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高脂低碳”了,想要吃好又吃对,慢阻肺病患者的这些饮食原则要知道!
来源: 看呼吸 2022-04-19

“很多慢阻肺病人食欲都不太好,吃完容易腹胀,吃的会比较少,营养不良的患者在我们临床非常多见。”北医三院营养科主任李百花医生说到。 慢阻肺病患者的康复需要综合管理,作为这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合理的膳食营养支持对改善肺呼吸功能和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如何吃好又吃对,可以说非常重要。


为什么说传统的“高脂低碳”饮食模式,并不适合慢阻肺病患者?


李主任说,传统的观念认为,为了减少慢阻肺病患者二氧化碳的产生,提倡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模式,因为相对来说,脂肪的呼吸熵(同一时间二氧化碳产生量和氧气消耗量的比值)比较低大概是0.7左右,蛋白质是0.8左右,碳水在1.0左右,但是随着这些年的研究进步,并没有发现高脂低碳的饮食模式有特别大的优越性。


反倒是在临床我们能看到,很多的病人食欲都不太好,吃完容易腹胀,消化吸收也跟不上,选择高脂肪型的饮食模式会让慢阻肺病人的胃排空减慢,更容易影响他的食欲,对后续临床治疗产生不良的影响。


担心营养不良就多吃?吃太多也会增加二氧化碳的产生,对慢阻肺病患者而言“均衡饮食”依然是基本原则


我们知道由于慢阻肺病带来的影响,慢阻肺病患者的身体能耗会增加,非常容易营养不良,对于他们来说吃好一点非常重要。但这并不是说因为慢阻肺病人容易营养不良,就让多吃,吃的多不等于吃的好,吃太多也会增加二氧化碳的产生,容易腹胀、不消化,而且吃太多相应的能耗也会增加,这会让身体其他功能的用氧减少,会使呼吸急促感更差。


想要吃好,均衡饮食依然是基本原则没必要一味地追求高脂高蛋白,即使是想补充优质蛋白也一定是要在摄入主食的基础上增加。鉴于慢阻肺病人代谢率会比普通人高一点,对于能自行活动的慢阻肺病人,日常的能量需求可以比正常人稍微高一点(卧床病人正常),大概是1.2-1.3倍,蛋白质占比在15%-20%左右,脂肪占比达到20%-30%左右,碳水占比在50%-60%左右就非常合适。


担心吃的少营养不良,不如在三餐中间“科学加餐”


一味地多吃不可取,那日常的营养补充该怎么保证?李主任讲到,对于临床没有低蛋白血症的患者,一般都会建议他们少食多餐,三个正餐可以选择好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比如早晨可以吃点粥、小包子、鸡蛋羹,中午吃点肉末碎菜粥,晚上吃点小馄饨、蛋花西红柿面片汤等等,三餐中间进行加餐


加餐不是让大家再接着馒头稀饭地往肚子里吃,这里的加餐最好可以选择一些ONS类的全营养配方粉。一般这类全营养配方粉会混合有宏量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和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是一种非常好的营养补充方式,小小一杯,营养满满。


*仅做示例

 

如果是一些血红蛋白比较低有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加一点乳清蛋白粉随正餐一起吃,可以有效地改善低蛋白血症,对于疾病的恢复也有很好的帮助。


不要排斥全营养产品的额外补充,这对改善慢阻肺病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想要达到每天的膳食营养需求,对于普通人单单靠一日三餐都是一件困难的事,对慢阻肺病患者而言就更难了。李主任非常痛心地说,见过太多急性加重,已经吃不下东西,吃一口都会呛咳,甚至马上需要下鼻饲管的患者仍然不愿意接受ONS全营养配方粉。


很多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还是老观念,认为吃饭喝粥吃面条就好了,甚至一些家属会认为有补充蛋白粉就不需要再增加ONS全营养配方粉。但事实上蛋白粉不等于ONS全营养配方粉,ONS全营养配方粉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营养全面加一餐就是一餐的营养。现在越来越多的ONS全营养配方粉有针对普通患者的也有针对糖尿病的,可选择的非常多,在三餐之余做到真正的营养补充,对患者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李主任说,慢阻肺病最后因为营养不良造成临床结局不好是非常让人惋惜的,去国外的医院参观很少能见到像我们这么多体型消瘦的患者,这个观念一定要转变。


专家简介



李百花

现任北医三院营养科主任,北京医学会临床营养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市临床营养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组成员,世界中联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临床营养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全国卫生人才评价领域专家,中国烹饪协会关心下一代营养膳食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糖尿病防治与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曾赴美国Joslin糖尿病中心学习糖尿病人的营养教育,参与中华医学基金课题“糖尿病病人的门诊强化治疗”的研究,参与了《临床营养学》《临床营养学实习指导》《疾病的营养防治》等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出诊时间:每周一下午。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金豆
646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