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叮嘱我多锻炼,可我只是起身刷洗碗筷,血氧就会跌到90%以下,我哪还敢轻易锻炼呢……”慢阻肺病患者赵大妈诉说了自己的烦恼。
不少患者朋友都有类似的困扰,轻松的家务活动和专门的运动锻炼,都会引起血氧显著下降。
在《看呼吸》此前推出的直播节目“血氧反常藏危机!稳住波动有妙招”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医师迟晶,就为大家清晰梳理了“一动血氧就下降”背后的原因,并提供了具体实用的应对策略。
运动锻炼时血氧下降不必过于担忧?
“我们可以把运动的强度划分为多个等级,每一等级的运动导致的血氧下降情况各异。比如快走或慢跑属于轻度运动,可能会让血氧下降4%左右;在跳绳、做操或跳广场舞这类中等强度运动过程中,血氧下降8%到10%也属于正常现象;如果是进行短跑、踢球等剧烈运动,血氧下降幅度或许会达到13%到16%。”
“很多人看到血氧下降会紧张不已,其实这是身体的正常反应,原因可能包括弥散功能障碍、肺泡低通气等等,另外运动中肌肉对氧气的需求量与运动量成正比,运动强度越大、对氧气的需求就越大,血氧下降的就越明显。正常情况下,运动结束以后只需休息几分钟血氧就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
日常家务为何也会拉低血氧?
前面提到的赵大妈并没有运动,只是做日常家务而已,血氧为何也会下降呢?迟晶医生告诉我们,赵大妈这是属于典型的“劳力性缺氧”,这种情况同样要重视。
“洗碗看上去轻松,但其实抬手、擦洗、来回取放碗盘等动作,需要我们频繁使用上肢、胸部和背部的肌肉,这些动作都会消耗不少能量和氧气。再加上在厨房与餐厅之间来回走动,全身的耗氧量就在不知不觉中明显增加了。”
“另外,很多患者的身体其实处于缺氧的边缘状态,如果做家务时短暂脱氧,氧气的供应速度跟不上消耗速度,就容易出现呼吸急促、胸闷等不适症状。所以,即便是日常家务,也不能掉以轻心。”
活动后血氧出现反常变化,务必尽早就医!
“通常来说,活动后稍作休息,血氧水平就能回到活动前的正常值。但如果停下活动后,血氧需要超过10分钟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那就要格外当心了。另外,如果只是做了在家走几步路、上厕所、穿脱衣服等非常轻微的活动,血氧就突然大幅度下降,像是从95%快速掉到85%,并且也需要1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回升,这种情况同样值得警惕。”
“一旦发现血氧出现这类反常变化,建议大家立即停下所有活动,坐下或半躺,尽量保持放松,平稳呼吸、不要紧张,避免因为急促呼吸加重身体负担。如果除了血氧下降,还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喘不上气、头晕、浑身无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请务必尽早去医院,到门诊或急诊就诊。”
看到这里,一些朋友可能会问:“得了慢阻肺病,是不是就最好别动了?”迟晶医生表示,不是不动,而是要携带氧气一起动。她建议患者在运动或进行日常活动时,尽量不要中断吸氧。可以佩戴便携式供氧装置,根据需要随时补充氧气,这样能有效缓解活动时的气短感,也让身体更有耐力。
“如果带着氧疗设备做锻炼,要注意选择宽敞的运动空间,避免氧气管和运动器材缠在一起。此外,慢阻肺病患者在开始康复锻炼或进行其他耗氧活动之前,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持续几分钟到1小时的“冲击氧疗”,从而预防或是减轻活动可能引发的低氧。”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迟晶
重医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呼吸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秘书,咳嗽亚专科能力提升项目慢性咳嗽亚专科建设项目省级工作组重庆市秘书,重庆市医院协会血栓与止血管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兼秘书,重庆市生物信息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 常务委员,重庆市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呼吸与共病分会委员,重庆市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体系建设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核心成员,参与“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院级教改课题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