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胡洋医生讲述到一位病房里的男病人。
患者 今年72岁了,反复气喘5年,开始症状不重,随着病情的发展,体力越来越差,最后连平地走400米都气喘的 不行,在来医院看病前的一个星期,病情加重的很厉害,不但气喘严重,还出现了胸口闷痛,来门诊的时候已经有点神志不清的感觉,几乎要大小便失禁。
主任连忙给他做了基本的检测,发现血氧分压已经达到了呼吸衰竭的地步,赶紧让他到急诊吊水,不要回家了,并且开了住院证,准备安排他住院。
患者很听话,没有回家,就在急诊看病了,急诊也觉得他病情严重,安排他住进了急诊监护室,吊针用了上去,加了激素和抗生素,吸氧也用了,症状很快好了很多。
等到转来普通病房的时候,老爷子又活过来了,神清气爽的头枕着手躺在病床上,但我们觉得患者病情变化有点蹊跷,就给他做了肺动脉造影,当天查房的时候主任让调出来片子看了一下,看到一半主任脸色一变,说道肺栓塞了,赶紧把抗凝针打上去,心电监护24小时监护,通知家属,告知病情危重,让家属不要掉以轻心。
是什么情况让主任这么慎重呢?
这就是肺栓塞,这个患者是一个慢阻肺患者,长期失去自理能力,卧床不动,下肢静脉血液瘀滞,很容易结成栓子,脱落后进入血液随着血流进入心脏,并最终堵在了心肺连接的血管处,如果完全堵塞了血管,马上就会心力衰竭并导致猝死,别看他神气活现的躺在床上,猝死可能随时到来,因此一切措施马上用上去,才是避免悲剧发生的主要办法。
说到肺栓塞,大家都知道它的凶险,而慢阻肺病人因为本身就容易呼吸困难,合并肺栓塞之后缺乏非常典型的症状,甚至可以没有症状,非常容易被忽视。
哪些救命信号要抓住,大家可以点击视频号消息了解,也可以查看往期科普文章→慢阻肺病患者发生肺栓塞为什么不易被发现?哪些救命信号要抓住?
作为一种慢性病,大多数患者在住院期间,都能接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病情也相对稳定,真正要面临的挑战在出院以后,如何做好病情的监控,常见的疑惑又哪里寻求解答……
扫码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微信,即可加入慢阻肺病患者交流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这里将成为慢阻肺病患者之家。
专家简介
胡洋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医学会肺功能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成员。擅长间质性肺病、结节病、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预防与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