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呼吸的幸福
首页
头条
新冠
学术
会议
人文
呼吸学院
直播间
看呼吸
搜索
注册/登录
全部
指南与共识
前沿
病例
论文
年轻女子胸闷乏力6年,PE、PH「慢加急」疑点重重……原病进展?慢性血栓?全力追凶竟发现善于伪装的「变色龙」丨疑案探密(122)
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病因鉴别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类型,不同病因的肺动脉高压治疗原则不同,预后不同。其中年轻患者首先需要考虑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包括遗传性,特发性,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的肺动脉高压。
最新发布丨成人呼吸危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管理及相关问题专家共识
呼吸危重症患者受自身疾病、制动、临床操作以及监护室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实施镇痛、镇静以降低患者不良应激并减少氧耗,且不同疾病对镇痛、镇静及早期活动等有不同的要求。
代华平教授:间质性肺疾病多学科讨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如何增加诊断准确性?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近年来ILD的发病率、病死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 是常见致死性疾病。在ILD的疾病谱中,IPF占比20%以上,无有效治
八旬老人近年多次住院、使用多种抗生素,此次双肺肺炎、多重耐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处理如何慎之又慎?哪些情况雪上加霜?
通过该患者的病史,我们可以发现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严重危害,因此预防抗生素耐药刻不容缓,该患者存在多种MDR-PA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对待此类患者必须慎之又慎……
最新发布丨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本共识适用对象为年龄≥18周岁,除恶性胸膜间皮瘤以外的各种恶性肿瘤导致的MPE。共识分为四章:MPE的发病机制、MPE的预后评估、胸腔局部治疗、针对MPE的全身抗肿瘤治疗。
瞿介明教授课题组在《Genome Medicine》发文:解释肺炎克雷伯菌诱动转移型质粒促进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播散
该研究揭示了肺炎克雷伯菌诱动转移型质粒转移的分子机制和影响因素:揭示了诱动转移型质粒可以逃避受体菌CRISPR-Cas系统的攻击,并且相比接合型质粒携带更少的原间隔序列和具有更广的宿主范围……
最新丨发热患儿就诊流程规范化管理专家共识——蒋荣猛、麻晓鹏、申昆玲教授牵头发布
发热,尤其不明原因的急性发热是患儿就诊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热患儿就诊时,应遵循最大程度保障就诊流程通畅及减少交叉感染风险的原则。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发热患儿就诊流程清晰化、发热门诊配置合理性、感染性疾病的早期甄别能力、急症危重症救治和传
肺癌、肝癌和胃癌仍是前三位死因!《柳叶刀-公共卫生》最新发布2005-2020年中国癌症疾病负担报告
。各省份的死亡率排名存在一定差异,肺癌或者肝癌在30个省份排名居首。此外,在部分经济发达省份,结直肠癌以及胰腺癌的标化死亡率的快速增加也值得关注。
《柳叶刀》子刊最新发布:王健伟和曹彬团队揭示COVID-19康复者感染后2年SARS-CoV-2免疫持久性和交叉免疫反应特征
SARS-CoV-2原型株自然感染后记忆性B和T细胞反应可维持至少2年,并可有效识别新冠病毒突变株,而原型株诱导的中和抗体反应被突变株明显逃逸。
陈亚红教授等深度解读: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早期识别和诊断
急性加重更容易发生在症状较重的患者身上,并进一步增加疾病负担,以及更频繁的病情恶化的风险。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断慢阻肺急性加重是有必要的。然而,由于 COPD加重的异质性,对它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这些变化和争议导致了在早期识别和治疗方面的困难
上一页
1
...
47
48
49
50
51
...
257
下一页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丨多院士领衔,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更新
08-12
陈良安:肺结节临床诊治策略与进展——多维度甄别肺结节丨直播精华(1 上)
2020-11-28
最新发布丨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
03-08
今日重磅丨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预防和管理指南(2025版)最新发布,翟振国教授代表专家组解读十大更新要点!
06-30
ATS2025新观察丨IPF及ILD领域在机制、诊断、治疗、管理方面有哪些令人鼓舞的研究?
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