长江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慢阻肺联盟副主席;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湖北省医师学会呼吸医师分会会长;Thorax中文版副主编。


采访撰稿:冬雪凝;视频拍摄:刘迪;视频制作:张馨月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本文完

责编:Jerry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