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史简介
(一)一般资料
患者刘*,女性,70岁,于2025年4月24日入住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二)主诉
间断咳嗽伴气短1月。
(三)现病史
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以白天为著,伴少量咳痰,痰呈白色,不易咳出,伴活动后气短,间断伴胸痛,以左侧为著,呈闷痛,无大汗,无晕厥,无明显气喘,无发热,(2025-04-10)行CT(胸部)检查提示:胸部CT与2025-03-12日片比较:1、右肺下叶内基底段胸膜下异常密度影较前未见明显变化;左肺炎症较前略吸收,右肺炎症较前未见明显变化;双肺多发实性结节较前未见明显变化,考虑lung rads 2-3类,建议年度随诊复查;2、双肺小叶间隔增厚、心包积液、纵隔多发淋巴结均较前未见明显变化;余胸部所见大致同前片。血气分析:PO2 56.2mmHg;凝血系列检查-1(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量) 46.70μg/mL↑,D-二聚体(定量)*9.810μg/mL↑;今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肺部感染”收住入院,患者目前精神好,体力正常,食欲正常,睡眠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大便正常,排尿正常。
(四)既往史:
8年前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规律于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2011年我院心内科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术后规律使用药物治疗。
(五)个人史:
长居西安本地,否认烟酒及药物毒物接触史;
(六)家族史:
无特殊家族史。
图1 2025年03月13日胸部CT
图2 2025年4月20日胸部CT
胸部CT与2025-03-12日片比较:
1、右肺下叶内基底段胸膜下异常密度影较前未见明显变化;左肺炎症较前略吸收,右肺炎症较前未见明显变化;双肺多发实性结节较前未见明显变化,考虑lung rads 2-3类,建议年度随诊复查;2、双肺小叶间隔增厚、心包积液、纵隔多发淋巴结均较前未见明显变化;余胸部所见大致同前片。
血气分析:
PO2 56.2mmHg
PaCO2 35.9mmHg。
二、入院检查
T 36.6℃,P 62次/分,R 22次/分,BP 129/78mmHg,SPO2 92%(吸氧2L/min)。唇稍红润。全身皮肤无皮疹,全身未及淋巴结肿大,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对称,语颤无增强,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晰,双下肺闻及少许湿性啰音,未闻及Velcro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未触及细震颤,心界无扩大,心率62次/分,律齐,心音无明显增强和减弱,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肝脾肿大,全腹无压痛及腹肌紧张。双下肢无水肿。
三、临床分析
(一)临床特点回顾
1、患者中老年女性,既往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以白天为著,伴少量咳痰,痰呈白色,不易咳出,伴活动后气短,间断伴胸痛,以左侧为著,呈闷痛;
2、体征全身皮肤无皮疹,全身未及淋巴结肿大。双下肺闻及少许湿性啰音,未闻及Velcro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其余体征均为阴性。
3、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内基底段胸膜下异常密度影,血气分析提示I型呼吸衰竭,凝血提示D-二聚体增高。
(二)诊疗思路分析
面对这位症状非特异但兼具呼吸衰竭和凝血指标异常的患者,我们的诊断过程如同一场探案,一步步深入。
第1层剖析:是否遭遇了“肺栓塞”这一急症?
1、初步考量: 患者气短、胸痛、低氧血症、D-二聚体极度升高,是典型的肺栓塞(PE)“警报”。尽管有RA和肺部阴影,但必须优先排除最危险且可治疗的PE。
2、检查部署: 立即安排CT肺动脉造影(CTPA) 和下肢深静脉超声,以明确有无血栓及栓塞。
3、结果与反馈:
· CTPA回报:未见肺动脉充盈缺损。
· 下肢深静脉超声:未见血栓形成。
新思考:CTPA阴性基本排除了急性大块肺栓塞。但警报(D-二聚体极高)并未解除,提示体内存在持续的、剧烈的凝血-纤溶系统激活,常见于恶性肿瘤、严重感染或炎症性疾病。诊断思路需立即转向。
第2层剖析:谁是“D-二聚体”升高的元凶?肿瘤?风湿活动?
