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呼吸》患者交流群里,许多朋友一旦咳嗽不止、痰液难排,便迫不及待地翻箱倒柜找出各式止咳药和祛痰药,希望这些“救星”能尽快缓解症状。
△《看呼吸》患者交流群聊天记录截图
然而,止咳药和祛痰药种类较多、作用机制复杂,若在选择和服用时未经谨慎评估或者没有严遵医嘱,不仅可能见效甚微,甚至还会延误治疗时机、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
那么,如何在咳嗽和痰液中找到选用药物的线索?有哪些万万不可忽视的细节?用药后仍然咳不停、痰不尽该怎么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张薇教授详细解答了上述问题。
药物止咳的同时还要当心成瘾性
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止咳药分为中枢性镇咳药和外周性镇咳药两大类,我们可以分开来了解。
“中枢性镇咳药能够直接抑制大脑咳嗽中枢,止咳作用比较强大和迅速,大家熟悉的右美沙芬就属于这类药物。一般情况下,常规剂量的右美沙芬可以很快起到镇咳效果,但是长期反复大量地使用可能会成瘾。大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需要按正常剂量短期使用。”
“外周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外周感受器、传入神经或者传出神经发挥作用,分为局部麻醉药和粘膜保护剂两类。”
“局部麻醉药的典型代表是那可丁,它通过抑制肺牵张反射、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产生外周性止咳作用,效果可以持续约四个小时。更重要的是,那可丁没有成瘾性,也不会抑制中枢,常作为非处方药成分存在。”
“黏膜保护剂以苯丙哌林为代表,它既能抑制呼吸道黏膜上的牵张感受器,阻止刺激信号向中枢传递,又能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形成‘外周+中枢’的协同止咳效应。这种双重作用让它在应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时表现出色,无成瘾性的特点也让它成为常用的非处方止咳药。”
四类祛痰药分别有独特的“排痰技巧”
了解了止咳药,我们再来认识一下祛痰药,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它主要分为四类:刺激性祛痰药、粘液动力药、粘液调节剂以及粘液溶解剂,每一类都有其独特的“排痰技巧”。
“先看刺激性祛痰药,愈创木酚甘油醚是这类药的代表,它通过刺激胃肠道,反射性地增加呼吸道分泌物。这些新增的分泌物能像‘稀释剂’一样,降低痰液原本的黏稠度,让痰块变得松散易咳。更巧妙的是,它还能轻微舒张支气管,就像给气道松了松绑,让稀释后的粘液能更顺畅地随着咳嗽排出体外。”张薇教授讲道。
“再说说粘液动力药,桃金娘油是这类药物的典型代表。气道和鼻窦黏膜上像小刷子一样的纤毛平时负责清扫粘液,桃金娘油能让它们摆动得更快更有力。这样一来,粘液的清除效率大大提升,堆积在气道里的痰液就像坐上了加速传送带,能更及时地被运送出去。”
“粘液调节剂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熟悉的氨溴索、溴己新、羧甲司坦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既能降低痰液的黏稠度,又能促进呼吸道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给气道黏膜加一层润滑膜,还能增强支气管纤毛的摆动能力,从多个环节帮身体把痰排干净。不管是慢性支气管炎还是肺炎患者,都常能用到它们。”
“最后登场的是粘液溶解剂,乙酰半胱氨酸和厄多司坦是其中的代表。乙酰半胱氨酸就像一把精准的分子剪刀,直接让黏稠的痰溶解,如果用雾化的方式使用,还能刺激气道分泌更多液体,进一步稀释痰液。厄多司坦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让痰变稀的物质,方便排出,同时它还能增强黏膜纤毛的摆动功能,让排痰更顺畅。”
咳不停、痰不尽?药物疗效不理想,或许是没有找准源头问题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问,“这么多种止咳药和祛痰药,到底什么样的药最好?”实际上,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想要实现有效的治疗,找准病因、精准用药才是关键。
“通常情况下,轻度咳嗽其实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能帮助排出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这种时候不需要进行镇咳治疗。只有当咳嗽发展到剧烈干咳,或是频繁到影响正常休息和睡眠,比如让人整夜无法安睡、白天也精神萎靡时,才适合适当使用镇咳药物。”
