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病痰多咳不出?这4个小动作比吃药还管用!
来源: 看呼吸 13 小时前

“68岁慢阻肺病患者李大爷前一阵‘痰堵’难咳出,他描述说,痰液就像胶水一样黏在气管里,任凭他弓着腰拍胸口、使劲咳嗽脸憋得通红,可就是咳不出来,血氧饱和度也不达标,不得不住院治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朱颖教授讲的这个案例,可能是困扰许多慢阻肺病患者的共同问题。


痰液咳不出对慢阻肺病来说“很危险”!


朱教授告诉我们,正常人气管直径约2厘米,然后逐渐变细,直至终末细支气管。慢阻肺病患者痰液在炎症刺激下会使气道结构改变。想象一下,就好像一团浸水的棉絮堵住了气管末端,呼吸就会变得很憋。更危险的是,痰液是富含蛋白质的,24小时就会滋生大量细菌,成为肺炎的“培养基”



另一层面,痰咳不出也会导致慢性咳嗽的恶性循环,因为每次无效咳嗽都相当于在撕裂气道黏膜,痰液滞留还会导致肺泡塌陷,就像漏气的气球再也吹不起来,增加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的风险


“因此,我们给大家介绍4个‘小动作’,掌握好操作要领是很有效果的。”朱教授讲道。


“振动排痰”,降低痰液黏度


“出院前,李大爷的女儿给他买了台家用振动排痰仪,起初他还将信将疑,但坚持使用两周后,每天清晨他都能顺利咳出三四口稀痰,憋闷的情况有所好转。


朱教授告诉我们,这是一种很好的物理方法,振动排痰仪就好比给气道装上一个“按摩器”,我们可以选择锥形叩击头,这样接触面积更小、振动更强,把频率调至20-25Hz,相当于手机震动模式,从背部下方开始,螺旋向上移动。这有什么科学原理呢?高频振动(15-30Hz)能产生剪切力,将黏痰分解成细小颗粒。就像用叉子搅动芝麻糊,让痰液更容易流动。所以,只要正确使用,可以降低痰液黏度,不过大部分情况下,还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比如合并肺大疱的患者就不适用。


“叩背排痰”,老动作,新体会


“叩背排痰很多患者应该都比较熟悉,没有禁忌症可以使用。但有些患者操作要点掌握不太好就效果不佳,我们要善于想象,去体会一些动作,比如,手掌呈空心杯状,要想象握着个生鸡蛋,叩背时从下往上、由外向内轻轻叩,就像弹钢琴那样,一下一下有节奏地叩,不宜过重。每侧肺叶叩击3-5分钟。



“叩背排痰的科学原理是,用合适的手法产生振动波,能将痰液与气管壁分离,就像用梳子解开打结的毛线。正确的叩背手法可使痰液移动速度提升。


“体位引流”一定要做对动作才能让痰液“顺流而下”


“体位引流也是医生在医嘱中会告诉患者的,操作简单,但如果动作做错做反就没效果,首先一定是病变部位朝上,如右肺下叶发炎则(右)向左侧卧;第二,床尾要抬高15-20度,再配合轻拍背部。每次维持10-15分钟,每日2-3次。”


“很简单的道理,重力是最天然的排痰助手,就像倒置的矿泉水瓶,液体总会流向最低点。体位引流尤其可使下叶的痰液排出量增加。


主动呼吸训练,最后的用力哈气很重要


“平时我们在家时可以经常进行‘主动呼吸训练’,方法很简单,用鼻深吸气4秒,吸气的时候鼓起腹部,再屏气3秒,就像吹气球前的蓄力,然后缩唇缓慢呼气6秒,呼气的时候发出‘呼’声,这几个动作一气呵成,其实和缩唇呼吸的要领一样。略微有一点不同的是,重复3次后,要用力哈气。不是把这个‘哈’字念出来,而是从肺开始往外猛然‘哈’出一口气。”



“这种训练方法是结合腹式呼吸+用力哈气的反射组合,训练习惯的人也可以把哈气变为咳嗽,这个组合训练能产生较高的胸腔内压,相当于用吸管喝珍珠奶茶时的吸力。长期训练可使咳嗽峰流速提升。”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朱颖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江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大内科党总支副书记,江苏省老年呼吸病学分会委员,江苏省肺血管病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南京市医学会变态反应学专科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呼吸治疗专业学组委员,发表SCI及中文期刊论文十余篇。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12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