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银潭医院,老师轻握了下我的肩膀说「别紧张」……多年以后如若再经历这样的事件,我能否也获得他人信任?丨武汉记「疫」(1)
来源: 呼吸界 2020-09-02

导语


今天,我们欣喜地收到了来自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周飞医生的投稿,里面的许多段文字把我们又一次带到了2020年初的武汉,带到了那个用生命挽救生命的战场。在那段非凡的岁月里,数千名呼吸人度过了自己职业生涯最难忘的日子,那些记忆也必将影响每个人的一生。

从今天起,《呼吸界》推出「武汉记『疫』」系列,我们也特别期待有同样感悟和经历的同道把你们的故事写出来,让我们彼此激励,分享荣耀。投稿:呼吸界邮箱editorhuxijie@163.com。

 

2020年的元旦假期,在房间里「憋」了三天,给之前落下进度的工作收了尾,是关于2019年国内外呼吸感染领域研究进展的总结。没曾想到2020年是一场「梦幻」开局。

 

一通电话把千里之外新闻里的故事真真切切地摆在了我的面前,这种距离上交错感、未来计划的突然转变和诸多未知不由得让人焦虑起来


一月上旬的北京仍然是对春节充满热情的气氛,只是远隔千里的湖北与武汉每日在新闻里跳动着关于新发冠状病毒感染的事件。谣言、未确诊、确诊、疫情、爆发,20天内新闻里的字眼刷新着我们的认知,千里之外的消息开始让人觉得不安,不断有亲戚朋友打听疫情的情况,而我除了医院的培训外,并不比新闻里报道的了解更多。


离2020年除夕还有两天了,回到租住的房间,曹彬老师的电话声响起,电话那边语言简洁却透露出时间的紧迫:「武汉新冠疫情爆发,要求我先带队出发进行科研攻关工作,你能否一同前去,是否有困难?」,「好的,我和父母说一下」不加思索的回了一句,实际上我还没有完全缓过神。一通电话,把千里之外新闻里的故事真真切切地摆在了我的面前。这种距离上交错感、未来计划的突然转变和诸多未知不由得让人焦虑起来。

 

在金银潭医院,老师轻握了下我的肩膀说「别紧张」……我想,多年以后如若再经历这样的事件,我能否也获得他人信任?



和父母道别,曹彬老师带队的5名队员,捂着憋闷的N95口罩,前往武汉。途中获知武汉封城,一行人不得不在大悟县下火车,转乘汽车去往武汉,我们小组的名称由一群富有文采的队员改成了「狙击2019-新冠大悟」,以取大彻大悟,击败新冠之义,这成了路上的轻松调侃一刻。除夕抵达金银潭医院,当日阴雨,手脚冰凉,清晰记得在金银潭医院行政楼门口,老师轻握了下我的肩膀「别紧张」,声音清晰而坚定。如今,我有时在想,多年以后我和我的同事、队员如若再经历这样的事件时,我是否也能获得他们信任,或者说凭什么能够让他们信任,并给他们足够的鼓励、勇气和安慰。


当晚曹老师在入住酒店的「武汉食堂」请吃夜宵给大伙儿打气,周围空旷,无一客人,这是2020年我们的年夜饭。

 

当黄朝林院长的血氧饱和度开始恢复,大家在办公室像过了个节日


在我们抵达金银潭医院时,医院的业务院长黄朝林因肺炎住进了监护病房。黄院长回忆感染可能是源自一次家属会面。在脱下防护服准备回病房的途中,患者家属认出了他,急切的家属握住他的手跪下来恳求,当时来不及有防护措施,7天后黄院长出现症状,确诊。


如今,大家都已知道了抗艾滋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药物试验,黄院长因病情严重,入院后即成为了药物试验的志愿者。期间,曹老师不时将黄院长的病情信息转于我们,先后数次进入病房看望。一同穿着隔离衣的战友,如今成为了躺在病榻上的危重病人,看着他日渐消沉,竭尽全力仍杯水车薪,当黄院长血氧饱和度低至80%时,明显感觉到了曹老师的忧心。


