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病急性加重也有 3 等级?紧急应对措施各不同,4 类人极易“沦陷”!
来源: 看呼吸 08-22

“那次急性加重太吓人了,憋得厉害,起初我在家吸了急救药,却丝毫没起作用,反而喘得越来越严重。”慢阻肺病患者赵女士回忆起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后来意识渐渐模糊,等我再清醒过来,人已经躺在医院,一住就是半个多月……”


急性加重时为何吸急救药也难以缓解?生死关头,如何才能减少伤害、更快渡过难关?在《看呼吸》近日推出的直播节目“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后如何更快好转?”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盖晓燕深入细致地解答了这些关键问题。


急性加重是一场“从肺开始、波及全身”的噩梦


“对于每一位慢阻肺病患者而言,急性加重都是最大的威胁。原本就不太顺畅的呼吸在这个时候会变得更加困难,哪怕只是进行日常轻微活动,都可能喘不上气。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迅速进展至呼吸衰竭,甚至需要依靠无创或者有创呼吸机来维持呼吸。如果治疗不及时,呼吸衰竭持续加重将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风险。”



“不仅如此,在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的过程中,还常常伴随多种继发性健康事件,尤其是心血管方面的并发症。由于此阶段机体处于严重低氧状态,同时合并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会明显增加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近年来,多项研究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在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心衰的概率明显上升,多种危急情况叠加在一起,救治难度大增。”盖主任讲道。


“因为呼吸困难,很多患者只能长时间卧床、活动极少,而这会进一步导致血液流动减慢、变得高凝,更容易形成血栓,最常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甚至肺动脉栓塞。一旦肺动脉栓塞,就可能瞬间危及生命,血氧低、低血压,猝死风险急剧升高。急性加重还可能诱发严重感染,比如脓毒性休克,或者因肺大疱破裂造成气胸,这些急症都会迅速引发循环衰竭。”


“可以说,急性加重会产生‘从肺开始、波及全身’的连锁效应,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积极规范的干预策略,降低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哪些慢阻肺病患者极易“沦陷”?


哪些慢阻肺病患者更容易出现急性加重呢?盖主任提醒大家,“如果您属于以下这几类情况,就要格外当心。首先是老年人,年龄越大、急性加重的风险越高,这与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抵抗力减弱有关;其次是营养差、体型偏瘦弱的患者,我们一般用体质指数(BMI)来衡量胖瘦程度,BMI越低往往意味着肌肉量和营养储备不足,身体应对疾病的能力也会减弱,急性加重就更易发生。”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指标,就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 预计值≥80%代表轻度通气功能障碍,50%≤FEV1%预计值<80%代表中度障碍,而30%≤FEV1% 预计值<50%就属于重度障碍。假如FEV1%预计值不足50%,就意味着特别容易发生急性加重了。”



“此外,既往的急性加重病史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如果患者在过去一年之内曾经发生过两次以上的急性加重,在未来一年发生急性加重的概率就比其他人高很多,要高度警惕。”


如果您属于上述高风险人群,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学会识别急性加重来临前的“蛛丝马迹”。比如咳嗽突然变重,痰量明显变多,特别是出现黄脓痰;日常活动后气喘明显加剧,呼吸困难的感觉加重;心率增快,甚至静息状态下也感觉心慌;比平时更乏力,活动耐力下降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的慢阻肺病与长期吸烟有关,很多患者平时就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的基础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加重,就要高度警惕是否属于急性加重的信号。


急性加重有 3 个等级,紧急应对措施各不相同


假如急性加重真的来临了,怎么做才能将减少伤害、更快好转?盖主任介绍,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急性加重一般可分为三个等级,即轻度、中度和重度,各自的应对方式也有所区别。


“一部分患者可能只是出现轻微的症状波动,比如一次感冒之后咳嗽次数比平时频繁一些,或者气短程度较日常稍有增加,这类轻度加重的患者不一定需要立刻去医院。很多慢阻肺老病人家里都备有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之后三五分钟就能迅速缓解憋气感,轻度加重的患者可先自行吸药,并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如果在用药后呼吸困难的症状较快得到缓解,通常也不必太焦虑,不是必须马上急诊就医。”



“然而,如果吸入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后喘息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呼吸频率大幅增快,则说明病情可能已经进入中度阶段,这种情况就应该尽快就医了。中度加重的患者往往需要在支气管扩张剂的基础上,口服能快速有效减轻气道肿胀和炎症的糖皮质激素或者口服抗生素,以平稳度过急性期。”(点击了解抗生素的正确用法


“当发生重度急性加重时,会表现为呼吸极其困难、呼吸频率每分钟超过24次,通常伴有血氧饱和度下降。这种情况就非常紧急了,必须立刻住院治疗,可能需要使用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有时甚至需要直接收治呼吸重症监护室进行严密监护和抢救治疗。”


除了直接吸入和口服药物,医生也可以开具雾化吸入的药物,患者在家做几天雾化治疗,也能快速有效地缓解急性期症状。不过,盖主任特别提醒,急性加重期的家庭雾化治疗涉及诸多关键细节,我们将在明天的文章中为大家详解,敬请关注。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盖晓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工作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一线,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气流受限性疾病。学术兼职包括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慢阻肺病学组委员、北京市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呼吸专业委员、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数字健康分会常委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首发基金、校级及院级等多个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著20余篇;专利两项。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88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