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0%的慢阻肺病患者会出心脏问题!身体哪些异常变化是在“亮红灯”?
来源: 看呼吸 11-29

“我原本只有慢阻肺病,现在心脏好像也出问题了,经常心跳加快、胸部疼痛。”“我也是,有时痛的连吃饭都不能正常吃了”……最近,《看呼吸》患者交流群里几位朋友的聊天内容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心和肺并非互不相干,如果呼吸疾病控制不好,心脏确实有可能会慢慢受到‘连累’,据统计,慢阻肺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高达50%左右。”在《看呼吸》日前推出的直播节目“你的呼吸疾病牵连了心脏?”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张静教授详细讲述了4 种重要心血管疾病的预警症状,为大家分享了实用的“贴‘心’指南”


慢阻肺病稳定期身体有这些异常变化,警惕心血管“亮红灯”


“慢阻肺病在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对心脏的影响不同,在稳定期需要关注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加重期则要留意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这些疾病的名称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但是估计很少有朋友能够准确判断自己是否患病,熟悉了对应的症状可以帮助大家自我观察、及早就诊。”


“先来说说稳定期的高血压和冠心病。高血压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头昏头痛,部分患者还会觉得头闷闷胀胀,有些是持续性的,有些是一过性的,在劳累、情绪波动、突然下蹲或起立等改变体位的时候最明显。比较严重的患者会有心悸、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以及手指、脚趾、皮肤出现酸痛、肌肉紧张、麻等症状。长期高血压还可能导致脑动脉的硬化、脑供血不足,进而引起记忆力减退。”张教授讲道。

 


“假如观察到自己有这些问题的话,建议用血压计在不同的时间点多次测量,一般来说,如果数值超过140/90毫米汞柱说明血压偏高,低于90/60毫米汞柱则说明血压偏低,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行药物干预。”


冠心病最典型的表现是心前区闷痛,具体来说,心前区指的是身体正中线稍微偏左下方的区域,而闷痛则类似于被重物压住后产生的痛感,严重者甚至有心脏被手捏、拽的感觉。这些症状可能合并出冷汗、气短、心慌,并且通常在爬山、上楼等活动以后出现。”


“冠心病还有一个比较容易忽略的症状,即左肩放射状疼痛,有些人误认为这种痛感是肩周炎导致的,其实二者是有一定区别的,肩周炎引发的疼痛会随着上臂的活动而改变,而冠心病引发的左肩痛不会随着上臂的活动而增加或者减轻。”


急性加重期更易出现两大心脏危机


“在急性加重期,身体状态本来就不稳定,气流受限、低氧血症等因素更容易诱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相当于心脏的‘电路系统’出问题了,有4个简单信号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识别,第一个是心慌,这种心慌和我们平时跑步以后出现的心率加快不太一样,而是有一种心脏‘荡来荡去’、心脏漏跳了一拍或者提前跳了一拍的感觉。”


张教授告诉我们,“第二个是脉搏不齐,大家可以把食指、中指放在腕横纹下方两厘米左右的位置感受自己的脉搏,正常情况下,它的跳动是有节律的,大概一次呼吸跳动三四次,如果节律丧失了就意味着脉搏不齐了。另外,一次脉搏对应着一次心脏跳动,脉搏失常就提示心脏不能正常泵血了,假如心脏输送给大脑的血量严重不足,就容易引起头晕昏厥等症状。”

 


“最后再来说说心力衰竭,左心和右心的表现有一些不一样,左侧心脏负责把血液泵出去以后运送到全身各地,左心功能不好意味着各个器官系统的血液供应不足,那么就会导致体力下降、活动后胸闷气短等症状。”


“站立时血液更多地向下肢流动,平卧时下肢的血液就会往心脏回流,如果左心功能异常,无法将回流的血液泵出去,再加上心脏容量有限,那么多余的血液只能流进肺里形成肺水肿,也会引起胸闷气短。这种情况下,平躺时症状会更加明显,只有把枕头垫高甚至是坐着才能缓解。”


“右侧心脏接受全身来的静脉血,如果右心功能异常、全身各处的血液无法顺利回流至心脏,只能积聚在原地。因为‘水往低处流’,下肢反应是最敏感的,假如积聚的血液多了,就会出现双下肢浮肿,按压脚背会看到一个个浅坑。假如较多的血液淤积在胃肠道,那就会使患者感觉食欲变差,甚至出现腹胀等症状。”


您现在看到的是我们最新上线的日更版公众号,会每天和大家见面,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您点赞分享,把《看呼吸》推荐给身边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张静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慢性气道疾病亚专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青年学组副组长、慢阻肺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 感染项目工作组委员兼秘书,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县域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兼秘书长、慢阻肺学组组长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110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