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呼吸的幸福
首页
头条
新冠
学术
会议
人文
呼吸学院
直播间
看呼吸
搜索
注册/登录
#
感染
全部
图文
视频
直播
气道里长了「蘑菇」,患者出现不能解释的高热、有潮湿环境接触史,这种病死率可能达90%的感染背后暗藏哪些凶险?
真菌一词的拉丁文「Fungus」原意是蘑菇,通常分为三类: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其中蘑菇就是蕈菌中的一种,部分可食用。霉菌中的曲霉菌是自然界一类腐生性真菌,曲霉菌的孢子在空气和土壤较为常见,如发霉谷物、堆肥、植被、施工场所灰尘等,
不是肺部囊性病变的「囊」都包括什么疾病?「真」囊性病变有哪些常见类型?
病原体不明、频繁更换广谱抗细菌和抗真菌治疗无效,患者的免疫受损加速病情进展……哪些因素在给诊治增加困难?
鹦鹉热为人兽共患病,禽类接触史有助诊断,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诊断鹦鹉热具有优势。治疗上首选四环素类药物,疗程要足。预后较好。
双肺散在炎症,腹盆腔散在积液,极像「结核」又扑朔迷离……临床误诊多,很难获得直接病原学证据,思路该往何处考虑?丨疑案探密(62)
在诊断为常见病因不能解释时,要仔细问诊和查体,以发现更多的临床征象和线索,同时邀请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发挥多学科的作用,诊治更要考虑罕见病的可能。
降低「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感染菌血症」患者病死率,这两种新的干预措施有何前沿研究?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 CRE)感染病死率高,可供选择的治疗药物有限,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产碳青霉烯酶是CRE耐药的主要机制,其中以A类KPC
使用HFNC治疗COVID-19存在不少争议,如何提高治疗失败的检测率,避免插管延迟?哪些患者的失败风险更高?
从2019年开始,COVID-19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其病原体为SARS-CoV-2,具有高度感染性和指数性蔓延的特征。在COVID-19患者中,15%~30%的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并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无创呼吸支持方式包
《柳叶刀-微生物》最新发布:这是中国首次关于鹦鹉热衣原体存在人际传播的报道,提供了「人传人」证据,提示隐性传播风险
《柳叶刀-微生物》(The Lancet Microbe)近日发表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史卫峰教授领衔的鹦鹉热衣原体人际传播事件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调查结果。这是中国首次关于鹦鹉热衣原体存在人际传播的报道。同时确诊了多例传染源不明的鹦鹉热患者,提
陈效友教授:临床疗效与检测结果不一致时,临床医师如何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遏制、终止、终结肺结核」第二季(6)
在《呼吸界》日前推出的「遏制、终止、终结肺结核」第二季系列直播中,我们邀请了王辰院士及结核病领域专家赵雁林、李燕明、沙巍、余方友、逄宇、李仁忠、初乃惠、陈效友,他们在直播间就「我国结核病综合医院诊疗能力及新形势下防治技术对策、耐药肺结核的诊
将「天然耐药」重新定义为「可预期耐药」,欧洲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专家规则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2022年,由EUCAST(欧洲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委员会)制定的EUCAST药敏试验专家规则发生了一项重大的变化:停用「天然耐药(Intrinsic Resistance)」一词,将之重新定义为「可预期耐药(Expected Resist
卢洪洲教授:降低新冠重症/死亡、广谱抗突变株……本轮奥密克戎疫情中免疫功能低下等特殊人群该怎么办?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首届深圳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组长卢洪洲教授带来了《新冠病毒病的科学防控》,聚焦目前的疫情情况和后续防控措施。
上一页
1
...
7
8
9
10
11
...
74
下一页
热门推荐
新冠相关肺曲霉病、肺毛霉病的临床提示?患者出现不能用常见感染性疾病、肺部肿瘤解释的影像学表现时,如何完善检查?
04-28
《Science》子刊发表徐金富教授团队研究:揭示肠道菌群通过代谢物影响支气管扩张症肺部免疫
03-03
最新发布丨靶向高通量测序(tNGS)在感染性疾病中应用与实践专家共识
2024-12-22
陈良安教授团队:研究并确定了七种自身抗体在“磨玻璃结节”肺腺癌中的最佳临界值,提升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
04-05
最新发布丨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