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才要用,戴上更窒息”?老人拒用呼吸机,深夜血氧突降!如何破解“拖”与“怕”、找准最佳启动时机?| 周三19点看直播
来源: 看呼吸 10-13

你是否正在被这些难题纠缠:尽管已经规律用药,气喘仍日益加重?白天精神萎靡,夜里却反复憋醒?双腿持续浮肿,体重莫名增加?记性大不如前,脾气越来越暴?……


如果答案为“是”,那就要当心了,以上信号或许是在提示你及时启用呼吸机!


慢阻肺病患者张大爷就曾陷入同样的困境。医生早就建议他在家使用无创呼吸机帮助排出二氧化碳,可他内心十分抗拒,总觉得“那是病重了才用的东西”。在家人的反复劝说下,他才勉强答应试试。谁知第一次佩戴,他就感觉像被人紧紧捂住口鼻,窒息感愈发强烈,由于实在无法适应,最终他还是在家人不注意时悄悄关掉了呼吸机。


由于擅自“弃疗”,随着时间推移,张大爷双腿浮肿得越发厉害,整日无精打采。一天夜里,他的血氧急剧下降,医生紧急为他上了有创呼吸机,在ICU住了整整两周。


医生后来对家属坦言:“如果张大爷能坚持使用无创呼吸机,把肺里的二氧化碳排出去,也许根本不会走到插管、进ICU这一步。”可现在,他的肺功能受到了毁灭性打击,原本还能自己遛弯的老人,如今连基本的生活都没法自理了。


其实,不只是张大爷,不少朋友一听到“呼吸机”三个字,就会心生恐惧与排斥,把它等同于“病危”“抢救”,这实在是一个误区现代家用无创呼吸机更像一位贴身的呼吸康复师,帮助疲惫的呼吸肌得到休息,保障整夜的有效通气,提升血氧水平,是稳定期自我管理的一大利器。


10月15日(本周三)晚19:00,《幸福呼吸》直播间特邀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吕云辉教授,详细讲解“如何破解启用呼吸机的‘拖’与‘怕’?”,击破导致延误治疗的常见谣言,帮大家找准呼吸机使用的最佳时机。


扫描海报中的二维码精彩直播不错过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46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