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的实践:如何最大程度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如果医务人员发生感染,何时可以返岗?
来源: SIFIC感染视界 2022-12-17

随着新冠肺炎防控十大优化政策出台,国内多地疫情防控政策也做出重大调整。在此背景下,医疗机构院内感染防控面临巨大压力和新的挑战。新时代,新要求,新冠感染防控也不例外。那么,当前形势下,如何最大程度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如果医务人员发生感染,何时可以返岗?


让我们带着这些困惑一起聆听美国国立儿童医院感控首席官员宋晓岩教授来自美国的实践经验分享。


感控科在传染病大流行时的工作指导原则


感控科在传染病大流行时期,应充分发挥应有作用:首先是保证医护人员安全,防止发生职业暴露和感染;其次要保证病人安全,防止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第三是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



保障医护人员不发生感染是首要任务,原因为:

①医护人员感染后,会传染其他职工和病人,导致院内感染高发;

②医护人员感染后会导致医护资源短缺,影响医院正常运转。


无论是面对新冠流行,还是其他疾病大流行,感控科的工作指导原则应在不同情形下给予相应的调整,尽最大努力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和感染风险。


美国国立儿童医院新冠病毒院内感染情况


从2020年3月中旬大流行开始至今,其医院共诊治了12270例新冠阳性病例,其中13%患者住院治疗,3%患者进入ICU接受治疗,死亡率为0.07%。


收治患者256254病人-日,发生院内感染45例(2/10000病人-日),其中98%因探视由家属传播所致。


医院共有职工8200名,其中40例医护人员(7/1000000工作日)符合职业暴露标准。感染原因均为医护人员相互传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暴露于阳性病人或家属以及未规范使用医用防护口罩。


新冠院内感染控制「一揽子」步骤


1、所有职工每天上班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筛查。筛查方式主要为自我症状监测,如出现发热等新冠相关症状则居家隔离;

2、在医院入口处对探视者和患者进行症状筛检;

3、院内所有人员(含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在所有公共场所必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接诊阳性患者时,按照规范穿戴防护用品,实施特殊防护;

4、加强手卫生;

5、增加环境物表消毒频次;

6、保持间距;

7、保证医院通风系统的合理配置;

8、全院全员疫苗接种。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一揽子」措施必须同时实施,且要做到全院、全员同时实施,方能真正达到预防效果。


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和感染新冠的「一揽子」步骤


1、能居家工作的,尽量居家工作,以便为在岗职工腾出更多空间,减少人员密度;

2、如果确定为阳性,应居家隔离,直至达到返岗标准。

3、每日上岗之前,进行自我症状检测。如有症状,自测抗原,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居家隔离;如果阴性,可正常上岗。

4、进入院后,全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人员只能在吃饭、喝水或无人的独立空间,方可摘掉口罩。

5、如果在有人情况下需进食或喝水,应自觉与其他人保持2米间距。

6、如果病人疑似阳性或确诊为阳性病例,医护人员应实施特殊防护,包括佩戴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镜、手套、穿隔离衣。

7、如果病人需要进行雾化治疗,无论病人是否有新冠症状,医护人员均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和护目镜。

8、如果发生职业暴露,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进行追踪。

9、所有人员均应统一、有序执行隔离后返岗标准。


同样值得提醒的是:以上「一揽子」措施必须全院、全员同时实施,方能真正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阳性医护人员返岗标准


阳性医护人员返岗标准通常是根据医院运转状态而决定。医院运转状态主要分为正常、应急和危机状态。



正常运转状态:是指门急诊正常开诊、住院部正常收治住院患者。



应急运转状态:是指病人量大幅度增加,或者医护人员数量大幅度下降,或者两者同时发生。在此种情况下,常规的治疗无法正常维持,医院可以宣布进入应急状态。



危机运转状态:是指无法维持应急状态,抗原或核酸检测有可能直接过滤掉,医院进入危机状态。


不同运转状态下医护人员返岗标准


预防病人发生院内感染新冠的「一揽子」步骤


1、能远程医疗的尽量采取远程医疗;

2、预约病例时,应进行症状、暴露和检测结果的筛检;

3、患者如需来院就诊,在进入医院大门时,需进行症状筛检;

4、住院病人在入院当日进行核酸检测;

5、病人住院过程中,一旦出现新冠相关症状,及时进行核酸检测;

6、接触阳性病人时,医护人员应实施特殊防护。


接触疑似或阳性新冠病人时,医护人员应采取特殊防护


接触疑似或新冠阳性病人时,所有医护人员应按照统一标准采取特殊防护措施,同质化管理。具体防护措施包括:


1、使用单间或同病种患者同室安置。有条件时可优先使用负压病房,但不是必须。截止目前,未发现因使用普通病房而导致新冠病毒在院内传播的案例。

2、进入每一个隔离病房之前,医护人员均应实施标准预防。手消毒后穿隔离衣、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和护目镜,再次手消毒,最后带手套。

3、尽量使用一次性诊疗用品。

4、如使用复用诊疗仪器、用品等,应在使用后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剂主要选择过氧化氢或酒精制剂,或使用消毒湿巾。通常不选择含氯消毒剂,以避免对人员产生刺激作用,对诊疗器械产生腐蚀作用。

5、非必要不探视。


讨论环节


问题1:美国国立儿童医院与其他医疗机构相比,医护人员感染率较低,主要考虑哪些措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宋晓岩教授: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需要多管齐下。每名医护人员都应进行症状自检,尽量避免有明显症状的医护人员将病毒带到工作环境中。核心策略仍然是戴口罩、保持间距。三年来,我们花费了大量精力,千方百计为上班工作人员腾出足够的空间,以方便大家就餐、休息,同时取消所有聚餐、聚会等集体活动。目前,医务人员已经建立了新的感控文化,养成了凡是到公共区域,就自觉佩戴口罩的习惯。


问题2: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变异株,医院内的感控策略是否有所调整?



宋晓岩教授:从应对德尔塔到迎战奥密克戎,感控措施唯一的改变是增加全员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问题3: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尽管医护人员采取了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但职业暴露依然无法避免甚至感染率与其他时期相比明显升高,主要考虑哪些原因?



宋晓岩教授:医用防护口罩是最为关键的防护用品,长时间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时应避免用手触摸,以防移位和污染口鼻;应重视医用防护口罩适应性和密闭性测试,以确保防护效果。国外医护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前,均要求进行适应性测试,或者使用高级别的动力送风呼吸器。医护人员出现感染,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多维度风险评估。


问题4:新冠病毒通过眼结膜传播的证据是否充足?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在预防新冠病毒传播方面有无更多价值?



宋晓岩教授:截至目前,没有高质量的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是否通过眼结膜传播。包括美国CDC在内,均推荐医务人员接触新冠患者时应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防护面屏的应用是从2000年SARS流行期间开始使用的,由于当时很多医护人员出现感染,考虑面部防护不到位是感染的因素之一,因此,WHO推荐接触此类患者时应使用防护镜加呼吸器。


小结


从预防角度来看,新冠病毒是完全可防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也完全可以避免,关键是做到科学、精准预防。院内感染各项预防措施、各种防控流程能简勿繁,使一线医护人员易操作,真正提高依从性。





讲者:宋晓岩(美国国立儿童医院感控首席官员);整理:杨玉杰(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审核:韩玲样(铜川市妇幼保健院);来源:全球抗疫,我们在行动Ⅱ


本文转载自订阅号「SIFIC感染视界」(ID:sific2007)

原链接戳:视频回放丨宋晓岩:新冠院内感染防控:美国的实践经验


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