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黄阿姨是西安市一名退休工人,罹患慢阻肺病28年,平时她规律吸入药物控制加上长期家庭氧疗,一直病情稳定,极少急性发作。但在前不久换季时她因一次洗澡受了凉感觉胸闷气短,自己认为是属于轻微的慢阻肺病加重,于是没有太在意,而是经验性地进行家庭氧疗,规律使用吸入药。可让她和老伴万万没料到的是,1个毫不起眼的小症状,他们都以为是另一种疾病,却差点将她直接送进了ICU,这是怎么回事儿?
据她讲述是在洗澡时感觉稍微有些着凉,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视力不清楚……去眼科检查发现球结膜红肿,老两口都没在意
最终为黄阿姨诊治的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杨拴盈主任。杨主任告诉我们,据医生询问患者病史时,这位患者讲述了一个重要信息:她在洗澡时虽说只是感觉稍微有些着凉,但随之而来的1个极小的症状以前从未有过,那就是「视力不清」。老两口一商量,这看不清楚东西,一定就是眼睛出了问题。因为黄阿姨一直是近视眼,但戴着眼镜也依然出现视力不清的现象,还属于头一次。于是,老两口一起去了家附近医院的眼科检查,发现球结膜红肿,医生开了一些对症的药物后老两口就回家了。
至于黄阿姨后来告诉医生的当时洗澡时还有胸闷气短的感觉,她自己多年的得病经验告诉她,这就是一次轻微的慢阻肺病加重的现象,在家继续规律吸入药物加家庭氧疗,应该就没有大碍。于是,黄阿姨在家里休养了3天。
可是到了第3天一大早,黄阿姨不但没有好转,胸闷气短的感觉更加严重了,老伴又将家庭氧疗机的氧气浓度调到了最高,到下午,黄阿姨胸闷气短的现象愈发严重,已经出现神志模糊、意识不清的症状,这下可把黄阿姨的老伴吓坏了,赶紧打了120送急救。就在急救过程中,医生了解到黄阿姨的病史,怀疑她是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导致的症状,直接转入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她当时「视力不清」的表现已经是身体发出的一个警示信号了,这是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导致「肺性脑病」的症状之一
杨主任告诉我们,许多有慢阻肺病基础疾病的患者只要出现胸闷气短症状都会比较警惕,因为胸闷气短直接与呼吸相关,但大家却常常忽略其他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症状。患者黄阿姨正是因为出现了一个新的症状:感觉视力不清楚,但忽略了这个症状恰好是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导致更危险的「肺性脑病」的一个表现,没有及时到呼吸科诊治,而是去看了眼科。包括球结膜水肿,如果是普通患者,没有慢阻肺病这样的基础疾病,可能的确是眼睛的问题,但只要有慢阻肺病这样的基础疾病,出现视力不清、球结膜水肿,这些都可能是「肺性脑病」的表现,要高度警惕,这就是身体给我们发出的警示信号。
为什么视力不清、球结膜水肿会跟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导致「肺性脑病」沾上关系呢?
杨主任告诉我们,说「肺性脑病」本来就是潜伏在慢阻肺病患者身边的「杀手」可一点也不夸张。肺性脑病就是慢性胸肺疾病伴有呼吸衰竭,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的精神、神经障碍的一种症候群。它是慢性胸肺疾病伴有呼吸衰竭的一个严重并发症,但它也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诊断。在临床上,除了原有慢性肺胸基础疾病和肺、心功能不全的征象外,患者的这些神经精神症状的表现尤为突出。肺性脑病常十分凶险,救治不及时很可能导致患者昏迷不醒,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幸好患者黄阿姨是120送至医院被及时送到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及时得到了治疗,否则再拖延时间,很可能就直接送进了呼吸ICU。
对于黄阿姨这样的慢阻肺病患者如果发生肺性脑病主要以治疗什么为主?
杨主任告诉我们,肺性脑病的治疗主要还是以治疗原发病为主,比如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发生了肺性脑病,还是以治疗慢支炎为主,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发生肺性脑病还是以治疗支气管哮喘为主,包括肺心病也是如此,这次治疗患者黄阿姨还是主要以治疗慢阻肺病急性加重。黄阿姨在住院期间,也得到了医生的宣教,她也表示下次会注意避免和消除肺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比如肺部感染。要知道,迅速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是抢救肺性脑病的关键。而根据黄阿姨的病情显示,她在这次洗澡受凉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肺部感染,因此拖延了几天后,不仅出现了慢阻肺病的急性加重,更是发生了肺性脑病这样的急性症状。
有慢阻肺病基础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这些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注意3方面可以积极有效地避免发生
对于黄阿姨这样的慢阻肺病的老病号,一定要注意哪些看似不起眼、不想管的症状呢?
杨主任告诉我们,尤其有慢阻肺病这样的基础疾病的患者,包括慢支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等等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都一定要注意一些精神和神经方面的症状,看似这些症状和呼吸症状毫不相关,但实际上就是身体给我们发出的危险信号。要记住以下几个症状:患者出现失眠、兴奋、烦躁不安等症状,这都是肺性脑病早期的征兆。另外,还可以表现为木僵、视力障碍、球结膜水肿以及发绀等症状。这次患者黄阿姨的视力不清和球结膜水肿,正是这些信号中的两大信号,如果她懂得这些知识,就会立即察觉到自己的病情在迅速加重,立即就医,而不是在家中氧疗几天后等到病情严重了再就医。
杨主任告诉我们,正因为许多慢阻肺病的患者乃至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都不清楚这些知识,所以临床中也常见到这种被急诊转来的患者。对他们的救治主要以改善缺氧,畅通气道,解除支气管痉挛,氧疗(低流量吸氧),呼吸兴奋剂,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等为主。但这些都是到了医院后才能进行的步骤了。
患者如果有这样的基础疾病,想要提早做好预防,避免肺性脑病的发生,该怎么做呢?
杨主任将患者黄阿姨出院时给予的医嘱也送给所有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尤其是慢阻肺病的患者,做到3点,可以有效积极地预防:
1、要尽量避免慢阻肺病的急性加重就要在平时做到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尤其是换季的时候;
2、如果进行家庭氧疗时平时最好是用低流量吸氧,这样可以避免发生二氧化碳储留,像患者黄阿姨在家休养时她的老伴把氧气浓度调到最大反而还会诱发肺性脑病的发作,起了反作用;
3、患者及患属一旦发现病情有变化时,要及时就医,一定要先注意到是不是与原发病有关系,比如患者黄阿姨,已经出现了胸闷气短,同时出现了新的症状,就一定要多长个心眼,将它们联系起来,尽早到呼吸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本周三(11月9号晚19:00),我们将重磅推出名医访谈特别节目“舒畅呼吸”系列的第一期,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委迟春花教授。我们一起来聊一聊“从咳嗽喘到呼吸衰竭要经历哪几步?”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可以扫码直接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专家简介
杨拴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一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三秦学者”国家级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西安交通大学名医、名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秦创原”创新驱动项目首席专家;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个体化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8种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8篇,其中SCI收录83篇,以第一完成人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主编专著1部,参与制定肺癌诊疗指南、共识2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