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呼吸医生获奖感言看哭小编:把被黄土埋了半截的患者又拎出来
来源: 呼吸界 2018-05-22

编前语


陈文慧:「曹彬老师曾经对我说『有你在,肺移植病人可以多活一段时间』。陈静瑜老师说『有你在,再难的病人我也敢做』。肺移植是个花费高、风险大的手术,同时又是患者获益最大的手术。他们体会的是被黄土埋了半截又被拎出来的重生感觉。」


在中日医院两年一度的「辛育龄青年奖」评选中,呼吸中心的陈文慧大夫获奖。获奖后的陈文慧深夜难眠,写下了她从医以来最难的一年,也是得到最多的时光。(获奖感言全文如下)


非常有幸获得第三届辛育龄青年奖,曹彬老师让我写一篇感言,现在深夜睡不着觉,想记录下自己这段时间的感受。以前做呼吸与危重症的医生本来就是内科中比较辛苦的一个专业,但把专业方向转向移植内科才发现,只有更辛苦,没有最辛苦



这一年里体会最深的就是像陈静瑜老师说的,
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游离在生死边缘的人」
。肺移植面对的都是终末期肺病、呼吸衰竭的病人,而术后的病人更会出现各种危重症状况。在肺移植科,各种抢救会「qd到5id」的进行,只要病人不插管、不上ECMO,我们就会就地救治,因为我们要把有限的监护室空间留给最最需要的人。


陈静瑜、陈文慧教授


一直以来最希望做的就是踏踏实实的做一个大夫。 以前可以不厌其烦的、想尽各种办法弄清患者的诊断,以至于协和医院病理科的冯瑞娥老师都说被我们的执着所感动,不好意思不帮我们 。那时候通过仔细追问患者病史、家族史、查体,并查阅文献,诊断我院第一例「Ehlers Danlos 综合征」,可以兴奋的彻夜未眠。现在每天如果没有亲自了解过重症患者的病情都会觉得不踏实;每天24小时不敢关机,夜里最怕接到的就是科里或二线的电话;出差在外,随时都会关注群里的患者病情的汇报。


肺移植科是个体验人间真情的地方。肺移植是个花费高、风险大的手术,同时又是患者获益最大的手术。他们体会的是「被黄土埋了半截又被拎出来」的重生感觉。在这里见证了太多的子女对父母的「不离不弃」,夫妻间的「生死相依」。


我们一个肺移植术后的患者经历了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白菌 (CRE) 重症肺炎、脓胸、休克、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当时病情极其危重,家里经济条件并不优越,我和家属交代了预后不良和花费,患者的妻子和姐姐对我说「陈主任,您一个女同志,顾不得家、顾不得孩子的在这里工作,我们信任您,不管什么情况我们都救,经济的事我们会想办法」。 有家属如此信任,让我们不遗余力的去救治,最终这个患者恢复了正常生活。


一年里这样的感动还有很多。曹彬老师曾经对我说「有你在,肺移植病人可以多活一段时间」。陈静瑜老师说「有你在,再难的病人我也敢做」。其实这些信任又都是我前行的力量。


王辰院士与陈文慧教授


在累得精疲力竭的时候,在女儿最小的愿望 「周一到周五在她睡觉前能回家」 都达不到的时候,都有放弃的冲动,但只要回到这个岗位上就觉得自己必须认真、负责。 肺移植工作像一个链条,里面涉及到多个科室的协作,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而 肺移植科是整个链条中的启动者和终结者 ,如果这个环节做不好,其他环节的工作就是无用功。这一年付出很多,其实得到更多。认真的对待每个病人,是作为医者的天性,「移」路艰辛,更需要移植医师的细心呵护。


作者介绍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