度过了数个难熬的日子后,黄院长血氧饱和度开始恢复,曹老师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发在了群里,来到办公室再次谈起此事,像过了个节日。


十余天后黄院长出院继续隔离,几周后的一个下午,黄院长出现在办公室,此行为参加院内会议并向曹老师道谢,话语不多,却能感受到心底的力量,「准备复工了,不能再等了」。


研究队伍集结意外的快,有队员甚至从东北赶来……数据库里跳动的数字愈来愈多,一句研究结论背后有众多看不到的努力和力量



黄院长出院时,另一项药物试验——瑞德西韦治疗重症新冠肺炎药物研究正在紧张进行。为了保证药物试验的严谨、高效,数据完整、可靠,此次由国内某知名CRO公司负责派遣临床监查员和临床协调员,具体负责配合医护人员完成药物试验。封城武汉,只进不出,但人员队伍集结意外的快,有队员甚至从东北赶来。


疫情期间由于严格的感控管理和防护要求,病例筛选、入组、送药、回收、处理标本、随访远比平日困难,有时不得不着防护服进入病区。平日里很难见到众多队员,只能看到数据库里跳动的、愈来愈多的数字。最终研究结论里一句简单的结论,背后有着众多看不到的努力和力量。


张定宇院长永远是在坚定沉着地指挥安排工作,在谈到妻子时却没能忍住眼泪


在金银潭医院的日子认识了当时的院长张定宇。皮肤黝黑,声音洪亮,行事干脆和有些艰难的走路姿势是初识张院长的感受。当时的金银潭医院医疗资源和人员紧缺情况极其严峻,病房内医疗设备不足,重病人从四面八方送来收入病房,后勤人员减员一半以上,所有行政人员开始排班给病房送饭,这是张院长工作上面临的巨大困境。而这背后是张院长身患「渐冻症」以及妻子患新冠肺炎入院的压力。


在医院内见到的张院长永远是在坚定而沉着地指挥和安排工作,恶疾缠身、行走蹒跚也没能阻止这个个子不高的男人带领着院内医护冲锋在疫情的最前沿。我们所在的时间里,研究所需要的协调,人员物资支持,总能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



疫情期间例行的病例讨论会通常在下班后进行2-3小时,我们总能听到张院长发言的声音,我时长感叹他如何能有这么多的能量。「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这是采访中张院长的话。


也许在真正体会到有限的生命时,在真正体会到疾病的苦楚时,才会更加懂得我们所追求的和珍惜的。在谈到妻子时,这个硬汉没能忍住眼泪,愧疚和疼惜溢于言表,「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种患难和真情。乐观的面对生活的苦难、无畏的担起肩上的责任、对妻子深沉的爱意,这是个「真爷们儿」。


从事医生职业以来第一次巨大的震动,来自于同胞的需要、感谢,以及单纯的幸福……我清晰的知道这份职业值得我坚持


在武汉的日子从阴雨萧瑟待到了花红柳绿。获知回程的消息时我刚刚洗完攒下的衣物正为下一周做准备,日程一如来武汉时紧急,次日晚我们将飞回北京!难得的机会,当晚游汉口江滩公园,街道初见热闹,十余里江边灯火闪耀至夜深,楼宇间「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照亮夜空,也将深夜的江水映的波光粼粼,将心里映的暖洋洋。


次日晨,在酒店工作人员进行了欢送仪式后,全部国家队医疗队员前往同济医院,与这个曾经战斗和坚守的地方告别。一直在金银潭医院工作的我第一次见到了全部队员和我院完整的援鄂医疗队伍。


以前,我时常看向金银潭医院的病房楼,猜想着晚上一个个平静而彻夜通明的窗内,发生着的生与死的故事。如今,在身后这所医院里,在那段时间,在冰冷的水泥房子里,有我身边的这群鲜活可爱的人在为另一群陌生的人拼命,尽管他们自己管那叫职责,于病人,他们就是活的希望!合影留念时医疗队长詹庆元主任挥起了国家医疗队的旗帜,笑容恣意在他们脸上。


