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4岁的黄先生罹患慢阻肺1年多,十分小心谨慎,规律用药。进入夏天后,由于一次吹空调不小心得了民间俗称的「热伤风」,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风热感冒。本来以为吃点感冒药就好了,却不料感冒美好,反而导致自己的慢阻肺急性加重,咳不停,还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接诊黄先生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叶小群主任告诉他说,他正是由于感冒引发的慢阻肺急性加重,应该立即治疗。
很多人连什么是慢阻肺,什么是慢性支气管炎,什么是哮喘,都分不清楚……如何预防慢阻肺和急性加重首先要弄清楚症状对症入手
要说起如何预防慢阻肺和急性加重?叶主任告诉我们,首先要懂什么是慢阻肺?因为现在很多老百姓甚至患者自己,连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哮喘都区别不清楚。
慢阻肺全名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病情多进行性发展,与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有害颗粒有关。慢阻肺主要累及气管和肺脏,但也可以引起全身不良效应,存在多种合并症。慢阻肺分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主要跟急性加重和合并症有关。这几种病关系密切,彼此有交叉,但不是一种病。慢阻肺主要强调气流受限,即胸闷气短、呼吸费力这方面的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强调咳嗽、咳痰症状,如果每年咳嗽3个月以上,连续2年以上就可以诊断。肺气肿主要强调肺形态改变,包括气腔扩张、气管结构破坏等。哮喘也是一种气流受限的疾病。但哮喘的气流受限具有明显的可逆性,患者在不发作时基本正常,这一点与慢阻肺不同。这几种病治疗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就诊时应当问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病,不能混淆。
那慢阻肺都有哪些症状呢?
慢阻肺的症状主要是呼吸困难(气短、气喘、呼吸费力等)、慢性咳嗽或咳痰。凡是具有吸烟史、环境职业污染及生物燃料接触史,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或咳嗽、咳痰症状,都要考虑慢阻肺的可能,应该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肺功能检查。
禁烟以及戒烟、预防感冒、防寒保暖、避免接触烟雾及刺激性气体、运动锻炼和接种疫苗都是预防慢阻肺和急性加重的好办法
如何预防慢阻肺和急性加重呢?
1.禁烟以及戒烟
叶主任告诉我们,禁烟以及戒烟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来说非常重要,不但患者本人不吸烟,而且患者家中的其他成员也应戒烟,如果戒不掉,也不要在患者的房间里吸烟,保证患者居住的环境有清新的空气。同时,也要避免接触其他刺激性气体,如厨房的油烟,雾霾中的颗粒。
图源网络
2.预防感冒
慢阻肺在气候突然变冷的时候容易发作,此外身体过度劳累、烟尘刺激等情况也容易诱发。由于患者几乎都是老年人,身体的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受到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慢阻肺患者应该做到避免去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以免被感染;要保持居住环境通气良好,阳光充足,没有刺激性气体、烟雾、粉尘的污染。
图源网络
3.防寒保暖
在严冬季节或气候突然变冷的时候,要注意保暖,及时增加衣服,室内温度要保持相对稳定,冬季室内温度应在18℃-20℃为宜,过冷、过热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都是不利的。寒冷季节尽量不要外出,如必须外出,一定要穿暖,并且戴口罩,避免受凉。不要由于受凉而引起感冒。
图源网络
4.避免接触烟雾及刺激性气体
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吸入也会影响慢阻肺,同时也要避免接触烟雾和强烈的气味。空气污染指数高时,不要到户外或减少体力劳动;在寒冷天气出门时,请戴上口罩,保护好你的口鼻;如果你有过敏症,请远离花粉或其他致敏原;调整家里的湿度,避免滋生霉菌。
图源网络
5.运动锻炼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对预防慢阻肺有很好的作用。体育活动能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改善呼吸功能,因而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经常进行腹式呼吸锻炼可以明显地改善呼吸。平常散步、打太极拳对身体非常有好处。体育活动应在不引起疲劳和呼吸困难的情况下进行,在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和疲劳之前就应休息。当出现明显气短时,可通过缓慢、充分的呼气来缓解。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暂不宜进行体育锻炼,当病情得到控制、体力有所恢复时再开始锻炼。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慢阻肺患者对寒冷刺激很敏感,因此,当气候寒冷时应避免室外活动,可在室内锻炼。应该认识到,体育锻炼不是万能的,更不能取代药物治疗。
图源网络
6.接种疫苗
没想到接种疫苗也可以预防慢阻肺和急性加重吧?的确如此。叶主任说,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常见原因。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有助于减少慢阻肺患者感染和急性加重的风险,所有慢阻肺患者都应该接受适合其年龄的肺炎球菌疫苗接种。
图源网络
叶主任还提醒我们,如果咳嗽频繁发作、痰量增加,就要及时去看医生,及早控制呼吸系统的感染也是预防肺心病的重要措施。对于有慢阻肺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以尽可能早期发现慢阻肺并及时予以干预。慢阻肺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十分重要。
专家简介 叶小群
现任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主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哈佛医学院博士后。为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第九、十届全国青年委员、江西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江西省分会呼吸学会常委;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获“全军优秀博士”、“全国优秀博士学位提名论文” ;2020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高影响力呼吸学术论文奖,承担国家自然基金、江西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共1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 期刊15篇, 主持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