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父亲冬大爷10年前罹患肺腺癌,术后恢复良好。但近6年来每天都为 「咳不尽」而烦恼,一查就查出了慢阻肺。具体症状是: 从早到晚咳,咳时明显感觉有痰,就是咳不出,夜晚咳得更明显。其人 嗜好烟酒,屡教不改,并且毫无自觉性,因此家人已不愿再多劝诫。最近,冬大爷 吃了一些油腻,更加感觉肺部和气管都不清爽,无法咳出痰,令他非常懊恼。
相信像他这样的慢阻肺患者人群十分庞大,会正确排痰的到底有多少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叶小群主任告诉我们,几乎很少有慢阻肺患者会非常清楚地掌握正确的排痰方法。到底该怎么正确排痰?的确应该仔细地来说一说。
很多老年患者容易出现排痰困难的情况,痰液不及时排出,潴留在肺内危害非常大……长期下来会阻塞气道,造成机体缺氧和呼吸困难,进而加重病情
叶主任告诉我们,慢阻肺的发病因素有很多,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等都可造成。慢阻肺初期,可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没有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病情会持续加重。很多老年患者容易出现排痰困难的情况,痰液不及时排出,潴留在肺内危害是非常大的,痰液内粘附了很多脱落的细胞组织、病菌、颗粒、粉尘、异物等,它不仅会促使呼吸道内的微生物繁衍,使炎症扩散,长期下来会阻塞气道,造成机体缺氧和呼吸困难,进而加重病情。
图源网络
那么,慢阻肺患者为何会出现严重的咳痰现象呢?
叶主任说,由于慢阻肺病人的痰液量多而黏稠。当慢阻肺病人的气管、支气管和肺泡发生炎症时,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浆液渗出,渗出物与其他物质混合形成了黏稠的痰。最重要的是,因为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有很多柱状纤毛,慢阻肺病人的纤毛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倒伏、脱落和死亡的现象,无法摆动或者摆动力度不够,不能将支气管内的痰液摆送到咽喉部。越来越多的痰液积聚,就造成了痰堵、咳嗽的症状。
原来如此,看来慢阻肺患者的确应该重视咳痰的这件事。弄不好,会导致病情加重。
慢阻肺患者如何正确祛痰?简单说可概括为四字诀——湿、拍、咳、引,一次学会终身受用
慢阻肺患者到底应该如何正确排痰呢?叶主任说,简单可以概括为四字决,即:湿、拍、咳、引。
这还真是够简单的,到底这四个字有哪些深刻含义?应该具体怎么做?
一、湿:湿化呼吸道
首先需要患者多饮水,保持每天1500-2000毫升的液体摄入量,其次是增加室内湿度,尤其是在气候干燥的冬春季,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不低于60%。
使用祛除呼吸道痰液的祛痰剂,例如氨溴索、高渗生理盐水等为代表。
图源网络
二、拍:拍背
对于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难以排出的患者,拍背应与咳痰相互配合,在拍背时应放松手腕,均匀叩击;利用手掌的拍击产生空气震动,使痰液松动,易于排出;将手掌微曲成弓形,五指并拢,有节奏地拍打病人胸部,正确的叩打会产生一个空而深的声响,在叩击同时要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和咳嗽(可以使用机械扣拍器,频率3-5次/秒)。
叩击部位由下往上,每个部位叩击1-2分钟;避开胸骨,脊柱,肝脏、肾脏、乳房等位置;必要时可垫布片,以减轻胸壁不适;重点叩击需引流部位,沿支气管走向由外周向中央叩击;利用腕关节活动、力量适中,重复叩击时间1-5分钟;
要预防低氧血症、气管痉挛加重、呼吸功增加及颅内压增高。条件好者可以使用震动排痰仪机械排痰。
图源网络
三、咳:咳痰
患者坐或立位,上身可略倾斜;深吸气,屏气3秒、连咳三声,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停止咳嗽,缩唇将剩余气体呼出;缓慢吸气重复以上动作;连做2-3次后,休息或正常呼吸后重新开始;早晨起床后、餐前半小时及睡前是更为适宜的排痰时间。
图源网络
四、引:体位引流
呼吸道疾病时,分泌物明显增多且多积聚于下垂部位;改变患者的体位既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又有利于改善肺通气和血流的比例;引流的体位主要取决于病变的部位,肺段向主支气管垂直方向引流为宜。每天翻身时也可起到一定体位引流的作用。
治疗时机选择:餐前进行,与气雾剂吸入及叩击结合使用,早晨和傍晚为佳。
治疗次数:每天上、下午各引流一次,痰量多者宜每天引流3次-4次,直至肺部干净。
叶主任还告诉我们,痰液较多的患者,并且咳痰无力或情况较差的患者,可以采取吸痰的方式辅助。
图源网络
专家简介 叶小群
现任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主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哈佛医学院博士后。为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第九、十届全国青年委员、江西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江西省分会呼吸学会常委;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获“全军优秀博士”、“全国优秀博士学位提名论文” ;2020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高影响力呼吸学术论文奖,承担国家自然基金、江西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共1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 期刊15篇, 主持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