正式的归程是从江滩公园出发的,一路有骑警引领,市民在路边挥手,自发的鸣笛致意。路旁楼房的窗子敞开,有稚气未脱的学生,有年轻的夫妻抱起孩子,有上年纪的老人相互扶持,他们轻摇着国旗,挥舞手臂,送别车队。从事医生职业以来第一次巨大的震动,来自于同胞的需要、感谢,以及单纯的幸福。一路上,眼泪不争气的在眼眶里打转,避开车内的目光看向窗外,我清晰的知道这份职业值得我坚持。



世事本难料,来日不方长,人力有不可为


回京隔离结束后,迅速回归了工作岗位,开始了日常工作,我进入急诊门诊开始一阶段住培最后的轮转,特别感谢急诊老师的带教和包容。疫情降级后的急诊病人数量持续增加,各式各样的「肚子疼」、可轻可重的「胸闷」、吃退热药自杀的妻子、失恋后酒精中毒的男女、把杀虫剂当酸奶的老太太、刚到医院就心脏破裂的老病号、隐瞒病情的孕妇、夜里来看「嗓子痒」的忙碌白领、数次找不到家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形形色色,匆匆忙忙。夜间不乏由老伴搀扶着来看病的高龄患者,询问儿女都不在身边。他们不懂网上挂号、不懂APP、不懂扫码买病历本、解释病情或许连一知半解都难做到、夜里打车回家都成问题,他们依然跟我说「大夫,我能行,用不着麻烦孩子」。看到这种场景总有心酸,不知道何时才是「麻烦」孩子的时候。


前些日子,94岁的姥姥腹痛时常夜间疼醒,平常在家还能做饭收拾家务的老太太没了精气神。此前老太太腹痛、排便困难,自己忍了大半年,没和儿女说。此次被我「威逼利诱」送来了医院,结果没能侥幸,考虑升结肠癌。


我自小由老太太照顾至上学,老人家心善,时常帮衬着邻里。最大一次意外是给一位孤寡老人送柴火,煤气罐突然爆炸,老太太全身大面积深度烧伤,那年应该是她70岁有余。瘦小的体格,植皮都无从下手,神奇的是经历了两年的恢复和锻炼,身体还很硬朗,老太太依旧热心,只是大量的瘢痕很久都触目惊心。8年前老太太曾有脓血便,那一次老人也是怕儿女担心,直到被家人发现,送至医院,确诊乙状结肠癌,手术切除病灶后效果甚佳,多年来相安无事,加之老太太思维清楚,尚能买菜做饭,家里心心念她百岁。此次不比当年,几个儿女和老太太商量下来愿意再搏一次,同时做了最坏的打算。曾经以为的依靠,曾经以为的安好,曾经以为的陪伴或者长情,跌落下来可能都只是一瞬间的事。一厢情愿念她百岁,也知人力有不可为。


经历了不安和离别,看到了死亡和逃生,体会了真情与幸福,我们最终来了希望和团聚……拥有清晰地目标,不能避开迷雾中的风浪,但不会失去方向


而立的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紧急的出发、计划的改变、收获的感动、希望的落空和必须一直向前的脚步。如今我回到岗位已有5月余,日常收治病人的工作逐步恢复正轨,落下的课题工作要重新启动,nCoV-2019离大彻大悟依旧遥远,中美间的博弈依旧你来我往,过去的2020年从国家至每一位国民,在巨大的压力下抱有同一个清晰地目标,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努力前进。


在经历了不安和离别,看到了死亡和逃生,体会了真情与幸福,我们最终来了希望和团聚。未完成的2020年以及未来依旧充满不确定性,拥有清晰地目标,不能避开迷雾中的风浪,但不会失去方向。即将进入PCCM的培训,向很多前辈们和同事谈及此时的忐忑,「过来人」大都微笑示以鼓励,我猜他们也会回想起当时的自己。希望不负未来的三年。


作者介绍


周飞

首都医科大学内科学(呼吸系病)博士,就职于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以呼吸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的诊治为主要研究方向。作为秘书参与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版的编写。


本文完
排版:Jerry
1402