拓宽视野:患者有两项关键背景:①老年女性;②活动性RA。元凶很可能藏于此。
1、恶性肿瘤:
肺癌,特别是腺癌,极易引起副肿瘤性高凝状态(Trousseau综合征)。
2、风湿疾病:
活动性RA本身可导致血管炎和高凝状态,其肺部表现(如间质性肺病)也可解释部分症状。
3、检查部署:
双线并行,搜集证据。
· 肿瘤线: 筛查血清肿瘤标志物。
· 风湿线: 复查风湿四项(RF、抗CCP抗体等)。
· 评估脏器: 行心脏超声和腹部/淋巴结超声,评估心包积液原因及探查有无隐匿转移灶。
4、结果与反馈:
· 肿瘤标志物: 多项显著升高(CEA 9.90ng/mL, CA125 41.60U/mL, CYFRA21-1 9.58ng/mL)。
· 风湿指标: RF 107 IU/mL,抗-CCP 205 U/mL,证实RA处于活动期。
· 心脏超声: 轻度肺动脉高压(41mmHg),少量心包积液。
· 腹部超声: 仅见肝囊肿、轻度肾积水,未明确提示转移。
新思考:肿瘤标志物全线升高,高度指向恶性肿瘤!虽然RA活动,但当前主要矛盾已高度倾向肿瘤。心包积液、肺动脉高压需考虑癌性受累可能。常规超声未能发现转移,意味着需要更精确的评估手段。
第3层剖析:锁定目标明确诊断——寻找病理与全身评估
核心目标: 必须取得组织病理学证据以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同时,需对全身情况进行精确分期。
1、检查部署:
① 气管镜检查+活检: 针对CT上最可疑的“右肺下叶内基底段胸膜下异常密度影”进行精准活检。
② PET-CT扫描: 一次性全身评估,寻找原发灶、转移灶,并评估肺部阴影的性质(炎症或肿瘤)。
2、结果与反馈(破案时刻):
· 病理诊断: (右肺下叶)活检组织示低分化腺癌。免疫组化:TTF-1(+), NapsinA(+), ALK(D5F3)(+)。最终诊断:右肺腺癌(ALK阳性)。
· PET-CT: 右肺下叶病灶、右侧胸膜结节、肝脏多发小结节、腹腔/腹膜后淋巴结、多处骨骼(右第3后肋、胸6、腰4、5椎体)见异常放射性浓聚(SUVmax显著增高)。诊断:右肺腺癌伴全身多发转移(IV期)。
根据《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指南》,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选用三代ALK-TKI洛拉替尼进行靶向治疗。
服药后患者出现头晕、大小便失禁等神经毒性症状,经判断为洛拉替尼相关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后症状逐渐缓解,印证了判断。
考虑洛拉替尼不良反应。
四、诊疗过程
随访结果:上排:2025.04.10;下排:2025.05.27。
五、最终诊断及诊断依据
(一)最终诊断
肺恶性肿瘤(右肺,腺癌,IV期),ALK(+)
(二)诊断依据
1、患者中老年女性
2、间断咳嗽伴气短1月
3、进一步行气管镜检查,病例提示肺腺癌,ALK(+)
4、经抗肿瘤靶向治疗后复查影像学病灶明确缩小。
六、经验与体会
1、诊断如“探案”,细致方能“破局”
蛛丝马迹不放过:从影像特征到病理形态,不遗漏任何一个可疑的病变;不漏诊的底线:对年轻、不吸烟的腺癌患者,常规筛查驱动基因,避免因“惯性思维”延误精准治疗。
2、治疗需“预判”,心中有数才从容
选药如用兵:既要追求疗效(如优先二代/三代TKI),也要预判“暗礁”(如洛拉替尼的神经毒性、布加替尼的ILD风险),定期监测、及时干预。耐药不是终点:动态追踪基因变化,灵活调整方案,从“单药攻坚”到“联合破壁”,每一步都需谋定后动。
3、指南是“灯塔”,但经验需“续航”
以指南为纲:紧跟CSCO更新,用最新证据武装决策,但不盲从条文,结合患者个体化需求(如经济、耐受性)落地。持续学习是底气:从不良反应机制到耐药信号通路,深耕细节,才能“见微知著”,在复杂病例中把稳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学分会.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指南(2025版)[J]. 中华肿瘤杂志, 2025, 47(4): 283-297. DOI: 10.3760/cma.j.cn112152-20241130-00546.
2.周清,陆舜,李勇,贾福军,李冠军,洪震,卢铀,范云,周建英,刘喆,李娟,吴一龙.洛拉替尼特殊不良反应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肺癌杂志,2022,25(8):555-566.DOI:10.3779/j.issn.1009-3419.2022.101.39.
作者介绍
潘蕾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室主任;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医学博士 美国Emory大学博士后;空军军医大学肺部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全军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呼吸系感染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军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感染学组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陕西省呼吸内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国际呼吸杂志》《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编委会委员。
刘伟
空军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访问学者。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担任全军呼吸内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分会委员。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医院创新发展基金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
李弘昊
医师,硕士研究生。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培医师。从事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数年,尤其擅长肺恶性肿瘤(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慢性气道炎症、呼吸衰竭等呼吸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本文完
责编:J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