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媒体称致死率达43%的“新型”病毒,为什么专家却说能自愈?
来源: 看呼吸 2023-06-05

近日,一则“感染100天后死亡率达43%”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人偏肺病毒”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么,这是个什么病毒?真的有这么厉害吗?感染了该怎么办?为此,我们采访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胡洋。



不是新病毒,症状和新冠、流感相似


胡医生告诉我们,43%的说法源于国外一篇论文的研究,该论文针对的人群是器官移植的患者,显然标题里43%明显是以偏概全了。这种病毒也并不是新的病毒,人偏肺病毒是2001年荷兰人首次从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中分离出来的,2003年中国也有了关于它的报道。而美国的所谓流行,可能是因为他们有相应的检测试剂盒所以检出率比较高。目前我国不是所有医院都能检测出这个病毒,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只是没有被检测出来


人偏肺病毒引发的症状与流感、新冠类似,都是发热、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它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感染后症状会在数天内自行缓解,无需特殊治疗,重症病例相对较少见,所以不必过度恐慌。


哪些人感染后重症风险大?


尽管大多数人偏肺病毒感染是轻度的,但在某些情况下,病情可能变得严重并引发并发症,如肺炎和呼吸衰竭。这些并发症可能对健康构成威胁,尤其是对于高风险人群。


有些人群对该病毒的感染更为敏感,首当其冲的就是婴儿和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婴幼儿对人偏肺病毒感染更为敏感。他们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感染并发展出疾病症状。其次是免疫系统受损者,包括接受器官移植、化疗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人群。这些人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包括人偏肺病毒。


另外,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纤维化)、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他们的身体状况较弱,更容易受到感染,并发展出更严重的疾病症状。最后,高龄人群因为免疫系统功能逐渐下降,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人偏肺病毒感染的风险增加。这些高危人群一旦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应及时就诊。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人偏肺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当一个感染者粪便中的病毒残留在物体表面,例如玩具、擦手巾、尿布区域等,其他人接触到这些污染物后,再接触自己的口鼻,就有可能被病毒感染。 其次是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含有病毒的飞沫。 如果其他人吸入了这些飞沫,病毒就可能进入他们的呼吸道。


另外,在密切接触的情况下,如家庭成员、托儿所或医疗机构的人员,如果感染者排便后未正确清洁双手,或者通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病毒就可能传播给其他人。 所以,戴口罩、勤洗手仍不能懈怠。


没有疫苗和抗病毒药


目前还没有针对人偏肺病毒的特定疫苗可用,科学界也正在积极进行研究。并且也没有专门用于治疗人偏肺病毒感染的特定抗病毒药物。目前人偏肺病毒的治疗相对困难,因为对于这种相对新型病毒,对其了解还不充分,且缺乏特定的治疗方法。治疗主要是以支持性疗法为主,包括提供充足的液体、休息、控制症状等,以帮助患者恢复。在病情较重或出现并发症时,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并根据病情使用适当的治疗措施。


本周三(6月7日)晚7:00,我们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宋元林主任做客《幸福呼吸》--让生命成其美丽科普直播间,一起来聊聊“你的呼吸道防御功能够强吗?”。本期我们依然会从《看呼吸》公众号、视频号直播间参与投票的观众朋友中抽取四位幸运的观众,敬请期待!

识别上图二维码,进入公众号直播间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胡洋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医学会肺功能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成员。擅长间质性肺病、结节病、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预防与诊治。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金豆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238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