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忽视的“小毛病”,竟让肺功能从轻度降到重度!……一位71岁老教授的深刻教训
来源: 看呼吸 5 天前

71岁的王教授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十年前体检报告上那句“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竟是颗埋在身体里的大隐患——直到今年活动后气促到走两步就气喘,他才慌慌张张复查了肺功能,结果直接从“轻度”变成极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更让他困惑的是:这十年间只是偶尔咳嗽、活动后有点累,他自认为的这些“小毛病”,怎么肺功能就突然垮了?


△王教授今年4月的心肺运动测试报告


接诊王教授的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晓阳主任,他一边翻看着王教授的病历和肺功能报告,逐一拆解出他这十年间忽略的“真相”。


只是偶尔咳嗽,为啥肺功能就不行了?……当老了的正常现象,其实是小气道在“求救”


“王教授有长期吸烟史,据他自己回忆他在十年前偶有咳嗽,尤其秋冬换季,但咳几声清痰就好了,只是爬坡或爬楼梯后有劳累性的气促。家人都说‘年纪大了都这样’,但实际上这已经是肺功能损害的警告。”


陈主任告诉我们,这是危险的认识误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核心是小气道受损,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慢慢损伤气道黏膜,导致气道变窄、分泌物增多。早期可能只是偶尔咳嗽、咳痰,但这是身体在提醒你:气道已经开始“发炎”了!



陈主任解释说,健康人的小气道(直径小于2毫米的细支气管)就像是一条通畅的“小巷”,能让空气自由进出,而长期吸烟者的小气道会逐渐被黏液、炎症细胞堵塞,变成“羊肠小道”,导致呼吸困难,气体会潴留在肺内形成肺气肿。在运动量增加的时候,就导致没有办法进一步呼吸量,所以他在休息的时候并没有呼吸困难,而在劳力或运动时就表现为呼吸困难。王教授这十年间没有太明显的咳嗽症状,被他当成老了的正常表现,错过了早干预的黄金时期。


“活动后气短”以为只是劳累,其实肺功能已在加速下降


“王教授表示自己早在五年前就发现有时候活动后气喘,但他总想着‘反正还能爬楼梯,歇会儿就好’,最近两年走平路都感觉累,他还安慰自己‘可能是缺乏锻炼’。”


“这是典型的‘自我安慰式忽视’!”陈主任指出,肺功能的下降过程就像是“温水煮青蛙”式的,早期可能只是爬3层楼气喘,慢慢变成爬2层、1层就感觉气喘;早期休息5分钟就能缓过来,后期可能需要10分钟甚至更久。这些“越来越累”的信号,本质上是肺通气量和氧交换效率在持续下降


陈主任特别提到王教授的运动心功能报告:“运动耐量重度减低、峰值氧脉降低,说明他的心肺系统早就已经‘力不从心’了,但因为他总觉得‘我还能勉强应付’,没有及时到医院做肺功能检查,导致病情在不知不觉中从轻度滑向了极重度。”


体检嫌麻烦跳过“肺功能”,等于放弃早期“预警雷达”


“我问他为什么这十年间都不查肺功能?他也苦笑,说:‘每次体检吹肺功能太麻烦,要用力吸气呼气好几轮,我嫌耽误时间,就一直放弃这项没做。’看,这就是最可惜的疏忽!



陈主任强调,肺功能检查是很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金标准”(如慢阻肺病、哮喘),还是评价很多呼吸道疾病严重程序的主要指标。尤其是对于有吸烟史、长期咳嗽的人来说,每年一次肺功能检查能早期发现小气道损伤、通气功能障碍,甚至在肺功能刚轻度下降的时候就能预警。


“如果王教授在十年前肺功能检查查出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那时起就重视并每年复查,医生就可以及时给予干预,比如强调戒烟、用药、呼吸训练等等。但他十年来都没做这项检查,相当于让肺功能在‘无人监控’下恶化,直到今年出现严重症状才被迫检查,此时小气道可能已经发生了难以修复的改变。”


吸烟不停,等于给气道“持续投毒”


“我给他的第一条要求是必须戒烟,他也坦言称自己知道吸烟伤肺,但戒了几次都没成功,总觉得少抽点就行,这是最根本的错误!


陈主任严肃地说,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头号元凶”,所谓完成戒烟是指一支烟也不吸,而不是“少抽点”。吸烟的危害已是老生常谈,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吸烟对气道的损伤是“剂量累积”的,也就是说,每天多抽一支烟,气道就多一分损伤,那您抽十年烟,对肺功能的损伤当然可能从轻度变成极重度。


“王教授的肺功能报告显示他有‘小气道功能障碍’,这一条正是长期吸烟导致小气道重塑的典型表现。如果他十年前检查后就来就诊,当时完成戒烟,他的气道损伤可能停止甚至部分修复。这十年持续吸烟,相当于给已经受损的气道‘火上浇油’,最终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只盯着“心脏”,却忘了“心肺本是一体”

 

“王教授还向我提到了说今年出现活动后气促,结果查出冠脉狭窄,放了支架但呼吸还是累,这才想起查肺功能。这是许多老年人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忘了心和肺是‘共生’的关系。心脏负责给全身供血,肺负责给血液供氧。肺功能下降会导致血液含氧量降低,心脏需要更努力泵血来弥补缺氧,时间久了会加重心脏负担。反之,冠心病导致的心肌缺血也会限制心输出量,加重活动后气促。”


提醒所有有类似风险的人,现在开始补救仍不晚!


“最想提醒大家的就是,肺功能损伤不可逆,但早期干预能延缓进展。如果您或家人有吸烟史、长期咳嗽、活动后气短,一定要重视肺功能检查,别让今天的忽视变成明天的追悔莫及。”陈主任建议所有有类似风险的人群按照以下4条建议进行补救:


1.立即戒烟:无论烟龄多长,戒烟后气道炎症会逐渐减轻,小气道功能可能部分恢复;


2.规范肺功能检查: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静态+运动肺功能,追踪病情变化;


3.重视“小症状”:偶尔咳嗽、爬楼梯喘、活动后乏力都不是您老了,而是您的身体在报警;


4.心肺联合康复:在医生指导下做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八段锦),可以适当改善心肺耐力。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陈晓阳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现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室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烟草病学组秘书、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会长、福建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擅长治疗慢性气道疾病,从事控烟相关工作。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80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