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药吃了没效果?痰多、痰不尽根源在哪里?
来源: 看呼吸 2023-09-28

说到祛痰药,在我们后台随便问一个病友怕都吃过五六七八种,叫上名的叫不上名的,但让人困惑的是吃了那么多,不管事啊,痰依旧是咳不出来、咳不尽。


“其实,不光是慢阻肺病患者,包括支扩、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甚至是一些间质性肺炎的患者,被咳痰问题困扰的不在少数,很多人是吃了非常多的苦头的。门诊一进来,十之八九都会吐槽之前吃的祛痰药不管事,自己吃了不管用”,佘君医生说到。


为什么吃了不管用?这么多祛痰药该怎么选?本期我们采访到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佘君医生。


想吐就抠抠喉咙?这类祛痰药还真就是这个原理


佘君医生介绍,最早的一类祛痰药,像是必淑平、鲜竹沥这些,就是通过恶心刺激来祛痰,类似吃坏了肚子想吐又吐不出来,好,那抠抠喉咙。痰液也一样,吐不出来,那我们就吃一些来刺激一下,通过引起轻度的恶心咳嗽,来促进黏液排出,光听着就够难受,好在现在临床用得已经越来越少,基本是能不用则不用,非常非常少见了。


粘痰吐不出?那我们把它“撕裂”溶解一下


佘君医生介绍,目前临床应用最多副作用最少的是这类黏液溶解剂的祛痰药,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氨溴索、溴已新、羧甲司坦、厄多司坦、乙酰半胱氨酸等等,都属于这一类。主要的作用机制是把我们分泌出的这些高蛋白的黏液中的蛋白纤维给溶解断裂掉,内部的结构给它破坏了,它的粘稠度就会降低,黏痰也就更容易排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祛痰药物也在一代代地更新,像这两年应用最多的乙酰半胱氨酸,它不仅能够把黏液蛋白中的多糖链给裂解掉,还对机体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


痰还是粘稠,化不开?加点油,解一下


佘君医生介绍,第三大类常用祛痰药,就是我们的植物挥发油,像是桃金娘油,桉柠蒎这些药物,它们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痰液的粘稠比例,来改善痰液的粘稠程度,调整 pH值,进而降低痰液的黏滞度,促进痰液排出。就像一块面疙瘩,加点油,解一下,顿时延展性就会变好。


而且这类药物还有一点别的药物没有的作用,就是可以促进纤毛摆动,而且,在改善下呼吸道咳痰不爽的同时,对于上气道,鼻咽喉部位有炎症有分泌物的患者也能够起到一定作用。



该选哪一种?祛痰药可以长期吃吗?


佘君医生介绍,除了恶心刺激性的祛痰剂,不建议大家使用,对于黏液溶解剂以及植物挥发油这两大类药物,只能说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乙酰半胱氨酸为例,好处那么多,又能排痰还能抗炎抗氧化,但它也有缺点,就是气味比较特殊,容易引起呛咳,有的患者会说它吃起来“臭臭的”,那对于哮喘患者来说就需要多留心,理论上说稳定期可以吃,但吃完有不良反应,那最好就停掉,更换其他药物。


再比如,植物挥发油类的药物,如果是气道黏液分泌功能还比较好,气道上皮细胞结构也还比较完整的情况下,那这类药物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合并有鼻炎、鼻窦炎的患者,因为它可以促动纤毛摆动,而且可以兼顾上气道。但因为它是油类物质,对于一些消化功能比较弱的患者吃完很可能就会不舒服,胃疼、恶心、拉肚子,打嗝出来也是油,即使让患者改在饭后吃,有些患者也还是不能耐受,那我们也就只能更换其他药物。


祛痰药物的选择最好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胡乱买来吃,不一定适合自己,吃了作用也有限,而且,根据患者情况,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会选择两种药物来联用。对于一些需要长期使用祛痰药物的患者,建议 3-6 个月可以做下肝肾功能的随访。



祛痰药“去”不了痰,痰多、痰不尽,要找源头问题


佘君医生介绍,咳痰不爽我们就想吃点祛痰药来解决,没有错,但是你的原发病控制好了吗?病根有没有诊断明确?这是非常关键的。痰液为什么会分泌,它原本是来保护我们气道上皮的,当有感染,有炎症浸润,那气道上皮的这些黏液细胞、杯状细胞就会开始分泌,附着在气道上皮保护自己。


但当出现了气道病变或者肺实质病变,就会导致这种正常的分泌出现紊乱,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开始绵绵不绝,分泌亢进。


经常有吃了一两年祛痰药不管事的患者来到门诊,一查原来是哮喘,一查已经是慢阻肺病,有的甚至是因为间质性肺炎、支气管扩张,也有的说自己不咳嗽也不胸闷,结果是因为鼻炎鼻窦炎,上气道出了问题。


一旦出现痰液粘稠痰异常,不要只想到吃祛痰药,吃祛痰药的同时要找原因,只有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加用祛痰药,才会有效果。




专家简介



佘君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气道疾病亚专科副主任。博士,美国博士后,上海市浦江人才。美国胸科医师协会-职业和环境健康网络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免疫治疗委员会委员,中国物联网联盟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青年委员,曾到美国Mayo Clinic访学。主要方向为慢阻肺、哮喘、肺损伤和肺癌、呼吸生理和呼吸危重症等诊治。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金豆
图片来源网络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778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