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每一个从医的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医学大家。他们在从一个菜鸟医生到业界专家的成长历程中,都会有一个重要的学习经历,那就是跟着老师出门诊或查房。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老师传授不同的东西,不同的学生也会汲取不同的营养。《呼吸界》已连续推出「跟着大咖……」系列报道十余期,和您分享医生们与恩师一起出门诊、一起查房的故事和感悟,特别是对他们职业生涯的深刻影响。也许这里的某一个故事、案例或情节会深深的触动你,并且让你对职业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和认知。
导师对病人的耐心和爱护影响了我一生……如果有人问我,你在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以病人为中心」应该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那年那月那日,那是研二时候的有一天,我跟导师出门诊,诊室门口熙熙攘攘,一位四十多岁的女性患者闯了进来说:「你们医院一点都不人性化,我早上7点就来了,足足等了一上午」,我和病人解释道:「同志您好,您可不能这么讲,我们医院优先看军人,然后看预约的病号,下次您可以早点预约」,病号不耐烦的打断我:「什么预约不预约,都是熟人插队,霸王条款!」,我听了这些话,刚想理论,导师抢先一步,说:「大老远真不容易,快赶紧坐下来,对不起,让您久等了」,老师边听诊边说:「呼吸音好粗呀,您平时脾气不太好吧。」病人:「这您可说对了,各种烦心事。」老师耐心和病人交流,从发病病因到临床诊断,一直说到病人的治疗方案和预后,病人越听越高兴。老师告诫病人一定要注意心情舒畅,才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再次复诊,患者病情有了很大的缓解,并对上次的不愉快表示了歉意。这件小事对初入临床的我触动很大,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任重而道远。导师对病人的耐心和爱护影响了我一生,在我以后做医生的几十年间没有和病人发生过一次矛盾,我也做到了看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如果有人问我,你在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以病人为中心」应该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教人之人,师也。追及师之源,古有韩公《师说》,传道授业解惑;今者称誉园丁,堪以德艺双馨。我的老师钱桂生教授,外表儒雅,思维敏捷,工作干练,治学严谨,是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和永远的恩师。
图:钱桂生教授(左)与金发光教授(右)
大家常说:「主任的脑子真好,全科每一个病人他都清楚」,我深深地知道,这哪里是脑子好呢,这完全是把病人当亲人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呢?老师常给我们讲:「成钢铁易,成好医生难。」他经常用希波克拉底誓言教育我们,说这个誓言是我们做医生的职业准则。「我愿尽我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柬一切堕落和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给予他人,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做各种伤害人及恶劣行为,倘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祇让我生命与医术能得无上光荣,我如违背,天地鬼神实共殛之。」老师的意思我们做学生的很清楚,那就是做事先做人,要从医就先要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德是作为一名好医生的前提条件,是做一个好医生最基本的素质。
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每天早上6点30分到科,先巡视病房一圈,尤其是对危重病人要进行详细询问情况,把所有问题全记录在工作手册上,然后在交班会上逐一提问,逐一安排,逐一解决。每天晚上8时和周六、周日早8时准时进行夜查房和周末早查房,其目的是掌握全科每一个病人的状况,大家常说:「主任的脑子真好,全科每一个病人他都清楚」,我深深地知道,这哪里是脑子好呢,这完全是把病人当亲人,极高的责任感让他这样下苦力去做的。正因是这样的高度责任感,挽救了多个危重病人的生命,老师的一言一行,永远是我们的榜样,让我们终生受益,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座灯塔。
老师对于所有药的应用很谨慎,常说:老百姓挣钱不易,能通过最小价值发挥作用的,就不要为了利益盲目追求贵重药品
我的老师,医学基础功力深厚,是我学术上的引路人。我的老师,博览群书,见解独到。他教育我们读书不要拘泥于课本,要多发散思维,向我们推荐了一些适合我们阶段的医学书籍和杂志,比如美国呼吸生理学、欧州胸科杂志、实用呼吸病学等。
在病人诊疗过程中,老师告诫我们:「正确诊断是第一位的,在诊疗过程中始终要注重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然后再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依据确诊证据进行最后诊断,如果误诊误治,一切都错了,可能会伤害病人或导致病人死亡,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做医生一辈子的耻辱」。
有一天,来了一位自发性气胸的病人,我对其进行了胸腔穿刺抽气治疗,由于经验不足,抽气过快,病人发生了肺复张后肺水肿,出现了呼吸困难、大汗淋漓,血压下降。此时的我,束手无策,心急如焚,老师赶来后立刻给病人面罩高流量、高浓度给氧,端坐体位,利尿和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约半小时病人窘迫症状消失。为此,老师中午不吃饭,和我一起陪护病人,直到病人脱离危险,病情稳定后才离开。
我深深地领悟到,在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生的道路上,不仅仅要靠天分的加持,还需要汗水的挥洒和灵活思维的帮助。
我的老师,把病人当亲人,永远是病人至上、生命至上。入门以来,未曾见病人和老师产生过争执,老师对于所有药的应用很谨慎,常说,老百姓挣钱不易,能通过最小价值发挥作用的,就不要为了利益盲目追求贵重药品,不是自己的钱,坚决不要拿,病人的信任建立在我们的以诚相待上,我们做医生的一定要做到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这些话也成了我一辈子做医生的准则。
作者介绍
金发光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唐都医院大内科主任。兼任世界内镜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协会副会长、内镜临床诊疗质量评价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呼吸结核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务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