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专家遭遇「重症」流感一周后,为何屡屡想忘掉治疗原则?就连体温计和退烧药都「用不顺手」又是为啥?
来源: 呼吸界 2018-05-25

推荐语


重症医学科教授意外被流感「放倒」了一周,在这迷糊又百般不适的日子里,医生发现,随着身份变成了患者,自己甚至有为了缓解不适忘掉治疗原则的冲动……同时带来了更多临床与治疗方面的思考: 认识医学的无奈才更能体会预防的重要;所谓的看小病花大钱其实是为减少可能出现的意外买单;临床工作中常见的退烧药、体温表突然变得「槽点」多多……


早晨,听到了窗外几只鸟的叫声,叽叽喳喳,声音里带着欢快,像是憧憬着未来,外面已非常明亮,推开窗,一股清晰夹杂有湿漉漉的气味,小树滋润,直直向上,带有满满的活力。昨夜下了小小一场雨。


这是七天来我第一次感受到早晨的美好,过去的七天,迷迷糊糊,像一场梦,作为重症医生的我遇到了「重症」流感,持续发热、头疼、不可控制、不可预知成为这几天的主色调。


同学的聚会我不能参加,电话中说:「你这看重症的专家,流感还敢惹你?!」其实 ,在这场拉锯战中,现在我还能回头轻松地写下这些文字,是
病毒轻轻挥挥手离开了 ,并不是重症医生能在哪里。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100年前,有明确记录的西班牙流感,波及全球,死亡近4000万人,之前有,之后也从未中断,前几个月又是高峰,由流感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各医院爆满,在ICU,流感造成的重症使大家身心俱疲,有欢喜更有痛心。


佛学上讲因、缘、果,有原因,有必备的过程,才可能有结果,流感也是这样,我们说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归根结底是人,就现阶段而言,因、缘都不缺,我们是否能成为那个流感开花的土壤,也是好自为之了。


下面是最常见的流感转归图:


康复⇔流感⇔肺炎⇔呼吸衰竭⇔机械通气⇔ECMO⇒死亡



流感绝大多数处在蓝区,而一旦迈入红区,就进入了ICU的范畴,当然,还有大家都很讨厌黑区。


一旦患上流感,究竟走到哪个方向,有时还真不能左右, 前一段时间有篇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看的人很多,流感的老人最终走到了黑区,作为家属,有些后悔和埋怨,也有医生发文说某些治疗环节的不足, (详情请戳>>>
岳父经治专家詹庆元详解「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中的流感,细说被医生称为「魔肺」的人工肺到底能否救命?
然而,有些疾病,就像这次流感,即使一开始就去了医院、一开始就到了大医院、一开始就进行了所谓的正确治疗……也 不一定能得到理想中的结局,这是医学的无奈


认识这些才更能体会预防的重要。



流感找到我后,倒是有了不被打扰一个人呆着的时间,却没了心情,多的只是不舒心、不顺眼。


发热了该不该降温?从医生的角度来看,专家说过:感染导致的发热,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给治病微生物制造不利的生存环境,除非高热,通常不用降温,我们还在一次全国年会上做了专题讲座……


但作为病人可不这么考虑,发热的难受使很多原则失去意义,只要不难受,哪管得了那么多!何况,不发热了,精神好了,能吃点东西喝点水,不也是一种好事吗?作为病人的我是想降温的,每每看到体温表到了38°C以上,就忍不住看看边上的退烧药。


退烧药也真是磨蹭,好长时间还看不到效果,医生说,降温速度不能太快,尤其是老年人,但作为一名发热中的患者却觉得越快越好……甚至我还听说小儿高热时,中医上有一种指尖放血疗法,记得小时候我也用过,成人是否也有这种方法呢?反正我感觉发热时太阳穴血管突出,脚心尤为胀热,就像烧开的水,热气无处释放,很想用一根针刺破此时此处的血管,自我感觉很快能好,但终究没有成行。


