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氧快升和慢爬,哪种更安全?补氧不伤身,要把握哪些细节?
来源: 看呼吸 1 天前

“我刚才测血氧只有89%,赶紧以1.5升的流量吸上氧,结果还没到一分钟,血氧直接冲到了98%。这血氧升得也太快了吧?会不会对身体不好啊?”慢阻肺病患者张大伯不安地问道。


而在直播间的评论区里,王叔叔说自己的情况正好相反,血氧84%时吸氧5分钟之后血氧才慢悠悠升到88%,足足吸了20分钟才勉强到90%。


血氧一个“秒升”、一个“慢爬”,这两种情况到底哪一种更安全?除了回升快慢,我们还需要关注哪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才能既补氧又不伤身


在第24个“世界慢阻肺病日”当天,《看呼吸》栏目特意推出了直播节目“呼吸急促就是慢阻肺病在‘作祟’?”北京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治医生鲁京慧为大家揭晓了答案。


血氧快速上升符合正常的生理规律吗?


“我们先来分析张大伯的情况。血液里的血红蛋白就像运输专车,载上氧气再送到全身,而我们常说的血氧饱和度,本质是检测血液中已载氧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相当于是测量氧气专车的满载率。”



“张大伯的血氧只有89%,意味着不少血红蛋白仍处于‘空车待载’状态,再加上部分血红蛋白可能只结合了1-2个氧分子,并没有完全满载。所以张大伯血液中实际可容纳氧气的空位比较多,为快速补氧预留了充足空间。”


“这种情况下如果开始以1.5升/分钟的流量吸氧,吸入的气体中氧气浓度提高了,这些氧气进入肺泡后,会迅速穿过肺泡膜进入血液,很快找到那些还空着的血红蛋白并‘搭载’上去。所以,在一分钟之内,血氧饱和度从89%快速上升到90%多,是一个并不异常的自然过程。这就像一辆尚有大量空座位的公交车,乘客无需排队等待,就能立刻落座。”


吸氧后血氧上升缓慢或许是肺病加重?


“王叔叔吸氧后血氧上升缓慢,说明他的病情较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难以顺利排出,同时由于气道阻塞,新鲜氧气也难以进入肺部进行有效交换,换言之,废气出不去,氧气进不来。”


“如果他本身是一名慢阻肺病患者,那么问题可能更多地集中于气道阻塞导致的通气流量受限,氧气吸入的浓度和速度都会受到明显影响,进程因而十分缓慢。但假如他并非慢阻肺病患者,吸氧时间较长却仍未见血氧水平改善,且不存在明显的气道梗阻,那就需要高度警惕了,这种情况很可能提示肺泡‐血管间的气体交换环节出现了严重问题。”



“我们知道,肺泡与血管之间隔着一层肺泡‐毛细血管屏障,它是实现氧气进入血液的关键结构。如果这一屏障发生病变,比如增厚、水肿或纤维化,就会使氧气从肺泡扩散至血液的路径变长、阻力增大,从而显著影响氧合效率。”


“因此,无论是气道严重阻塞,还是肺泡‐血管交换功能障碍,都属于需要尽快治疗的危重信号。尤其是对于非慢阻肺病患者,一旦出现吸氧后血氧持续不升,必须尽快就医,明确是否存在急性肺部病变或者其他严重影响气体交换的疾病。”


相比血氧上升速度,数值和伴随症状更需要密切关注


“相比血氧回升速度的快慢,张大伯和王叔叔更应警惕的是为何血氧会降至90%以下。无论血氧长期处于90%以下、需要家庭长期氧疗,还是仅为一过性下降,只要存在这类情况,都提示身体可能处于较高风险状态,建议尽早就医。”


“另一方面,不少患者还有一种关于血氧数值的典型认知误区,即只盯着血样数值看认为只要数值不低就‘万事大吉’、就不会再出现胸闷气促了。 ”



“就像前面提到的,慢阻肺病患者得核心问题往往并非只是氧气摄入不足,还有二氧化碳排出受阻。即便血氧水平通过吸氧得以提升,若二氧化碳仍积聚在胸腔无法有效排出,便会持续占据气体交换的空间。结果就是废气排不出,新鲜氧气进不来、进不深。此时虽然通过提高吸氧浓度能暂时提升血氧含量,但根本性的二氧化碳潴留问题并未解决。”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极其精密的仪器,当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偏高,会不断刺激呼吸中枢,发出‘需要加速排出’的指令。因此,即使血氧已恢复正常,患者或许仍然会感到呼吸急促、胸闷不畅,身体不得不通过加快、加深呼吸来试图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这个过程本身极为耗能,导致患者虽然吸够了氧,却依然喘息不止、疲惫不堪。”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鲁京慧

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基层健康教育与科普分会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呼吸内科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负责安贞社区的国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8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