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8岁的慢阻肺患者,3、4天前出现吃饭、喝水时难以下咽,只能吞下一点。近两天开始出现呼吸急促、咳嗽的症状,紧急就医诊断为细菌感染导致的吸入性肺炎。而导致急性肺炎发生的根本原因是3、4天前出现的吞咽困难!
吞咽是指人体从外界经口摄入食物并经咽腔、食管传输到达胃的过程。
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输送到胃内的过程。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咽喉黏膜、肌肉退行性变化或神经通路障碍,协调功能不良,容易发生吞咽困难!此外,多种疾病均可导致吞咽障碍,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神经病变、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肌肉疾病、口咽部器质性病变、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 65岁以上的老年人易发生吞咽困难,约75%发生在老年期!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随着肺功能的下降,其肌肉力量变差,影响吞咽肌肉的收缩力量和肌肉的协调能力,易导致食物不能通过食道进入胃里,而是跑到了气管里,出现吞咽障碍的几率较大。
这个错误的喝水方法也是导致
误吸引发肺炎的元凶之一
除此之外,很多卧床的重度慢阻肺患者,往往生活无法自理,为了喝水方便,家属通常会选择吸管来喂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用吸管喝水对于正常人没问题,但对于有吞咽困难,尤其又卧床的病人来说,用吸管喝水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它的水量和速度是不易控制的,所以极易造成误吸,引发呛咳,严重的还会诱发肺炎!
吞咽障碍的并发症:
1、误吸:是指将口咽部内容物或胃内容物吸入声门以下呼吸道的现象。是最常见、且需即刻处理的并发症。容易引起反复肺部混合性感染,严重者甚至出现窒息而危机生命。
2、肺炎:吸入带有病原菌的口咽部分泌物或经过口咽部的食物等,细菌进入肺内繁殖,或胃食管反流使内容物流入气管和肺,先导致肺的化学性损伤,最终均可导致肺部混合性感染。
3、营养不良:吞咽障碍将明显增加患者误吸及肺炎的风险,减少经口进食的量,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不良预后。
4、心理与社会交往障碍:因不能经口进食、佩戴鼻饲管等原因,患者容易产生抑郁、社交隔离等精神心理症状。对于儿童来说,甚至可出现语言、交流技巧发育迟滞或障碍。
吞咽困难的临床表现:
1、口水或食物从口中流出、长时间将食物停留在口腔内不吞咽、食物或水从鼻腔流出(鼻腔返流)、食物粘在口腔或喉部、进食或喝水时出现呛咳。
2、进食习惯改变、不能进食某些食物、需要额外液体将食物湿化或帮助吞咽。
3、声音暗哑变嘶、频繁清理口腔。
4、咀嚼困难或疼痛。
5、反复发作的肺炎、不明原因的发热、体重下降。
吞咽功能评估——洼田饮水试验
对于疑似有吞咽问题的患者或老年人,应去正规医院进行吞咽障碍的筛查。如,洼田饮水试验法,用30ml的水就可以进行评估。
实验方法:患者端坐,喝下30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根据其表现分为5级。
洼田饮水试验的结果判定:
正常:1级,5s内完成。
可疑:1级但需5s以上或2级。
异常:3、4、5级。
那么,对于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如何喝水能避免呛咳呢?下面推荐一个简单又实用、有效的方法——点头式吞咽法。
「工具」
碗/杯子+不锈钢勺。
※ 应采用边缘钝厚、匙柄较长、容量5~10ml的金属勺为宜。瓷勺质地厚,不易放到舌后部位置,极易造成呛咳。
「操作方法」
- 将水倒在碗中或杯子,倒入2/3即可,如果水没达到半杯,患者会将头向后仰再饮水,该姿势会增加误吸的风险。
- 如卧床病人需扶起来保持坐位,喂水时用钢勺压着舌头喂,被喂者低头,让下巴尽量靠近前胸,将水咽下。
※ 低头的小动作非常需要!低头相当于关闭了气道,避免食物和水误吸入肺里,出现呛咳的现象。
除了正确的喝水方式可以避免呛咳外,哪些食物更适合吞咽困难的人群?
1)食物的形态选择:糜烂食物(如酸奶)最易吞咽,固体食物(如馒头)最难吞咽,液体食物(如水、果汁)易发生误吸。
适于吞咽的食物特征为有适当的黏性、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柔软、不易松散、不易在咽及食道黏膜上残留。
2)进食量:正常人的一口量约为20ml,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训练时,一般先以少量(3ml~4ml)开始,然后酌情增加。如一口量过多,口腔控制困难,食物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食物残留导致误咽,一口量过少则难以诱发吞咽反射。
3)进食方法:使用金属勺给患者喂食,每次进食约1/2勺,协助患者将食物放在口腔健侧处,放入食物后用匙背轻压舌部,以刺激吞咽,嘱患者注意力要全部集中于吞咽,而不是咀嚼或吸吮。进食速度应由慢开始,不宜过快,避免2次食物在口中重叠。
4)进食的体位:部分严重的慢阻肺患者可能需要长期卧床,对于卧床的患者来说,进食喝水时可抬高床头30°,头部前屈。如不能抬高床头,可用枕头垫起支撑。对能坐起的患者取坐直头稍前屈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