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感恩节:感谢患者,让我们成为更好的医生
来源: 呼吸界 2016-11-24

编者按


今天是感恩节!作为在临床一线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们,我们最想说:“亲爱的患者,感谢您们!是您们让我们成长为更好的医生。”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病人既是医生的服务对象,也是医生的学习对象。医生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收获了临床经验。作为医生,我们要感谢患者朋友,是患者的病痛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技术,是患者的信任和风险共担,激励了我们勇于探索。


《呼吸界》收集了临床一线的医生们最想感恩的患者及最想跟患者说的话。我们的感恩可能很微小,但是一份心意传递的感动,是最触动人心的。


图片患者的信任,让我们成长,更成就了我们

图片


山西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山西大医院赵丽芬(行医5年)

图片


老范如果活着,应该到花甲之年了吧。 我们每次见面,都是在他离死亡不远的时候。他是我工作后的第一个气切患者。大约在2012年的夏天,我第一次接诊老范,他患了一种奇怪的病,叫复发性多软骨炎,气管塌陷,呼吸困难。用了洪荒之力后,他爬过了鬼门关,出院后带着气切管,开始游览祖国大好河山。 这几年,我们见过五六面,过程都是他病情加重、好转出院,除此之外,再无任何交集。


大约一年前,老范的爱人打电话给我,说他咳痰、呼吸困难,我说你到医院来吧,她说他这辈子最不喜欢医院,能不去就不去了吧,我就给了一些建议。又过了几天,他爱人打电话说老范呼吸困难,脸都紫了,我吼着说你快到急诊啊,一个小时后我打给他爱人,说没来得及到医院,他人已经走了。我顿时内疚极了,如果我不给他建议,他是不是早就来医院了? 是不是就不会走了?


之后的某一天,老范的女儿找到我,说了很多感谢的话。她说她爸前几天难受的时候,一直要叨叨着感谢我,并且说气切后活着的每一天,他都是赚的,他这么走了一点都不遗憾。一年后,在这个寒冷的冬夜,无意间看到了这封感谢信,于是又想到了老范。


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这是独特的职业经历教给我的。感恩众多的老范,是他们的信任,让我成长。


山东省立医院朱玲(行医19年)

图片


二十多年前,我作为一名研究生在急诊科轮转。某夜班接诊一位哮喘持续发作的中学生,喘憋严重,言语断续,我的大脑里一边回放着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一边快速地为他制定方案,病情逐渐缓解。


这是我首次独立处理急症,获取成就感的同时也收到了感谢,并使我初为医生便信心满满。五年后那位小患者作为大学生特意回来看望我,此后还多次收到他及家人的谢意!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常常对患者充满感恩之心,我们的信心来自于患者的信任 ,是患者成就了我们!


图片 患者的关爱,温暖着作为医者的我们

图片


图左1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程哲(行医22年)

图片


今天是感恩节!我瞬间想起了一件暖心往事,一个寻常的早上,我寻常的查房,到了29床,一个慢阻肺呼衰的70多岁的老爷爷床前,他离不开氧气,说话也有些断续,我还没开口,老爷爷先说话了:“程教授,你天天给我看病,今天我要给你看看病”,我和我身后的医生们一脸迷茫,老爷爷接着说:“这两天看你查房时总是捶腰,我就知道你天天给我们这些病人看病,却不关心自己的身体,你太累了,腰疼,我就让我儿子给你买了风湿止疼膏,贴上就好了” ,老爷爷颤颤巍巍地递上了一盒让我瞬间泪奔的终身难忘的“止疼膏”!


图片 患者的体谅,让我们感到一切付出都值得

图片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白小燕(行医15年)

图片


那是我刚开始工作,转心内科时,碰上一个病人,我现在还记得她的名字,是一个射频消融后的一个肺炎合并糖尿病从ICU转下来的患者。


她一转到心内科随机血糖都是2O左右,饮食也不规律,泵着胰岛素,血糖波动大,我专门请了上级医生和内分泌会诊,血糖仍有波动,患者不停对我们和家属要求出院,但是病情不许可,她儿子非常生气,说我不负责,对我是又吼又叫。我很伤心,因为我觉得我对这个病人是上心的,大便解不出,我用手给她抠,每天查无数次的血糖。可能是感染没控制,饮食不规律,她儿子偶尔来一趟也没做过沟通。我觉得很委屈,忍不住跟患者诉苦,满头白发的儒雅老太太,看了我一看说:小姑娘,任何工作都不是一帆风顺,付出也不定回报,都会有不顺心的事。我的血糖我自己知道是饮食不好引起,从来住院血糖都没有控制好过,与你不相干,我儿子我会和他说。


此后患者儿子见了我客气很多,但是对我的影响却是深远的。老太太的话说得很对,就算你用心工作,也会有糟心的事发生。要多和患者和家属沟通,大家就能相互理解了。


图片 患者是我们的老师,激励我们一路前行,无怨无悔

图片


图左2 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诗尧(行医1年)

