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一位慢阻肺病人,在日常走路过程中是否出现「走路走不动,感到累但不一定喘,并伴有疲劳感?」警惕,有可能是肌肉力量下降的表现!
骨骼肌肉功能障碍在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间非常常见,肌肉萎缩出现的肌肉力量下降,影响患者体力活动、活动耐力、生活质量。甚至有研究发现,肌肉力量下降的慢阻肺病人死亡率也会偏高。「最重要的是肌肉力量下降,让很多慢阻肺患者不愿意动,因为一动就会喘、呼吸困难,这样生活半径就会减少,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赵红梅主任说,很多慢阻肺患者的不愿意动是被迫的。对此,赵红梅主任介绍,其实慢阻肺患者在家里锻炼是有技巧的,可以采用「间歇式运动模式」让自己成为一名「耐力型选手」,下面就结合走路和骑车两种常见运动方法指导慢阻肺患者如何居家肌力训练,提高活动耐力。
第一种:快步走
慢阻肺患者走路应该如何走才是相对安全的,同时又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呢?
Borg呼吸困难评分量表
赵红梅主任推荐了Borg呼吸困难评分量表,慢阻肺患者可以根据这个量表进行自我对照,一般4分就达到了运动效果又是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内。4分的时候往往患者这时已经有一点喘了,或者有一点中等强度的疲劳感,这里所说的喘不是气道痉挛引起的喘,而是因为运动后呼吸加速引起的喘息。
#「运动强度」
当然,赵红梅主任特意强调,这里所说的走路,不是「溜达」,而是「快走」,比平常走路的速度稍微加快,心率微微升高,感到微微出汗,呼吸频率加快的状态。
#「运动时间」
每天运动10-30分钟。
如果快走5分钟就已经达到Borg呼吸困难评分量表4分的状态,有一点微喘,那就可以采用「间歇性运动」的方法,即快走5分钟后慢走1分钟,就可以平复呼吸,然后再快走5分钟后慢走1分钟,再快走5分钟+慢走1分钟……以此循序渐进,达到运动30分钟的目的。
如果快走3分钟就已经达到Borg呼吸困难评分量表4分的状态,那就快走3分钟+慢走1分钟……总之,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和时间。
当然,也可以将30分钟的运动时间分配成上下午分阶段进行也是可以的,方法同上。
第二种:骑车、游泳
临床上有些慢阻肺患者不喜欢走路,愿意骑车、游泳,赵红梅主任说骑车也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参考标准和快走一样,Borg呼吸困难评分达到4分就是一个即安全又有效的程度。
#「慢阻肺患者运动前后的热身准备」
赵红梅主任提醒慢阻肺患者不管选择哪种运动方式,在活动前都需要做热身准备。
首先,一定要穿比较宽松的衣服,适合自己的运动鞋。
其次,10-15分钟的热身活动,让身体达到一个放松的状态。比如拉伸运动等。
第三,运动结束后,也要有 5~10分钟的放松拉伸运动,让身体充分放松。
最后,赵红梅主任提醒慢阻肺患者在运动时,要注意三点:
- 可以采用「间歇性的运动动模式」,这样更安全。
- 做一个「耐力型」的运动员。对慢阻肺病人来说,前面介绍的Borg呼吸困难评分量表,达到4分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状态,但有些病人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走几步就达到4分了,那就可以降到3分,将活动量降低,不一定达到特别高强度的训练,而是希望运动的时间长一点。因此,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不需要成为爆发型的运动员,而是要做「耐力型」的运动员。
- 慢阻肺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在餐后运动,切忌不要空腹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
- 不论是选择走路还是游泳、骑车,在运动过程中一定要配合「缩唇呼吸」,就是把节能呼吸放到活动当中,让原来走不了路的病人也能走路,并逐渐走的时间更长,耐力更强,扩大患者的生活半径,提高生活质量。
- 缩唇呼吸:经鼻吸气,将嘴唇撅起像吹笛子一样缓慢呼气,吸气与呼气的比例为1:2,逐渐延长至1:3或1:4。
附相关知识链接:
2020年6月《看呼吸》发表过一篇关于「疲劳感是慢阻肺的重要特征」(点击文章题目即可查看详细内容)的文章。文章中,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五部的赵红梅副主任介绍了,慢阻肺患者由于被动的不能活动导致肌肉力量丢失出现疲劳感的症状表现。点击此链接可查看详细内容。
专家简介 赵红梅
主任医师,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五部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