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界logo

享受呼吸的幸福

首页
头条
新冠
学术
会议
人文
呼吸学院
直播间
看呼吸
搜索
注册/登录
全部 指南与共识 前沿 病例 论文
亮剑“十三五”(六)哮喘诊疗和精准化研究计划
2016年3月8日,科技部官网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根据科技部网站的说明,重点专项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所体现的正是科技发展国家战略的方向。“精准医学研究”被列
2152浏览
2017-05-10
亮剑“十三五”(五)|基于临床生物信息学技术的慢阻肺危险因素、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带来极大经济及社会负担。由于环境改变及吸烟率居高不下,预计我国慢阻肺的发病率将进一步升高。“基于临床生物信息学技术的慢阻肺危险因素、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项目于2016年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
2512浏览
2017-05-08
亮剑“十三五”(四)|间质性肺病诊疗规范及应用方案的精准化研究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由多种不同病因导致的双肺弥漫性病变,包括原因明确的继发性间质性肺病、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肉芽肿性肺病及其他间质性肺病等。
2683浏览
2017-05-06
亮剑“十三五”(三)|慢阻肺急性加重预警与救治体系构建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位居疾病死因第四位,慢阻肺急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肺功能与生活质量,是致残、致死和加重医疗负担的主要因素。但目前我国尚缺乏慢阻肺急性加重的真实世界数据,急性加重预警系统亟待建立,药物与呼吸支持技术应用尚待规范,关键呼吸监测与呼吸
2642浏览
2017-05-05
东方快递|真相拨云见日 董宇超难掩心中六大感慨
临床工作中坚持一元化分析病因是极其重要的。二元化的诊断意味着每次病情变化都会面临重新鉴别的风险和压力,除非完全有信心和依据,否则要尽量避免。
董宇超 2391浏览
2017-05-01
亮剑“十三五”(二)|基于多组学谱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子诊断、分子分型、精准治疗与急性加重风险预警早期模型的系统研究
作为呼吸系统常见慢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因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与高死亡率,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生发展与吸烟、空气污染物暴露、油烟粉尘暴露等密切相关。
2907浏览
2017-04-27
亮剑“十三五”(一)|慢阻肺并发症和合并疾病的诊治技术研究
从今天起,《呼吸界》将陆续登出科技部“十三五”呼吸学科获批项目的系列:亮剑“十三五”,让广大呼吸同仁了解我国呼吸学科的最新科研动态,促进协同创新,加强科研协作,推动成果转化,让我国呼吸学科研究能够真正提升临床诊治水平,惠及大众。
2241浏览
2017-04-25
我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防治驶入全新发展快车道
2486浏览
2017-04-16
第九届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学术会现场实战演习
在肺动脉高压诊断“金标准”:右心导管检查与肺动脉造影专场,一场右心导管检查操作的现场演示引起了参会者的围观,演示者为北京中日医院陶新曹。他一边讲解,一边操作,参会者眼睛认­­­真看着,耳朵认真听着,唯恐错过任何关键环节。
2414浏览
2017-04-16
基于快速现场评价的诊断性介入肺脏病学基本操作技术规范《第二章:常规经支气管肺活检技术(下)》
满足组织病理学检查取样要求后,继续取材进行组织学微生物培养常规TBLB继续取材2~4粒,每粒取材均需ROSE印片,具体方法见上述;然后,实时将印片交与助手进行ROSE染色与判读,并将印片后的组织粒进行如下处理:
2514浏览
2017-04-15
上一页 1 ... 244 245 246 247 248 ... 251 下一页
热门推荐
新冠相关肺曲霉病、肺毛霉病的临床提示?患者出现不能用常见感染性疾病、肺部肿瘤解释的影像学表现时,如何完善检查?
04-28
最新发布丨靶向高通量测序(tNGS)在感染性疾病中应用与实践专家共识
2024-12-22
最新发布丨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
03-08
最新发布丨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2024-08-16
最新发布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与支气管扩张症复合病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02-15
  • 资质信息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网文(2020)2801-46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B2-20201398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10
  • 联系我们
  • 电话:010-85805280邮箱:huxijie2017@126.com
  • 投稿:editorhuxijie@163.com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泰达时代中心4号楼
  • 关注-呼吸界
  • 关注-看呼吸
版权所有:北京星吉星和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意见与建议:010-85805280 京ICP备1903650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6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