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慢阻肺患者在用药上有一搭无一搭的,这是慢阻肺治疗中遇到的一个特别大的难点……”。这是《呼吸界》记者采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廖纪萍大夫时反复提到的问题。那么,慢阻肺作为长期的慢性病,在用药上有哪些误区?应该特别注意什么呢?
有症状了就用药,好了就可以把药停了,这样做的后果极其严重
廖大夫介绍说,这样的病人门诊不在少数。每年到冬天的时候咳嗽、喘、活动能力下降的症状容易加重,病人通常需要到医院去“打点滴”,做做雾化,重了甚至需要住进监护室。
图源网络
然后病人家属常常问我们:这个病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要反反复复每年加重?仔细问了情况才发现患者用药极不规范,平时用药有一搭无一搭的,症状厉害点了,比如喘了就用点药,稍微好点,就把药停了。
这样的做法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为慢阻肺的治疗的主要的目标之一是要缓解症状,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就是用完这药以后,患者的咳嗽、咳痰、喘会好转,呼吸通畅了以后,运动能力也能改善,以前一层楼爬不上去,用完药以后,有些病人一口气爬三层楼都不在话下,这些都要规律坚持用药才能实现。第二个其实更加重要,就是规律用药可以减少反反复复的加重,这样就可能很多年都不用冬天需要去急诊、住院,甚至住进监护室。
这个误区,主要是病人对规范用药的认知是不够的,坚持每日规范用药除了改善症状以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为了预防未来急性加重。
长期用药会不会依赖?
很多病人有疑问:用完吸入药之后会不会依赖了?离不开这个药了?
图源网络
这也是一个极大的误区。打个比方,慢阻肺是一个常见的呼吸慢病,就像其他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都需要每天用药。有些药物的有的起效时间是24小时,有的是12小时,所以你需要一天用药1~2次。如果停药超过了药效时间,比如第二天、第三天就没有效果了。所以既然慢阻肺是个慢性病,它就应该像高血压、糖尿病那样去治疗,是您的病情需要离不开药物,而不是说这个药导致你上瘾了,依赖了。
还有一些病人觉得我现在用这个药有效果,以后万一年龄越来越大,会不会以后用药就没有效果?这是错误的想法。
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发现,长效支气管扩张剂规律吸入,就可以在未来数年以内,持续改善病人的症状,而且与不用药的病人相比,其肺功能改善也是明显增加的,而且改善的作用是持续性的。
用抗生素治疗慢阻肺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廖大夫强调,用抗生素来治疗慢阻肺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因为慢阻肺的慢性气道炎症,和细菌等感染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不一样,是由于长期吸入有害物质(比如吸烟等)而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症。
慢性支气管的炎症可以引起气道的狭窄,因此慢阻肺的主要用药方案是改善气道狭窄的。慢阻肺的长期主要治疗药物是平喘药,这种平喘的药物它不是消炎药,也不是抗生素,它的主要作用是使支气管的平滑肌细胞从一个收缩状态变成一个舒张状态,舒张平滑肌以后支气管就会扩张,病人吸呼的气体就会变得比较流畅,活动后气喘吁吁的症状就会改善。这种药物目前的治疗方式是吸入为主,它可以直接到达我们的下呼吸道,而且这种药作用于全身的副作用非常少。
所以,抗炎药、消炎药、抗生素,不是慢阻肺的规律规范性用药。
专家简介 廖纪萍
博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学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第十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慢阻肺、哮喘和肺血管疾病、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熟练掌握支气管镜、胸腔内镜的操作。参加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等多个重点课题。发表多篇SCI和国内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