现在的家用体温计也真是,多少年不变,可缺点真多,测量要那么长时间,抬起沉重的头看个结果,对着刺眼的阳光,捏着一头转了N圈也没看清,要是独居老年人,那可怎么办?!最可恶的是,试完后还要甩到正常,每甩一下,都伴随着难说的头疼,甩过N下之后,晃晃呼呼的水银柱离底部还有很远。


说起发热,就不得不说寒颤,两层被子盖着,还蜷作一团,瑟瑟发抖,中医上说这是「恶寒」,真是形象。说来也怪,我每次的寒颤并不一样,有时是单纯后背,有时是一侧肢体,有时是全身……


按照指南、经验等等,除去抗菌素,西药中药等该用的都用了,时间也够早,而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还在逐渐进展——持续发热不退,连儿子都看出来了,老婆也催促到医院检查,我倒觉得很没必要,检查什么,会有什么结果,不用检查我也清楚,用药不好,只是这次病毒的特点,检查了又能怎么样呢?也不会改变治疗方案!这大概就是医生得病的感觉,重症医生可能更狠,入他「法眼」的病不多。


如果家人像我这样,我会轻松地告诉他,放心,对症治疗就行,过几天就会好的,这是自限性疾病。事实上,绝大多数就是这样。而假设是正常就诊的病人,医生会告诉你或你的家人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做相应的检查,甚至建议住院观察,你花了不少钱,大多时候没有异常的好了,这时,你该感谢医生的负责,为没有并发症感到庆幸?还是抱怨指责「小小的感冒花的冤枉钱」


有时我也在想,五天了,持续发热,这个不好,目前我还在流程图的蓝区,是否会像我的病人一样迈入红区,谁知道?那就看我的造化了,想想还挺乐观,即使到了红区,看看我们的抢救成功率,还是很有希望的,就是到了ECMO的地步,反正今年几例都成功了……



「你别给自己看病了!」在老婆的一再催促下,晚上九点到了医院,我给值班医生说,你看着办吧。


血常规、C反应蛋白、生化分析、颅脑CT,胸部CT……不知道这些检查开给其他病人,是否又要被暗骂黑心,而这些就是评估目前病情的最基本检查。结果提示:典型的病毒感染特点,炎症反应还挺厉害,好在肺里很好,脑子也不差,有点水肿(脑子进水,可能是头疼的原因之一),低钠血症126mmol/L (正常135~145mmol/L )。真是可笑,这么低的钠,出现在了重症医生身上。


补盐、脱水,随着一只止疼药物推入,感觉一股热流顺着血管遍布全身,不再头疼,不再寒冷,身体悠悠下沉,快到谷底,猛然睁眼,恍惚中看见周围的人都笑着聊天…… 回到家已是凌晨三点,之后就没再找事,这算是好了。不知道为什么好的这么突然, 周围又开始变得明亮,充满生机。


迷迷糊糊的一周,迷迷糊糊的病了,迷迷糊糊的好了,对病,对病人,对医学,好像看得更清醒了些:


1、医生和病人对病的理解角度不一样,医生更多的理性,病人更多的感性,医生要多理解病人的焦躁难受,病人要多理解医生的苦心和无奈。


2、医学很多时候是无能为力的,即使面对大家认为的「小感冒」,病小不小,都是相对而言,不是你我给它的界定。


3、所谓的「小病花的大钱」,大部分是为减少你可能出现的意外买单,可能你最终并没有意外,但并不能就此否认之前的努力和周全,生命无价。


4、很多时候不是医生不想给你个明白答案,实际上他自己也不知道哪个答案更好,大概(Probable)、可能(Possible)、期望如此(Prospective),这是医学上的「3P」 ,也是医学的不确定性。


5、病情的复杂和医学的局限提示我们:牺牲一方,单纯迎合另一方的作法欠妥,是堂而皇之的不负责任,真正的好是双方共同努力,共同承担。


6、医学上有预防、筛查、治疗、宣传四个环节,或称为「四环」理念,科教意义上的宣传上做的太少,无知产生不解和误解。


作者介绍




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