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疗效好,我该跟着换同款吸入药吗?长期用同一种药效果会变差?「专属调药方案」去哪找?
来源: 看呼吸 22 小时前

“我这几年一直在用同一种药,要是定期更换其他药物,效果会不会更好?”“我看隔壁王姐用的那款药效果挺好,我能不能也试试看?”在《看呼吸》的患者交流群里,几位病友接连提出了关于调整和更换药物的疑问。


△《看呼吸》患者交流群聊天记录截图


这两个问题戳中了不少长期用药患者的共同顾虑。那么,能否看到他人疗效好,就跟着购买同款药?长期用一种药是否会耐药?频繁换药效果会更好吗? 我们特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医师李云海,为大家带来专业而细致的解答。


调药不可盲目“抄作业”,需综合多个因素谨慎判断


不少朋友看到其他病友使用某种药物后效果不错,就也想跟着用,希望能“抄个作业”。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必须提醒大家,盲目跟风用药不可取,药物的选择和调整必须充分考量多方面因素。


李云海医生告诉我们,“从诊疗指南来看,慢阻肺病患者一般被分为三组,每一组用药的方案都有所不同。第一组患者过去一年从未发生急性加重,或者仅有过一次无需住院的中度加重,同时日常症状较轻。这类患者一般使用一种短效或长效的支气管舒张剂即可。”



第二组患者急性加重的历史与前一组类似,但日常症状更多、更明显。对于他们,推荐把福莫特罗等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与噻托溴铵等长效抗胆碱能药物联合使用。这种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效果更好,而且还不会有明显的副作用。”


第三组患者相对严重,往往频繁急性加重。他们同样推荐使用‘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长效抗胆碱能药物’作为基础治疗。不过,如果检查发现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300个/微升,或是同时患有哮喘,医生就可能会建议升级为三联疗法,即在上述两种药物基础上,再加一个吸入糖皮质激素。”


所以说,医生选择和调整药物不仅要看既往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还要评估症状多少、各项检查指标等综合情况。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病情特点都不相同,治疗方案也应当量身定制,而不是大家所认为的“别人用了有效,那我也可以试试”。


动态调整让病情和药物更匹配,用药满3个月是关键节点


确定治疗方案后能不能一用到底,还要根据身体反应动态调整。“一般在用药满3个月之际,医生会建议您回来复查肺功能,看看药物疗效是否达到了预期。另外大家还需要借助mMRC和CAT等问卷回顾过去几个月里的病情改善情况,比如日常活动中的呼吸困难是否减轻了、咳嗽是否影响睡眠、吸入装置的方法真的掌握了吗等等。所有这些信息汇总起来,医生就能判断当前的治疗是否合适。”(点击蓝色字体获取评分量表



“若是肺功能指标有所改善、mMRC和CAT评分下降、日常活动不受影响,一般就会维持原方案,暂时不用调整药物。但假如呼吸困难没缓解甚至加重了,比如原来能走500米,现在走200米就不得不停下,又或是肺功能指标没提升反而下降了,那么就要考虑升级药物或是更换吸入装置。”


“一般建议是每3个月复查一次,如果病情一直非常稳定,用药也不需要变动,那么这次复查后下次可以等到6至12个月后再来。但这期间万一出现突发状况,比如因为感冒或天气突变导致了急性加重,那就不要等到预定的随访时间,应该随时来就诊,医生会根据急性期的情况临时调整用药。”


长期用一种药是否会耐药?频繁换药效果会更好?


“一些药物长期使用之后其疗效确实有可能会打折扣,比如大家熟知的硝酸甘油等用于缓解心绞痛的硝酸酯类药物,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现象,需要增加剂量才能达到初期同等程度的治疗效果。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胰岛素,对于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随着用药年限的增长,身体可能会产生胰岛素抵抗。为了稳定控制血糖,也需要适当增加胰岛素的用量。”



“不过,慢阻肺病的治疗药物通常不会因使用时间长而产生耐药性。和医生指导下的升级、降级治疗不同,如果从噻托溴铵换成乌美溴铵,本质上还是换了另一种抗胆碱能药物;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换成氟替卡松沙美特罗,还是换了另一种含激素的复方吸入药。药理作用完全相同,只是药物成分或剂型有细微差异,不会因为换了药就产生新的治疗效果。”李云海医生讲道。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李云海

北京市朝阳区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医师,国家基层医疗机构呼吸健康规范化照护体系与能力建设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呼吸系统疾病全科/专科协作组专家,师从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科杨汀主任医师,致力于基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能力建设,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擅长慢阻肺病、哮喘等呼吸疾病的诊治与健康管理。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16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