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独居的62岁退休教师王女士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20余年,退休前几乎每年都会因急性加重住院治疗,但她仍然坚持工作到了退休。听说清淡饮食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她自退休后就开始专注于调理身体,格外注意饮食的清淡。结果,今年偏偏王女士又急性加重住院了,医生说这次加重还与她的体能不足、虚弱、营养不良、贫血有很大关系。退休后的这2年里,她到底在哪些关键地方做错了呢?
听说清淡饮食好她就开始吃素,听说长期闻厨房油烟可能造成慢阻肺病,她干脆油都不放……这次急性加重与她的身体虚弱有很大关系
诊治过王女士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拴盈教授告诉我们,在了解清楚王女士患病前后生活习惯的改变后,可以发现她从过去的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退休前她做菜基本都是肥甘厚味的,可自从她听朋友推荐了一款名为『清淡饮食方』的清肺偏方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个方子要求只将蔬菜和水果煮熟食用,即为无盐、基本为清水煮熟、无任何调料的『天然味道』。朋友称这样吃对畅通呼吸道有好处,能清除藏在肺里的“污垢”。她还听说长期闻厨房做菜的油烟可能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于是她再也不炒菜了,还把旧抽油烟机换成了吸烟功率最大的一款,连煮食的热蒸汽她都不愿意闻到。这样的饮食方案持续了2年多时间,可如此注意饮食清淡,偏偏今年她又急性加重被子女送来住院了。在做检查时我们还发现她存在贫血、营养不良的情况。因此,她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慢病患者到现在成为重症患者,与她长期这种错误的饮食方式有关,身体太虚弱了。任何疾病的重症患者都不能这样安排饮食,慢性呼吸疾病的患者也不能这样饮食,可能大家对什么是『清淡』在认识上有偏差。」杨主任告诉我们。
「可能许多进过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患者会更加清楚他们的『病人餐』是怎样的,过去很多患者都认为,生病的人应该饮食吃得清淡一些,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我们也同样会告知住院的患者,饮食需要清淡一些,但到底什么是『清淡』?可能在我们认为的这个『清淡』,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所理解的这个『清淡』不一样。常常听住院的患者或患者家属很惊讶地问,『啊?原来还可以吃这个啊?不是说要清淡饮食吗?』患者王女士正是走入了这个认知上的误区,更是听信了朋友的清肺偏方,把自己本就需要均衡膳食注重营养的身体吃得虚弱不堪,最终严重营养不良,导致疾病的急性加重住院。」
重新认识「清淡饮食」,重症患者在患病期间更迫切需要营养均衡……全面营养状态更有利于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杨主任告诉我们,许多患者包括健康人群对于医生所说的「清淡饮食」理解有误,许多人认为完全素食才叫够清淡,这些理解都是非常片面的。实际上,所有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对营养的需求非常迫切,全面营养状态会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缩短他们的住院时间。我们所谓的清淡饮食并非指把重点落在「无」,即许多人认为的无油脂、无胆固醇等等,而是要把重点落在「低」,通常指低盐、低油脂、低辛辣、低胆固醇、低精制糖等。对重症的住院患者,医生在搭配患者的病人餐时,都会做到一日三餐的食物尽量达到种类全、品样多,食物多样,合理搭配。这样患者才能获得充足的营养来提高免疫力,对抗疾病。
假如以食物类别来区分,每天应该基本满足哪些摄入?
杨主任告诉我们,前不久重症医学科也做了这方面的科普,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相关知识。我们以重症患者为例,如果要以食物的类别来区分,可以简单安排好平均每日的摄入的种类数和每周至少摄入的种类数,比如A:谷类、薯类、杂豆类;B:蔬菜、水果;C:畜、禽、鱼、蛋;D:奶、大豆、坚果。对A类平均每日摄入的种类数可以为3种,每周达到5种;对B类的平均每日摄入的种类数可以为4种,每周达到10种;对C类的平均每日摄入的种类数可以为3种,每周达到5种;对D类的平均每日摄入的种类数可以为2种,每周达到5种。也就是说,合计ABCD四大类的饮食摄入,每日摄入的种类可以为12种,每周达到25种。也就是说,重症疾病的患者是可以这样安排「清淡饮食」的,那么,非重症疾病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对营养的需求量进行调整。这种「清淡饮食」的方案,才是真正医生口里所说的「清淡饮食」。
「谷薯杂豆类食物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B族维生素、部分物质和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因此我们推荐给患者的营养餐是每天要摄入谷类食物200-300克,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也就是说患者每日进食的蔬菜至少要达到3-5种,至少有300克。不同的水果甜度和营养素含量也有所不同,每天至少需要1-2种,有200-350克。新鲜水果首选应季水果,糖尿病患者则依据自身控糖水平挑选适合的水果。鱼、禽、蛋类和瘦肉的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克。」杨主任说。
本周三(11月23日晚19:00),《幸福呼吸——让生命成其美丽》科普节目的特别系列名医访谈-舒畅呼吸系列特别节目,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孙永昌主任,跟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警惕慢阻肺病合并心血管病、肺癌!”
慢阻肺病公益科普需要您的助力,您的阅读并转发会有爱心企业为慢阻肺病患者提供疾病管理辅助支持,让我们携手共助慢阻肺病管理,舒畅呼吸!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上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专家简介
杨拴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一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三秦学者”国家级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西安交通大学名医、名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秦创原”创新驱动项目首席专家;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个体化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8种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8篇,其中SCI收录83篇,以第一完成人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主编专著1部,参与制定肺癌诊疗指南、共识2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