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例!针对慢阻肺病患者的痰多咳不尽,有了新办法!这项新技术适合哪些人?
来源: 看呼吸 2023-03-27

近日上海市胸科医院由孙加源主任团队开展了首例慢阻肺经支气管脉冲电场消融治疗,来自上海72岁的韩老伯幸运的成为尝试这项新技术的“第一人”。看了相关报道后,很多网友表示“想做”、“想知道更多细节”,为此,我们采访了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镜中心陈思医生。

 


陈医生介绍,现在距手术已经过去10天了,韩老伯的咳嗽、咳痰症状较之前有了明显的减轻,并且没有任何不适反应。

 

术后10天的韩老伯看上去好年轻呀!


新技术适用于哪些人?


这项技术适用于“有慢性支气管炎特征的慢阻肺病患者”。这就要从慢阻肺病的发病机制来讲,我们的呼吸道分为支气管和肺两个部分。在长期吸烟、接触生物燃料烟雾、粉尘等有害物质后,支气管和肺都会受到一些影响。对于支气管来讲,它的表面分布着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柱状上皮包含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纤毛细胞通过摆动可以将一些异物“清扫”出呼吸道。杯状细胞的作用是分泌黏液。在长期受到有害物质的刺激后,有清除功能的纤毛细胞就会遭到破坏,数量就会减少,而有分泌功能的杯状细胞分泌的痰液会增多。这样清除能力下降痰液分泌又增多就会导致患者总是痰多咳不净。


如果气管的内表面长期糊着一层痰,就等于使管腔变小了。就像一个气球吹起来后把口子捏住了,这时里面的气就不容易出来了,长此以往肺泡就会被慢慢吹大,就形成了肺气肿。脉冲电场消融治疗就是针对有慢性支气管炎特征的这部分慢阻肺病患者,它可以破坏杯状细胞,从根源上减少痰液的分泌。但不适用于肺气肿型的患者,它不能起到减容的作用


不会损伤其他组织,后期痰液增多可重复治疗


脉冲电场治疗技术是在气管镜的引导下,由医生置入脉冲消融导管,它会释放一些微秒或纳秒级的脉冲,它的能量非常小。靠脉冲电场去击破细胞的细胞膜,让它形成不可逆的电穿孔,使它自身发生凋亡。脉冲电场有参数选择性,所以它对细胞有靶向性,只会作用于产生痰液的杯状细胞,对于其他的气道上皮细胞或腺体基本上不会产生损伤。在前期长达半年的动物实验中,没有看到有其他组织的任何损伤,所以它的安全性是很好的。


这个治疗方法需要进行两次手术,第一次是右肺,间隔一个月后再做左肺。因为如果再次接触香烟烟雾或生物燃料烟雾后可能激发杯状细胞的生长,患者有可能几年后又出现了痰液增多,这时可以重复治疗


目前这项新技术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治疗效果到底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该项研究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也非常的严格,比如年龄在35到80岁之间,有慢性支气管炎,术前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预计值≥30%等等。患者需要经过医生的专业评估后才能接受治疗。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上海胸科医院门诊咨询,外地的朋友可以通过胸科医院掌上医院-孙加源主任团队门诊线上了解。


孙加源 主任医师

时间:专家门诊 周三下午,特需门诊 周一上午


郑筱轩 副主任医师

时间:周六上午


陈思 主治医师

时间:周一至周五门诊五楼508办公室


本周三(3月29日)晚7:00,我们邀请了中日医院保健二部科主任陈欣教授,做客《幸福呼吸》--让生命成其美丽科普直播间,一起来聊聊“慢阻肺病患者该怎么打疫苗?”

识别上图二维码,进入公众号直播间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陈思

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镜中心 主治医师。方向: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良性气道狭窄、肺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与全程化管理。担任《介入呼吸病学理论与实践》一书副主译,以第一或共一作者发表sci及核心论文5篇。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呼吸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金豆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2295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