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有近一亿的慢阻肺患者,在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并不自知。有很多看起来很健康的人是慢阻肺的潜在高危人群。如果这些人及早意识到这个风险,就可以早发现早干预,避免发现即晚期的厄运。那么,哪些人可能是潜在患者,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山东齐鲁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曲仪庆给了我们最关键的几点提示。
五种人可能是慢阻肺的潜在患者,可以早期发现提前干预
图源网络
曲主任告诉我们,来就诊的患者当中,有的常常非常人医生们感到惋惜和遗憾,因为那些发现时就比较严重的人是不可逆。但其实这些人其实往往是潜在高危人群,是可以早期发现和预防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
1、 慢阻肺有家族性,有家族史的,比如他的亲属有这个疾病的;
2、 儿童时期曾经患过呼吸道疾病,比如肺炎、下呼吸道感染等;
3、 有抽烟,特别是长期抽烟史的人。在我们国家大约70%的慢阻肺患者是由抽烟导致的,在西方国家大约是90%以上。我们国家为什么是70%呢?因为其他的30%还包括环境污染;
4、 从事特殊职业暴露的一些工种,像矿山作业等平常接触粉尘比较多,或者油漆工等有刺激性物质比较多的工种;
5、 很多地方的农村用秸秆烧火做饭的人,或者是以前做饭的灶具灶台没有改造的时候,油烟也是污染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曲主任特别提醒,这几类人在40岁以后应该定期到医院去做相关的检查,对于绝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症状去进行早发现早诊断。
肺功能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 如果下降50%就失去了早期干预的机会
曲主任介绍,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是肺功能。因此,有必要跟大家讲一讲肺功能是怎么做的?首先我们给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短效的支气管舒张剂吸入以后,开始去给他做肺功能的检测,让他全身用力吸气到底,吸足气后再去用力吹气,那么吹气吹到底、吹到最后的这个量,我们叫用力肺活量。我们知道正常的人一般在吸足气以后,在第一秒钟把大部分气都应该可以呼出,但是对于有慢阻肺的患者来说,他们的用力肺活量就会下降。也就是说,让他吸足了气以后用力吹吹吹,1秒、2秒、3秒……甚至到6秒以后,无论怎么吹他的用力肺活量都不会达到一个正常的标准。
图源网络
同时我们看到,如果是慢阻肺患者,他在呼气的时候,第一秒钟呼气量下降得更明显。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第一秒钟呼气容积比用力肺活量就会下降,这个指标就是作为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第一秒钟用力呼吸容积这个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小于70%,就可以诊断慢阻肺。当然也要排除其他一些疾病,比如像支气管扩张等,所以也要进行一些影像以及其他一些检查,排除其他的疾病,就可以诊断慢阻肺。
所以说我们很多患者到症状比较重的时候,或者比较明显的时候,再去到医院去做检查,肺功能往往就下降了50%,达到这个数字以后,我们就认为已经不是早期了,应该至少是中度的一个慢阻肺,在这个时候可能我们早期的一些防御措施,干预措施,机会就已经失去了。
专家简介
曲仪庆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基层学组组长;山东省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主席;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科研项目10余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l论文40余篇。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