图片


每一位患者都是老师,他们虽身患病痛,却在无意间培养了一位又一位医者,促进了医学点滴的进步。


还记得曾经管过的一位既往有类风湿关节炎、反复发作头痛、复视的患者,诊断困难,治疗棘手,最终经过反复查资料及全科查房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继发的Tolosa-Hunt综合征。一次在床旁讨论患者病情,当我说“您这样的表现真的非常少见”的时候,患者立马说“我希望你们能把我的病情报道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样的表现,别让他们重走我的弯路,让他们少一些痛苦”。


不仅医者有大爱,患者亦有大情怀。在此感谢每一位患者,感谢他们的配合与支持,让我在行医之路上走得无怨无悔。 


北京安贞医院张竹(行医2年)

图片


虽然在大多数人眼中,我还是个娃娃脸的小大夫,但细想起来今年也算正式进入了“学医”的第十年头。从大学一年级起,患者就是我们最真实的指导老师。


“大体”老师用生命无私地教会了我什么是“多囊肝、多囊肾”。社区服务时,来看病的大爷大妈们总是在我量完血压后,再“寄语”我一句:“以后要做个好大夫,病人不易!”。第一次帮肺癌大量胸腔积液的爷爷放出胸水,看到他又能平缓的呼吸每一口气,连我的心情也跟着轻舞飞扬。跟着二线老师抢救急性左心衰的病人,深刻的理解了课本中的“端坐呼吸”,让菜鸟的我在以后的抢救处理中逐渐临危不乱。


作为小大夫,我现在整天在临床中摸爬滚打。正是一个个鲜活的病例,教会我成长,扶持我前行!值此感恩节之际,我想真诚地向每一个用生命教会我知识的病人们道一声感谢,过去的路谢谢你们的信任,未来的路我还会继续前行!希望医患之间多一些理解,不仅仅是患者理解医者,作为医者,我们也更应该感谢、理解患者。


图片 实习小大夫的“第一次”弥足珍贵

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2012级研究生文戈弋

图片


对于一个实习小大夫来说,每一个第一次都意义非凡。第一次胸穿,第一次扎血气,第一次电复律……这些第一次成为我弥足珍贵的记忆,也要感谢给我这些第一次的患者们。其中印象最深的便是第一次电复律。


记得这是我管的第一个病人,一位因房颤入院的老奶奶。带教老师与上级大夫商议,决定行电复律治疗。那天中午,老奶奶已经做好准备躺在治疗室里。护士老师正在配制安定,我和带教老师在做术前准备。


突然,老奶奶问我:“文大夫,这是你第几次做呀?我有点紧张”。我愣了一下,心里想着:如果我说第一次做,老奶奶肯定会更紧张。如果我说这不是第一次做,就是欺骗老奶奶,丢掉了诚信。


最终我鼓起勇气给老奶奶说:“奶奶,您别紧张,您基础条件很好,不用太担心。这是我第一次做,以前都是给上级大夫当助手,很熟悉操作流程。上级大夫也会一直在旁边的,您放心”。老奶奶微笑着说:“文大夫,您特别好,平时对我很照顾,很细心,我相信你”。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像一缕阳光,很温暖,对我充满了信任;又像一座大山,很厚重,把生命托付给我。


我微笑着说:“奶奶,您放心。咱们开始了,您先睡会儿觉”。


老奶奶点点头,闭上了眼睛。“扑通”一声,电复律完成,过程很顺利,结果很好。一切弄好后,护士老师走了,带教老师走了,我依然默默地守在老奶奶旁边,等她完全清醒。


她的老伴轻轻推开门,进来了,着急地询问情况,我安抚了老爷爷的情绪,告诉他结果,他很开心,不停地给我说谢谢。他突然问我这是第几次做,我如实回答了。老爷爷的回答出乎意料,他说:“文大夫第一次做肯定会非常用心,做的会特别好”,然后再次给我道谢。瞬间泪珠儿在我眼眶里涌动着,内心只有无限的感激,我回答到:“我更应该谢谢您们”。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不仅要感谢这个夫妻,也要感谢我遇见的每一位病人,您们教给我了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谢谢您们!


图片 感恩我们自己有机会帮助更多患者

图片


图左2 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一民(行医5年)

图片


工作5年,经历了很多惊险刺激,有争分夺秒肾脓肿脓毒症继发血源播散性肺炎女孩联系穿刺,第一时间掌握病原学信息的喜悦;有淡定自若为肠穿孔脓毒症合并肺栓塞老人分析病情,第一时间手术最后转危为安的安慰;也有历尽千辛仍没有创造重症甲流肺炎继发严重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患者生存奇迹的遗憾。


无论上述事情的结果如何,我感动的是:事后每一位患者和家属紧紧握住我的手,深深致谢的场景。“王大夫,我知道您尽力了”,一句简单的交流胜过千言万语。值此感恩节之际,感谢那些带给我感动的患者及家属,感恩每一句温暖话,感恩人与人之间那一份纯粹的爱,感恩我有机会在医学上去帮助更多患者。


本文为《呼吸界》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且标明作者与来源
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