“而且,即便是同样表现为咳嗽,由于背后的病因不同,适用的药物也大不相同。比如,持续时间少于三周的急性咳嗽,若由普通感冒引起,医生一般会建议联合使用减充血药和第一代抗组胺药,以此来缓解感冒带来的不适;若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导致的剧烈咳嗽,可以适当使用镇咳药,而对于有痰却不易咳出的患者,宜用祛痰药或是黏痰溶解药,帮助痰液排出;病毒感染后的咳嗽一般具有自限性,随着病毒被身体清除,咳嗽会逐渐好转,但如果咳嗽特别明显,甚至让人无法正常工作、说话,干扰了日常生活,也可以短期使用镇咳药、抗组胺药物加减充血药物等进行对症处理。”
张薇教授提醒大家,“同样,祛痰药的选用也应当先明确病因。当感觉痰液过多、咳痰不顺畅时,大家自然会想到吃点祛痰药,这个想法本身没错,但关键是要先问问自己:原发病控制好了吗?病根有没有诊断明确?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痰液的分泌原本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机制,当气道受到感染,有炎症浸润时,气道上皮的黏液细胞、杯状细胞就会被激活,开始大量分泌粘液。这些粘液附着在气道上皮上,就像给气道穿上了一层铠甲,防止病原体进一步侵害。但当出现气道病变或者肺实质病变时,这种正常的分泌就会出现紊乱,粘液细胞和杯状细胞会过度工作,导致痰液绵绵不绝地分泌。”
“临床上经常能遇到一些患者,吃了一两年的祛痰药,咳嗽、咳痰的症状却丝毫没有改善。到门诊检查后才发现,有的是哮喘在作祟,哮喘会导致气道痉挛,影响痰液排出;有的已经发展成了慢阻肺病,肺部功能受损,痰液分泌和排出都出现障碍;还有的是因为间质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这些疾病会破坏肺部和气道的正常结构,导致痰液分泌异常;甚至有一些患者说自己不咳嗽也不胸闷,只是感觉有痰,检查后发现问题出在鼻炎、鼻窦炎,上气道的分泌物倒流至咽喉部,从而让人产生有痰的感觉。”
所以,一旦出现痰液黏稠、分泌异常等情况,不要只想着吃祛痰药,一定要及时查找原因,只有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再合理加用祛痰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仅凭表象就自行用药不可行,当心用错药后产生严重后果!
“说到查找病因,不少患者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对着纸巾里的痰液反复观察,试图从咳嗽的频率和痰液的模样里找出些门道。这背后确实藏着一些规律,比如普通感冒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能咳白色泡沫样痰;若为黄色黏痰,往往提示合并细菌感染;绿色脓性痰则可能提示绿脓杆菌感染等等。”
“但是要再次提醒大家的是,这些特征仅供初步参考,咳嗽和痰液的性质与疾病类型的对应并不绝对。就像普通感冒或支气管炎患者虽然大多是病毒感染,但同样可能出现黄痰,过敏性疾病也可能伴随黄痰症状。”张薇教授讲道。
“若是仅凭在家自行判断就选用药物,用错了药很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这并非危言耸听,中枢性镇咳药可待因就是把双刃剑,它虽能快速止咳,但可能引起呼吸和心率异常,长期使用可致依赖,且禁用于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十八岁以下人群;福尔可定和右美沙芬常见头晕、嗜睡和胃肠道反应,福尔可定禁用于严重高血压、冠心病和甲亢患者,右美沙芬与利奈唑胺等药物联用时需禁用。”
“服用祛痰药物时也需谨慎,愈创木酚甘油醚禁用于肺出血、急性胃肠炎、肾炎、肾功能减退及妊娠哺乳期妇女;氨溴索和桃金娘油禁用于对其成分或辅料过敏者;溴己新、羧甲司坦和厄多司坦禁用于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患者;乙酰半胱氨酸可诱发支气管痉挛,哮喘患者慎用。”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张薇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学科带头人、呼吸科主任;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呼吸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呼吸分会 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遗传及罕见病筹备组 专家;中国老年医学会老年病学分会 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专业委员会 委员;中国罕见病联盟呼吸病学分会 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呼吸专业委员会 委员;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自然类)二等奖 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