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湖南的吴先生今年68岁,他与另两位病友于同一年确诊为慢阻肺病,他是三个人中病情最重的,严重时一年住3次院,连卧室都出不去,一动就喘。比他病情轻的两个病友于这几年相继离世,而他却说现在的状态是自2016年以来最好的,不仅能在家每天原地踏步8000步,还能做80个引体上升,是什么让他的病情有所改善的呢?
带着好奇,记者采访了吴先生本人和中日友好医院物理治疗师王思远老师。
确诊慢阻肺病后,他果断戒烟,但不规律用药和吸二手烟让他每年都要住院
吴先生是湖南当地资深的律师,平时业务非常繁忙。2013年12月的一天,吴先生忙到了晚上1点多,回到车上发现由于电路故障车打不着火了,因此忙活了半天,当时正直冬季,车上又冷衣服穿的又少,于是受凉了。他回到家就开始高烧,感觉喘不过来气,直至昏迷不醒。家人紧急把他送到了一家三甲医院直接住进了ICU。待病情平稳后,又转到普通病房住了十多天。出院证明上赫然写着“慢阻肺病”。医生再三强调,烟绝对不能再抽了。
吴先生回到家就真的没有再碰过烟。其实他从十几岁就开始吸烟,平均每天一包半。据他所说,他曾经尝试了N次戒烟,但都失败了。在医院住这20多天,他刚开始呼吸困难严重,也顾不上吸烟,后来稍好点,想吸烟的意愿也没那么强了,加之医院也不允许吸烟,经过这20多天,他也真切体会到了身体健康不是儿戏。回到家里,真的是对烟一点兴趣都没有了。而与他同一年诊断为慢阻肺病的两位病友,虽然病情都没有吴先生重。但那段时间一位病友没能把烟戒掉,已于2017年离世。另一位病友后来虽然戒了烟,但因没有规律用药和运动,已于今年3月离世。
出院后的吴先生又恢复了往日忙碌的生活,因为忙,所以吸入药也是时用时停,经常会想不起来。吴先生回忆说:“那时对吸入药一点都不了解,哪些药效是12小时,哪些是24小时都不清楚,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对自己的病情太不负责任了。”那时他虽然把烟戒了,但因为他有品茶的爱好,经常出入茶楼,二手烟也吸了不少。不规律用药加上吸二手烟,让他每年都要住院一次,每次都是呼吸困难和严重地咳嗽、咳痰。
从一动就喘到每天踏步8000步,他都做了什么?
2016年吴先生住了三次院,其中有一次差点气管插管。医生对吴先生的老伴说:“你老公住院这么频繁,如果再不重视,可能就搞不得好久了……”。经历了这些年不断加重的呼吸困难、经常痰堵的痛苦以及越来越频繁的住院。吴先生也终于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从此认真对待起自己的疾病。而自从2016年最后一次住院至2022年4月,他没有再因急性加重入院过。
自2016年那次出院后吴先生就开始每天吸氧了,但因为一动就喘所以就不想动。他的活动空间基本上就在卧室里,每次洗脸都需要老伴把水端进卧室帮他洗。每次上厕所的时候才勉强靠老伴帮忙把他扶到卫生间。后来通过医生的指导,他才明白,慢阻肺病患者除了要规律用药,一定要动起来才行,他这才开始了锻炼,还特意买了加长的氧气管,以方便他活动。
原地踏步
吴先生开始的第一个锻炼就是原地踏步,因为开始就是一动就喘的状态,所以他戴着氧气,手扶阳台栏杆原地踏步,刚开始踏几步就喘的不行,感觉喘了就停下来,恢复平静之后再开始踏步。慢慢地,他从刚开始的几步增加到几十步、几百步、几千步,如今他每天要进行两次踏步训练,每次踏4000步。
引体上升
后来吴先生又从一个中医大夫那里获得了一个锻炼方法,“脚掌顶地,引体上升”。主要做法就是脚后跟离地,用脚掌支撑身体,双手举过头顶,尽量向上伸展,每次保持5秒钟。用吴先生的话说,这个动作让他很舒服,肚子里的气可以很快排出,也有助于排出肺里的废气。像这个动作,吴先生刚开始从几个做起,根据自己的体力慢慢地增加数量,现在他每天早晚各做40次。
立式俯卧撑和扩胸运动
另外,他还每天早晚各做立式俯卧撑30次,也就是双手扶阳台栏杆,做俯卧撑的动作。扩胸运动是吴先生后来又新扩展的一项运动,首先伸直手臂,然后再弯曲到胸部,最后打开手臂,每天早晚各做60次。
只要让人有良好的感受都是好是运动形势
王老师指出,体力活动不足每年造成320万人死亡和6930万残疾,身体活动不足的成年人的全因死亡风险第4位。有规律的身体活动可以降低患缺血性心脏病、中风、糖尿病、乳腺癌和结肠癌的风险。实际上,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在内的很多疾病的发病都与缺乏身体活动不无关系。即使是踏步或走路这样简单的活动,或者是其他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都对改善或逆转慢性疾病进展,稳定慢性疾病的症状有帮助。
很多患者都有自己的方式和偏好的运动,包括医生常推荐的缩唇呼吸其实一开始也是患者朋友们自发的一种呼吸调整的方式,其实,只要是让人有良好的运动感受,就可以称的上是好的运动形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上肢肌肉和下肢活动同样重要,有一定的上肢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储备,在我们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做饭,洗碗,晾衣服等)时,就可以更加游刃有余了。
下周三(12月7日晚19:00),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刘晓菊主任来到《幸福呼吸—让生命成其美丽》直播间,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如何判别病情控制不佳与加重风险?”
慢阻肺病公益科普需要您的助力,您的阅读并转发会有爱心企业为慢阻肺病患者提供疾病管理辅助支持,让我们携手共助慢阻肺病管理,舒畅呼吸!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上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专家简介
王思远
中日友好医院 康复医学科 副主任治疗师 心肺康复运动疗法组组长。兼任北京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专委会 常务委员,北京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委会 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心肺物理治疗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运动康复学组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 远程康复分会青年委员。主要研究:慢性肺病、重症及肺移植围手术期的物理治疗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金豆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