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呼吸的幸福
首页
头条
新冠
学术
会议
人文
呼吸学院
直播间
看呼吸
搜索
注册/登录
全部
指南与共识
前沿
病例
论文
骨科术后莫名呼吸困难,客观指标却无明显异常,术中损伤?感染?……「不会呼吸的痛」最终演变成悲剧,教训在哪?丨疑案探密(139)
该案例值得深思,外科术后双侧膈肌功能障碍在临床极其少见,往往容易忽视。膈肌作为最重要的呼吸肌,占所有呼吸肌功能的60%~80%。一旦出现双侧膈肌麻痹,势必直接影响患者通气功能,真正意义上是「无法呼吸的痛」。当患者表现为无法解释、常规治疗无效
金阳教授:人工智能如何赋能肺结节的临床决策?如何辅助肺叶精准分割、结节检测与鉴别诊断、分析疗效及预后?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关于肺结节的研究在诊疗及预后分析中不断深入,AI对医学图像的处理分析以及整合多模态数据的能力使得AI在肺结节的临床管理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价值。本文旨在探讨AI在辅助肺结节多个临床决策方面的研究现状。
感染新冠后4月间反复持续发热、肺部“快速变化的游走性浸润影”病因不明,此类患者的诊治有哪些共识和争议?
持续COVID-19感染应纳入游走性肺浸润的鉴别诊断,抗病毒治疗联合恢复期血浆治疗有助于B细胞耗竭的COVID-19患者清除病毒。
最新发布丨间质性肺疾病冷冻肺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共识制定小组在文献复习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收集临床问题,经多次会议讨论及专家投票(Delphi法)形成本共识。共识总结了TBLC标本送检、评价、常见人为假象,提出TBLC标本的诊断原则、诊断流程、各主要病理改变对应的ILD类型以及主要鉴别
专家访谈丨董亮教授:从气道重塑研究看哮喘个体化治疗的机遇与挑战
这些问题,极大程度上限制了临床进一步优化以气道重塑为主要病理基础的哮喘疾病的个体化临床治疗决策。如何从当前气道重塑研究看哮喘个体化治疗的机遇与挑战?我们特别邀请山东省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董亮教授一起深入探讨。
患者肺毛霉感染并发左主支气管闭塞,治疗历时4月,反复的阻塞性肺炎险使治疗功亏一篑,获得突破的关键抉择?
患者先后经历了多次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包括镜下局部灌注两性霉素B、球囊扩张以及硅酮支架置入等,经过4个月的综合治疗,疗效满意。本文旨在阐明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在肺毛霉病综合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可以避免因阻塞性肺炎进展导致的死亡。
移植患者肺内病灶严重程度与临床症状不符,“小小咳嗽”背后元凶的病死率竟高达19%~40%?有哪些庆幸和教训?
本例患者症状较轻微,仅有咳嗽,未引起足够重视,在症状出现2个多月后再行CT检查即发现肺内病灶严重程度与临床症状的“不符”。因此移植患者出现全身和/或呼吸道症状时,及早⾏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非常重要。
贺航咏教授:从救治月余的年轻重症“腺病毒肺炎”患者,看其病理改变、临床特点和药物治疗
腺病毒肺炎部分可迅速进展为重症肺炎ARDS,我们需要了解其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腺病毒核酸检测对于病情监测非常重要。重症腺病毒肺炎可能伴随严重脏器损伤和炎症反应,严重呼吸衰竭往往需要ECMO支持,除了抗病毒治疗之外,抗炎治疗也是其中非常关键的
「循吸渐进 论道中欧」——第四届中欧呼吸论坛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由李时悦教授、陈荣昌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众多国内外呼吸疾病领域学术大咖莅临参会,大会全面聚焦慢阻肺病诊疗管理,深度探索小气道病变在慢阻肺病及哮喘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意义及最新进展,旨在为中国呼吸科医生提供最前沿的诊疗理念、为中国慢阻肺病患
NEJM发表“长新冠定义”!介绍具体内容、定义出台过程、现定义与既往定义异同、长新冠病例
2024 NASEM定义包括核心描述、典型症状和相关可诊断病症列表以及七项重要特征……
上一页
1
...
24
25
26
27
28
...
255
下一页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丨《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二)
2021-02-06
陈良安:肺结节临床诊治策略与进展——多维度甄别肺结节丨直播精华(1 上)
2020-11-28
最新发布丨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
07-23
最新发布丨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
03-08
最新发布丨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
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